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端石老坑洞遺址位于羚羊峽端溪的老坑,是盛產端硯石之名坑。該坑洞是石工于唐武德元年(618年)按天然石口開鑿而成,因年代久遠,故稱老坑。坑洞內原有多個洞穴,今存大西洞與水歸洞。大西洞全長(斜距)125米,水歸洞全長(斜距)100多米。老坑硯石集端溪各名坑硯石優點于一身,質地稱冠,被視為“硯中至寶”,唐代以來被列為貢品。老……[詳細] |
![]() | 為承接珠三角花卉產業的轉移,促進花卉業集約化生產、現代化經管和國際貿易,特別是農業生態旅游產業,鼎湖區政府規劃開辟建集花卉種植、銷售、展覽、科研、信息旅游六大功能于一體的“鼎湖花卉世界”。鼎湖花卉世界是一個大型的現代化花卉種植基地,匯集著名花卉企業,擁有各種獨特的花卉文化主題,帶您進入鳥語花香的世界。鼎湖花卉世界采取統……[詳細] |
![]() | 郡崗炮臺郡崗炮臺在端州區西北郊的郡崗,建于1920年,是肇羅陽鎮守使林虎在肇慶所筑的七座炮臺之一。炮臺地處進入肇慶的陸路要沖,與龜頂山炮臺遙相呼應,共同控制該地段。炮臺指揮部建在崗頂西麓,以坑道連結于母堡,并以總長560米塹壕連結外圍的西、北、東面的暗堡,組成既能整體配合、各個工事又能單獨作戰的防御結構。炮臺指揮部(母……[詳細] |
![]() | 高要學宮又名文廟,位于原高要縣城肇慶鎮(現為肇慶市端州區)正東路42號,是我省現存較大的一座孔廟,屬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子(名丘)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創立了儒家學說。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把尊孔崇儒視為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全國各府、州、縣普遍建有孔廟,且規模宏偉,巍峨肅穆。學宮的建筑,一般有兩部份,……[詳細] |
![]() | “廬翕”,到過西門的人必定會對這座建筑物留有印象,這就是肇慶人稱的“綠瓦坑”(因為屋頂是用綠色瓦片蓋的。而肇慶人稱屋頂為“瓦坑”,所以就有有了這名字。)曾是-一級陸軍上將余漢謀的別墅。它里面有一個密室,可以連到后花園的。花園后面是一個水塘來的,這條秘道據說就是為了方便逃走。解放以后,這座大宅收歸國家所有。文革時期,在-……[詳細] |
![]() | 端硯,貴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首。自唐以來,便是朝廷貢品,其“呵氣成墨,滑如肌膚”的品質堪稱絕頂,這樣的“天下奇珍”就出自于黃崗鎮白石村,白石村現名中國端硯文化村。白石村面向北嶺山,背靠西江,面積約1.2平方公里,由唐武德年間建村,全村288戶,1100多人。白石村民世代以硯為耕,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朝末期至解……[詳細] |
![]() | 古生態文化景區,位于肇慶市北嶺山南麓盤古坑,占地約200畝。景區面向碧波蕩漾的星湖,背倚巍巍的北嶺山,地形高低錯落,委婉中野趣橫生,起伏中藏露得當,立面視覺良好,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七星巖景區融為一體,湖光山色秀美清幽。景區內峰高谷深,森林繁茂,動植物豐富,瀑布溪潺,環境幽雅,集“奇、秀、幽”于一體,兼有山水型和城郊型公……[詳細] |
![]() | 肇慶北嶺將軍山,因南北朝年間三國蜀將關公在此顯靈而得名。將軍山旅游風景區占地5000畝,坐落在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廣東省肇慶市北郊,與著名景區七星巖相接。景區內林木花草馥郁,山巒蒼翠蔚然,空氣清新甜潤,景色明麗怡人。進入景區,一條長4800米的景觀公路和1000多步的林間石梯小道供您選擇。蜿蜒多姿的景觀公路,猶如一條……[詳細] |
![]() | 西江日夜游,豪華游輪帶你游歷西江三峽,西起端州白沙龍母廟,東至鼎湖硯洲包公祠,全程20多公里。此間江水柔美婉約,山川雄奇險要,兩岸景色秀麗迷人,民間神話傳說多如珠璣,歷史文化底蘊積淀豐厚。現今西江日夜游由爛柯仙蹤、峽硯清風、桃溪夕照、包公擲硯、羚關古道、江上清風、入出山虎、望夫歸石、歸猿古洞、江堤塔影、江樓浩氣、白沙夜……[詳細] |
![]() | 七星巖牌坊始建于1958年,為肇慶市標志性建筑。牌坊廣場設計的色調是紅色、綠色、天藍色,基本格局是奔放、熱情、開朗。這種傳統模式的格局,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現今,七星巖牌坊、牌坊廣場、彩色音樂噴泉這三者的組合,由于迎合了人們懷舊、幻想和回歸自然的心理,已成為肇慶牌坊廣場文化的一大標志。七星巖牌坊兩側的建筑物拆除后,……[詳細] |
