![]() | 嚴訥宅系明嘉靖年間武英殿大學士邑人嚴訥居宅, 嚴訥(1511—1584),字敏卿,號養齋,常熟人。嘉靖時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學士。其宅原為三進,現存二進,占地面積約為205.99平方米。第二進后堂屬明代原構,坐北朝南,歇山頂,額坊上略施彩繪,用料粗壯,形制簡樸。第二進大廳,硬山頂,為清代中期重建。廳右……[詳細] |
![]() | 虞山石室土墩位于虞山東嶺仲雍墓起,西至小石洞止,在全長約10公里的范圍內,共發現有200座左右。石室土墩沿山脈走向,以3個或5個成品字形群組分布于山脊頂峰及山坡交叉要道等處,大墩直徑約20至15米,高8至5米。小墩直徑約8至5米,高3至2米左右,其建筑結構系采用本山長條石塊、石片壘成下寬上窄之長方形洞室,以大石塊封頂后……[詳細] |
![]() | 言子舊宅位于城區東言子巷13至17號。系清代建筑,坐北面南,存東西二組平房。東組屬17號,有四進,頭進與第二進為三開間,第三進廳通面闊5間17.5米,通進深9架梁8.8米,廳后天井東側為言子墨井。第四進在天井圍墻之外;西組屬15號,僅存第三進后堂?繓|組陪弄內有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兵部侍郎珂興阿所立御祭碑一通。堂……[詳細] |
![]() | 嚴天池墓位于虞山鎮元和村段頭浜西北角。墓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38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徑4米,高1.5米,外設羅城。墓道長11.5米,中間置1938年“今虞琴社”同人查阜西、吳景略、張之謙等20余人所立古琴式花崗石碑一通,鐫文“明代琴宗嚴天池先生墓碑”。原墓設有翁仲、石獸及丙舍等,皆毀。1985年重修。據《嚴氏家譜》載:……[詳細] |
![]() | 四高僧墓在虞山北麓寺路街興福寺東。系歷史上興福寺四位高僧之墓地。唐之懷述、常達,五代彥偁,宋晤恩,被稱為興福寺“四高僧”,說明興福寺歷史之久,歷來皆為江南名寺,為興福寺的歷史研究以及古代江南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史料。此墓于1979年重新修繕,占地約1400平方米。四冢并列,坐西朝東。墓上各置石佛塔一,高約2.5米。四周廣植……[詳細] |
![]() | 瞿景淳墓位于虞山西麓趙家浜,墓枕山而建,面對尚湖,獨居虞山兩峰之間。原規模壯觀,氣勢宏大,設翁仲、獸、亭、坊等石刻,亭內置御祭碑,后皆毀。1986年及2001年兩次大修,漸復舊觀。現占地約1600平方米,墓冢直徑4米,高1.5米,圍以羅城,外設拜臺。墓道長達90余米,兩側置近年移立明代所刻石獸、翁仲等,冢后豎碑鐫文“明……[詳細] |
![]() | 虞山公園位于常熟城北虞山山麓。依山傍城,秀木擁翠;亭、榭、橋、廊,各得其所;池、泉、石、徑,曲盡其妙。山野風光,匠心建筑。是江南獨具城市山林優勢之綜合性公園。正門臨北門大街,為舊時半巢居及陳家山門處。民國20年(1931年)建園,初名常熟公園。其時城西隅尚有逍遙游公園,原為明嘉靖年間大學士嚴訥讀書處,曾一度改名為虞山公……[詳細] |
![]() | 寶巖禪寺位于虞山寶巖生態觀光園的中心位置,是景區內的一個主要景點。寶巖生態觀光園位于江蘇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麓寶巖灣的蒼山翠谷之中,占地面積200公頃,被稱為“虞山第一灣”。園內森林景觀絢麗恢宏,以大片天然針闊混交林為主,建有果茶立體栽培園、果樹精品園、觀賞竹種園、楊梅品種園等森林植物生態園,同時開放有一列科普蒸汽列車,……[詳細] |
![]() | 寶巖景區位于虞山南麓寶巖灣,臨湖依山,空氣清新,為天然氧吧。園內千年古剎寶巖禪寺,香煙繚繞,周邊竹海環抱,楊梅茂盛。民俗“看楊梅、燒蒔香”傳承至今已達900多年。景區內尚有小云棲寺、石洞冷泉、連城石壁、帝師園、虞山印象和生態科普館等展示虞山人文與自然資源的新老景點多處![詳細] |
![]() | 常熟古城已有1700多年歷史。虞山城墻是常熟城墻中沿著虞山的一段。它是蘇南地區惟一騰山而筑的城墻,故有“江南小長城”之稱,占地27000平方米,登城極目四顧,青山綠水,古城巷陌,山、水、城融為一體,顯“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獨特景致。虞山城墻最早構筑是在距今1380多年前的唐代武德年間,原為土城,1341年至1368年由土……[詳細] |
![]() | 虞山派篆刻藝術館于2008年6月開館,是我國首家集中展示篆刻藝術一個流派的歷史、風格、代表人物的專題博物館,新建的虞山派篆刻藝術館,原系清代張姓宅第,占地面積470平方米,建筑面積384平方米,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3月開始實施修繕工程,4月底進入內部陳列布置階段。該館共分兩大區域四個部分,分別介紹虞山印派自元……[詳細] |
