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祐觀遺址位于句容市茅山管委會街道紅廟村二茅峰頂。建于元延佑(公元1314-1320年)年間,專祀中茅君茅固,后逐漸荒廢,清雍正、乾隆年間由全真道士沈一清重建,觀內原有靈官殿、經堂殿、太元寶殿、道眾住宅等。抗日戰爭被日寇燒毀。現僅存觀內建筑墻基等遺跡,基本上為明清遺存。因抗日戰爭期間被日寇燒毀,至今未重建,僅存遺址的墻……[詳細] |
![]() | 大山邊遺址位于句容市郭莊鎮東崗頭村南約170米。四周為農田,西邊5米是寧杭高速。遺址面積為4318米,高6.4米,頂上北高南低,成緩坡。地表有灰土及燒灰土,地表散見夾砂紅陶鬲及黑皮磨光陶等殘片。屬湖熟文化遺存。該遺址保存一般,北部的赤山湖在漲水季節,對遺址的堆積時有沖刷損壞,加之長年農業開墾、公路建筑以及在遺址上建現代……[詳細] |
![]() | 慈舟和尚墓位于句容市寶華鎮上柳泉村寶華山隆昌寺北面半山腰。慈舟和尚墓上世紀任寶華山隆昌寺住持,卒于上世紀末。該墓地為慈舟和尚墓園,建于上世紀末。墓園花崗巖墁地,漢白玉欄桿,占地面積468平方米,建筑面積96平方米。 該墓地周圍衛生狀況良好,花崗巖及欄桿完好無缺,保存較好。……[詳細] |
![]() | 赤山閘位于句容市赤山湖管委會街道毛家村北約50米。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5年)建造。閘長16米,寬4米,高11米,有3個閘口,閘的西頂部有1碉堡。赤山閘有三個閘口,閘的頂西部有1碉堡。長年不用,保存較差。……[詳細] |
![]() | 赤山停機坪、碉堡位于句容市赤山湖管委會街道陳家邊村赤山頂部,建于建國后,停機坪面積約200平方米,碉堡20平方米,為當時國家備戰之用。碉堡高約4米,有4個機槍孔,碉堡內有通道通向另外一個碉堡,現無人使用。直升機坪臺、碉堡表面水泥堅固,沒有被破壞現象,保存較好。……[詳細] |
![]() | 城頭山遺址位于句容市黃梅鎮大卓戴家邊村句容水庫內,現為高出水面略呈橢圓形的小島,表面平坦,南北長約150米,東西寬約200米。四面環水,為高出地面7米土墩。現為鎮江市級文保單位。1981年、1983年鎮江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分別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候晚期至商周、春秋戰國各時期的生產生活工具及其它遺物……[詳細] |
![]() | 陳巷更樓位于句容市天王鎮磨盤孫崗陳巷村,清代。建于清末,全用磚砌,平面呈方形,頂平,下部大,有收分,底每邊長4.1米,高約13米,頂部部分磚塊脫落,獲取作警員打更之用。更樓四周為民房,周圍的村民以陳姓為多。更樓頂部部分磚塊脫落,長年無人使用,年久失修,保存較差。……[詳細] |
![]() | 白蟒臺遺址位于句容市郭莊鎮葛村虬山水庫內。俗稱牛屎坯,面積11745平方米,文化層厚4.5-5米。1981年試氣掘40余平方米。可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導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紅陶、灰陶、黑衣陶為附,印紋硬陶少見。紋飾以繩紋為主,還有方格紋、弦紋等。出土石斧、錛、刀、鬲等。中層陶質、陶色與下層相似,紋飾仍以繩紋為主,上層仍以……[詳細] |
![]() | 平陽橋位于句容市邊城鎮青山村東姜蓋村,是一座清代光緒年間的單孔石拱橋,平陽橋年代久遠且橋體損壞嚴重,但鑒于此橋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并且在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2016年5月,邊城鎮政府同句容市博物館合力修繕,當年6月完工。修繕后的平陽橋環境優雅、樸實端莊,既排除了安全隱患,又極大得方便了周圍村民的生活,……[詳細] |