![]() | 廣東省地質局七一九地質大隊與肇慶市的地質專家在肇慶市的北嶺山盤古坑進行考察時,發現了由50余個石臼組成的石臼群,其中最多的一組有18個。這是在肇慶首次發現砂巖石臼群。石臼一般在完整、平直的基巖上出現,而北嶺山上出現的這些石臼,卻是在陡峭的溝壑中,較為罕見。專家推測,這些石臼是第四紀后、六七千萬年前產生的,是水夾帶砂石在……[詳細] |
![]() | 鄧兆祥故居在端州區廠排一街35號,為普通的磚木結構民居,占地面積91平方米,由兩間住房和一小天井組成。鄧兆祥,1903年4月1日出生于廣東省高要縣肇慶鎮雙木棉村(現肇慶市沙街)。11歲考進黃埔海軍學校。1949年2月25日,他與愛國官兵在吳淞口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起義,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行列。在中國近代海軍……[詳細] |
![]() | 村邊有棵奇怪植物,樹干粗圍4.6米,就連兩個大漢子也合抱不過,它枝葉茂盛,郁郁蒼蒼。據專家介紹,這是一棵非常珍稀的樹種,叫孑遺植物。俗話說,“人老就精,樹老就靈”,這棵珍稀樹被村民們世代有意識地保存下來,相傳這棵樹很靈驗。平時,附近四鄉八鄰都有人到來參拜,祈求納福消災。……[詳細] |
![]() | 汶塘井建造于清康熙十年,井口寬1.2米,井深3米余,清澈見底,井底沉有水松板,作用于防止井水噴射。井面用花崗巖石條、石板和青磚砌成,泛著青光幽深,井水是侯家淘米洗衣的源頭活水,幾百年來一直飲用。相傳乾隆七年,井泉盡涸,無水播秧。四周村民便到汶塘開渠引水,造成爭斗,立夏過后早造無收,饑民又來汶塘搶谷。一天夜里,待哺的孩子……[詳細] |
![]() | 侯文威花園與住宅連成一片,在“士佳書室”主座后面,有寬闊通道分隔,自成一座。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多次擴建。內有古居、樓閣、百花亭、金魚池、回廊等古建筑,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現僅留有大屋一間,小屋兩間,門樓一座,其余已毀。門樓完整地保留有花崗巖石柱、石墩和朱木色彩,樓面用青色、黃色琉璃圖案瓦蓋檐;門楣刻有……[詳細] |
![]() | 士佳書室是汶塘村侯氏族人在清代乾隆年間為紀念始祖侯士佳而興建。整體建筑座西向東,由前、中、后三座組合而成的合院式建筑布局。大門、前廳、后廳三座之間有天井間隔,天井兩側有廊廡,硬山頂配鑊耳式封火山墻。山門正脊有高約30公分的灰塑花卉裝飾,并刻有“文章華國”字樣。建筑物總長35.20米,寬10.70米。門前刻有楹聯:北斗七……[詳細] |
![]() | 封開汶塘村四周是山,水秀山青,汶水長流,是集傳統文化、“風水地理”,休閑渡假于一體的生態、環保旅游景點。全村現有人口近四百人,靠種植水稻為主。得名據傳,汶塘村因村前有一口“汶水”塘而得名。據查考,“汶”字古越語中的一個譯音字。如果譯成現代漢語,“汶”近似“噴”,也就是說,有一眼地下泉水涌噴出地面上來的意思。地理位置如日……[詳細] |
![]() | 民國廣寧周其鑒故居位于廣寧縣東鄉鎮新樓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間兩廊式,通面寬11.6、通進深10.1米,建筑面積117.16平方米。磚木結構,兩坡瓦面,兩側山墻三隅青磚到0,兩隅青磚到頂。側開橫門。周其鑒(1893━1928年),廣東農民運動著名領袖之一。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廣東……[詳細] |
![]() | 廣東羚羊峽省級森林公園于2003年經省有關部門批準建立,位于肇慶市東郊,距廣州80公里,景區建成后將和七星巖風景區、鼎湖山風景區形成“金三角”旅游線,實現當年革命前輩陶鑄考察肇慶時提出的構想。羚羊峽兩岸是欄柯山和羚羊山,據萬歷《肇慶府志》(葉春及著,嘉靖三十一年舉人,官至戶郎中)記載,“靈羊—舊志古傳,高要峽山有靈羊,……[詳細] |
![]() | 介 紹 位于端州區寶月臺,該地為肇慶八景之一的“寶月荷香”。早在宋代,任端州知郡事的包拯便在這里建立星巖書院,漢謀圖書館的前身就是星巖書院的“眾綠廳”。清代時星巖書院改為包公祠,后又改作魁星樓,至民國初因年久失修坍毀。 1917年,新加坡華僑陳祝齡捐資重建魁星樓。1935年,肇慶籍的-高級將領余漢謀捐資改建并贈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