![]() | 白雀寺位于虞山鎮大義管理區中經村,始建于梁天監二年(503),志載:建寺中有白雀來巢,寺因以名。南宋端平三年(1236),僧如瑤重建,元末毀于戰火。明正德丁卯年(1507),僧0拓之,隆慶初再毀,僧明凈再新之,不到20年又毀。萬歷年間,僧智海、慧秀募金重建。王世貞撰記曰:“甓取其厚,材取其良,塗塈取其精堅。于是三身之座……[詳細] |
![]() | 興福寺位于北郊虞山山麓。南齊時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興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賜“破山興福寺”額。唐代詩人常建作《題破山寺后禪院》詩后,寺名聲更盛,歷代文人名流題詠甚多。寺屢經興廢,“文革”中盡毀。1980年起,特別是1983年列為全國重點寺院后,興福寺得到全面恢……[詳細] |
![]() | 常熟古琴藝術館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家由政府財政撥款的專業琴館。2003年11月7日,中國古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常熟,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古琴有著很深的淵源。2004年,常熟市被江蘇省文化廳命名為“古琴藝術之鄉”,同年被國際民間藝術組織亞大分會命名為“古琴之……[詳細] |
![]() | 常熟評彈藝術館建立于2005年10月,位于方塔商苑二區八號,東靠古城標志方塔,南臨中心商業街道方塔街。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多平方米,是一座園林式古典建筑。館建筑分上下兩層:底層為環境優雅、寬敞舒適的書場,周圍有庭園小景點綴,能容250人觀賞演出,長年邀請江、浙、滬有一定知名度的評彈演員前來演出;二層……[詳細] |
![]() | 常熟中醫藥博物館于2008年11月建成,2009年2月起正式對外開放,由歷史館、名醫館、藥具館、中草藥館和書法館等八大部分組成。館內共有藏品500件左右,載錄常熟歷代名家100余位,以詳盡生動的歷史資料、文獻和豐富的展品,再現了常熟中醫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成為展示中醫藥獨特魅力的窗口。常熟,歷史文化名城,道啟東南,……[詳細] |
![]() | 江南農家民俗館位于展現江南農家風情的支塘鎮蔣巷村,主館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總投資達1000多萬元。江南農家民俗館里面有過去江南水鄉農家所使用的生產、生活用品和用具近3000種,巧妙地運用人物臘像、動物標本、民間建筑、農村習俗等,布置了水鄉農村活動場景,栩栩如生。該館布置了水鄉農村活動場景,并以聲、光、電等現代科技……[詳細] |
![]() | 位于長江下游三角洲上的常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古城區翁家巷門內座落著一座明清古建筑群,這就是翁氏故居,現在的翁同龢紀念館。翁氏故居占地面積廣達6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在3000平方米左右。其建筑設計遵循我國古代官紳住宅以中軸為主的形制格局,分東、中、西三大部分。中部由大門進入后,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廳、轎廳、綵……[詳細] |
![]() | 蔣巷鄉村旅游景區AAAA ![]() 蔣巷村,江南水鄉一顆璀璨明珠,位于江蘇省常熟市的東南,緊鄰沙家浜紅色旅游風景區,處于蘇嘉杭、沿江、蘇州繞城等高速公路的環抱之中,3分鐘可上高速公路,204國道、錫太一級公路交叉經過鎮區,旅游交通條件十分便捷。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2019年7月28日,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蔣……[詳細] |
![]() | 常熟方塔園AAAA ![]() 常熟方塔園位于常熟古城東端,緊鄰古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方塔街,系在宋代古跡舊址上新建的古典式園林,總占地面積近3萬平方米,因園內有方塔而得名。方塔,為古城常熟標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距今已有870余年。方塔元明清代屢修,原塔名為“崇教興福寺塔”,因其平面呈方形,俗稱方塔。塔四面九層,磚木結……[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