![]() | 赤山湖水則殘碑位于赤山湖內湖北側的雁棲島,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當時筑赤山塘時便立有盤石水則。南唐保大年間,州司還曾特派人丈量,進一步明確了其位置與相關細節。經過水利史專家考證,赤山湖水則乃是江蘇較早的古代水文觀測設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2024年9月23日,考古人員在赤山湖西南蘆亭村發掘……[詳細] |
![]() | 七星堆古墓區位于西環路和北環路交匯點的西南部,占地3萬余平方米,東吳至南朝的墓葬群,現規劃為七星堆遺址公園。七星為日、月、金、木、水、火、土,墓按七星排列,有著濃厚的道教色彩,它的形成絕不是偶然的,有其特定歷史背景,具有典型的句容古文化特色,現僅存六個封土堆。“楷書鼻祖”吳《葛府君碑額》在此出土,現珍藏于南京博物院。《……[詳細] |
![]() | 葛洪煉丹井,位于句容市華陽南路延伸段與建設路延伸段交匯點的西南側,東晉。據《弘治句容縣志》記載:“青元乃邑之道院,內有石井、泉水清冽。相傳葛稚川(葛洪)于此煉丹飲之,可以益壽,故曰青元丹井。”曾一度被譽為容山八井之一,唐代任蕃《葛仙井》詩云:“古井碧沉沉,分明見百味。味甘傳邑內,脈冷應山心。園入月輪凈,直涵峰影深。”明……[詳細] |
![]() | 茅山道院包括九霄萬福宮和元符萬寧宮,其中又有若干宮、殿組成。九霄萬福宮,簡稱九霄宮、頂宮,坐落于大茅峰頂,其建筑群依山而建,宏偉壯觀,氣勢磅礴,為茅山“三宮五觀”至首。每到香期,這里香客如云游人如織,是旅游及朝山進香首選之地。該宮始于漢代。初建石壇石屋,祀三茅真君石像。齊梁間易為殿宇。元延祐三年(1316年),敕建賜額……[詳細] |
![]() | 映月橋位于天王鎮老街內,清光緒四年(1878)建。南北向,跨南河,單孔石拱橋,全長19米,橋面寬5.4米,凈跨6.5米。矢高4.3米,水深2.7米。……[詳細] |
![]() | 更樓位于天王鎮么盤孫崗陳巷村,建于清末民初。全用磚砌,平面呈方形,頂平,下部大,有收分。底每邊長4米,高約13米。過去作警員打更之用。……[詳細] |
![]() | 下袁土墩墓群位于茅山鎮玉晨下袁村北約300-500米,周代。共有17座封土墩。地處低丘崗背,呈南北向分布。墩高約2-4米,底徑約15-25米。地面偶見夾砂紅陶鼎足、鬲足,泥質灰黑陶及印紋硬陶的殘片。……[詳細] |
![]() | 上容瀆遺址位于華陽鎮東北河頭村東側,西接句容河,東通洛陽河。梁代避太子諱,遂廢破崗瀆,開上容瀆在句容東南五里,頂上分流,一源東南三十里十六埭入延陵界,一源西南流二十五里五埭注句容界,上容瀆西流入江寧秦淮河。后至陳高祖即位,又廢上容瀆更修破崗瀆。……[詳細] |
![]() | 破崗瀆遺址在句容縣城東南二十二里,春城鄉城蓋村南、糧站北的崗坡切嶺,是歷史上的破崗瀆遺址。該瀆為六朝時開鑿,是當時聯系京都建鄴(今南京市)與太湖流域的重要航道,對于建鄴城市的發展曾起到重要的作用。至隋滅陳,由于全國重新統一,建康不再作為都城,破岡瀆的漕運作用隨之喪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直到唐代前期其水尚未斷流。破岡瀆……[詳細] |
![]() | 大山邊遺址位于郭莊鎮東崗頭村南約170米,商周遺址,四周為水田。遺址面積約3000平方米,高5米,頂上北高南低,成緩坡。地表有灰土及燒土地,地表散見夾砂紅陶鬲、鼎及黑皮磨光陶等殘片。屬湖熟文化遺存。……[詳細] |
![]() | 新四軍水壩位于磨盤山區陳莊村西,1938年6、7月陳毅、張鼎承、粟裕率領新四軍第一、二支隊進入茅山地區。新四軍六師曾在磨盤山設立療養所、修械所等單位,部隊為解決軍民在山區用水的困難,利用戰斗間歇在現在的天王鎮李塔村陳莊、老人山等地修建水壩蓄水。現在還在使用的陳莊水壩就是那時候修建的,群眾稱其為“新四軍壩”、“抗日壩”。……[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