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護國寺戲臺位于海淀區溫泉鎮溫泉村。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原與護國寺相對峙。面闊三間,硬山調大脊,前出軒為戲臺,軒面寬5.7米,進深4.9米,懸山箍頭脊,一斗二升麻葉頭斗拱,曾是當地重要的民俗活動場所。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冷泉關帝廟位于海淀區西北旺鎮冷泉村。約建于清初,1985年重修,廟坐北朝南,三合布局,正殿三間,面闊9.6米,進深8米,建筑面積74.8平方米,硬山調大脊,筒脊。東西配殿各三間已改建。2014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正白旗北廟位于海淀區四季青鎮正白旗甲9號,是海淀區僅存的清代旗營廟宇。廟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北高南低。兩進院均為三合布局。從南向北依次有垂花門、東西配殿、正殿,二進院東西配殿、正殿及耳房。一進院正殿后的抱廈內繪紅樓夢故事畫,保存較好。院內古樹林立,有側柏、檜柏、油松、白皮松及國槐等。目前為四王府小學使用。2014年被公……[詳細] |
![]() | 治貝子園因主人為清宗室貝子載治而得名,在北京大學第四教學樓東、邱德拔體育館西側,現為中國哲學暨文化研究所的辦公用地。治貝子園門口立有一尊老子漢白玉石雕立像,古色古香,門牌“治貝子園”四字為季羨林所題寫。治貝子園曾占地四頃,有房屋 139 間,樹木逾 800 棵,現在只余一座兩進的四合院。修繕后的院子仍然保留了傳統合院南……[詳細] |
![]() | 周家巷娘娘廟位于海淀區蘇家坨鎮周家巷村東。原名娘娘行宮,原檔記載院內有“娘娘行宮”石匾一塊,“萬歷十一年”落款。由此知明代時已有該廟。曾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修。廟坐北朝南,山門已無存。分東西兩院,東院有正殿、東配殿,西院有正殿,原中間有配殿。東院正殿面闊三間,硬山箍頭脊,小式大木,廊……[詳細] |
![]() | 香山飯店是由國際著名美籍華裔建筑設計師貝聿銘先生主持設計的一座融中國古典建筑藝術,園林藝術,環境藝術為一體的四星級酒店。飯店位于北京西山風景區的香山公園內,坐擁自然美景,四時景色各異:依傍皇家古跡,人文積淀厚重;此地水清氣新,為休閑旅游有氧健身的佳境。飯店周邊路網交通發達,五環擦肩而過,由市中心駕車頃刻而至。香山飯店建……[詳細] |
![]() | 頤和園升平署批次: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海淀區頤和園路大有莊100號所在地區:海淀區……[詳細] |
![]() | 上義師范學校黑山扈校區舊址批次: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海淀區黑山扈路甲17號所在地區:海淀區……[詳細] |
![]() | 中央黨校南院近代建筑群批次: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海淀區頤和園路大有莊100號所在地區:海淀區……[詳細] |
![]() | 清華園車站舊址,位于海淀區成府路南側清華園鐵路宿舍1號樓北側,2012年公布為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此次升級為市級文保單位。清華園車站,始建于1910年(清宣統二年),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外廊式單層建筑,系京張鐵路重要的歷史見證,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清華園車站現存的中央站匾,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題寫。1949……[詳細] |
![]() | 華熙LIVE·五棵松是華熙國際打造的第一個華熙LIVE。華熙LIVE·五棵松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69號,由五棵松體育館、M空間、Hi-Park籃球公園、五棵松文體廣場、以及Hi-Up、HI-ICE(規劃中)冰上運動中心組成,這里每年舉辦演唱會、體育賽事等活動數百場,吸引觀眾數百萬,是北京娛樂新地標和籃球圣地。五棵松體……[詳細] |
![]() | 健銳營演武廳,屬國家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紅旗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清代健銳營為平定西南少數民族叛亂操演攻取碉樓的演武場所。健銳營建筑格局完整,宏偉壯觀,集城池、殿宇、亭臺、教場為一體。健銳營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包括團城、演武廳、東西朝房、西城樓門、實勝寺碑亭和碉樓。……[詳細] |
![]() | 金仙庵,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北安河鄉陽臺山麓,距北安河村約4公里。金仙庵又稱金山寺,始建年代不詳。據傳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金水院。明成化年間重修。正德八年(1513年)太監谷大用出資擴建。清時改庵為寺。20年代,中法大學第三農事試驗場曾建于此,現寺前公孫樹林即為當時所植。抗戰時期,寺被日軍焚毀。解放初期,在原址上又……[詳細] |
![]() | 北塢金山寺及戲樓,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四季青鎮北塢村,原名普陀寺。明天順五年建,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寺坐北朝南,有殿三進,依次為靈官殿、正殿和娘娘殿。東跨院內有戲樓,始建光緒年間。坐北朝南,面闊三楹,雙卷式建筑,前接戲臺,臺東西長兩丈余,寬一丈余,上建戲樓東西南三面開敞,小巧玲瓏,現保存完好。1999年公布為海淀區……[詳細] |
![]() | 和碩怡親王祠建于清雍正十年,祠堂坐南向北,呈一字中軸。自北向南依次為山門、前殿、后殿。山門對面是戲樓,坐北朝南。山門面闊一間,歇山屋頂,筒瓦屋面,有正吻、垂獸、小獸。匾額為“賢王祠”;前殿面闊三間,為硬山卷棚,筒瓦屋面,旋子彩繪;后殿面闊四間,小式大木,硬山調大脊,抱廈亦為硬山卷棚,抱廈前出月臺;戲樓面闊五間,戲樓抱廈……[詳細] |
![]() | 紫竹院行宮,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紫竹院街道中關村南路35號紫竹院公園院內,是清代乾隆皇帝同皇太后去萬壽寺和蘇州街的駐蹕之所。行宮始建于明代,原為明代萬壽寺下院,于乾隆年間建成行宮。據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修紫竹院碑記載:“古剎紫竹院者,萬壽寺之下院也。”乾隆皇帝位孝敬其母后鈕鈷祿氏,在廟中供奉觀音大士像一尊……[詳細] |
![]() | 熊希齡墓,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四季青鄉北辛村,墓坐西朝東,占地約400平方米,內植松樹百余株,前有鐵柵欄門,上懸“熊希齡先生墓園”7個楷書黑字,墓建于1931年。熊希齡先生,湖南鳳凰縣人,清末舉人,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1937年為宣傳抗日救國轉道香港,不幸病逝,享年68歲。1999年熊希齡墓被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詳細] |
![]() | 正藍旗清代碉樓,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香山東麓或八旗營房遺址,建于清乾隆年間,共有60余座,分死碉樓、活碉樓。今香山地區僅存一座活碉樓,兩座死碉樓,其余或剩遺址,或殘缺不整。1981年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瑞云庵明照洞,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聶各莊鄉西北,車耳營村西,原為金章宗黃普院舊址,后荒廢。明朝弘治十四年建為瑞云庵,山門有“明照洞瑞云庵”石額。該庵坐北朝南,背依崇山,傍臨深谷。庵后為明照洞,原為天然生成,后又人工琢鑿,洞內復有小洞,小洞內鑿有小井。1999年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西禪寺位于四季青鎮小屯村東,明正德八年(1513)建,原名褒賢寺,為正德太監泰安的祠堂。秦安時任錦衣衛帶俸指揮同知,曾于正德三年(1508)在萬安山弘教寺旁建翠巖寺,正德八年在小屯村購地建祠,敕名褒賢寺,后稱西禪寺。西禪寺坐北朝南,原有殿三進,前殿面闊三間,硬山調大脊,正殿面闊三間,硬山調大脊,有東西配殿各三間。現存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