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該墓群位于鹽城市區迎賓北路東側與黃海路接壤處,屬唐、宋墓群,面積約1.3萬平方米。在歷年建筑施工中共清理了土坑木棺墓18座,墓向170-185度。磚室墓1座,出土文物有唐代越窯青瓷碗、釉陶罐、葵口鏡,長沙窯褐綠彩繪注子、青瓷瓜楞罐、瑞獸鸞鳥銅鏡、宋代雙系釉陶罐、青白瓷高圈足碗、瓷枕等文物。……[詳細] |
![]() | 陳訓(1487-1550),明文林郎,曾任山東平陰縣與四川定遠縣知縣。該墓1996年進行過發掘,為澆漿木槨墓,墓口距離地表0.8米,墓向5度,墓穴東西長2.6米,南北寬2.7米,深1.5米。穴內東西并排3口長方形木槨,內置木棺。木槨前約1米處出土黑色石灰巖墓志一合,長0.66米,寬0.52米,厚0.18米,碑文13行,……[詳細] |
![]() | 該墓群面積約1500平方米。墓群原存高5米左右,歷年在墩上清理土坑木棺墓8座,出土有漢代釉陶壺、瓿、規矩紋銅鏡和“五銖”錢,晉代蓮瓣紋青瓷罐,唐代越窯璧形底碗等,在墩南側平地外經鉆探發現,存在南北長7米,東西寬5米的漢代木槨墓。……[詳細] |
![]() | 該墓群位于鹽城市區建軍中路路南太平橋與小西門橋之間。2008年上半年在此處建設工地施工時,曾出土大量唐、宋時期墓葬隨葬品,有瓷碗、瓷壺、木梳等。其中大部分文物被收藏到鹽城市博物館,部分文物流失。目前該區域已被建設成國際金鷹購物中心廣場。……[詳細] |
![]() | 該舊址所在的現劇場路15號是一組清代江南風格木結構建筑,為原胡泰當鋪老板賈芝山私人宅院,宅院中軸線上共坐北朝南三進廳堂,前后廳堂有天井,廳堂東西兩側有狹長院子東院有座西朝東門廳對劇場路。整個宅院東西長32米,南北30米。……[詳細] |
![]() | 該井系小青磚疊砌井身,平磚一頭朝內另一頭朝外呈內圓心,上下單磚平鋪錯縫砌成,內壁空心圓桶狀。石質八角形井欄,井口徑較小,直徑40厘米,井欄高45厘米,厚15厘米,井身內徑大于井口,內徑約80厘米。該井筑成雖歷經數百年,但仍長年有水,水質優良為周圍居民所喜用。……[詳細] |
![]() | 原單個墓葬占地600平方米的6座,900平方米的10座,1200平方米的8座,1600平方米的12座,1800平方米的10座,2400平方米的9座。保存完好的有36座,被部分破壞主體尚存的16座,主體被完全破壞不存在的3座。被破壞的墓葬中,曾出土大量楠木、銅鏡、鐵劍等,還出土原始瓷罐、印紋硬陶瓿、繩紋灰陶罐、半兩銅錢、……[詳細] |
![]() | 瓜藤河漢墓群位于新興鎮古河村串場河西側,寧靖鹽高速公路東側。該墓群為瓜藤河漢墓群的一部分。本次調查發現該區域有漢墓16座,其中地貌為宅基地的有9座,地貌為臺地的3座,在修筑公路時受到破壞的有3座,被磚瓦廠取土后變為平地的1座。調查時擬定該墓群為“瓜藤河漢墓群”。……[詳細] |
![]() | 該墓群分布于串場河西側,瓜藤河西南延伸河流天王溝兩側。本次調查發現該區域有漢墓23座,其中地貌為宅基地的有4座,地貌為臺地的12座,在修筑公路時受到破壞的有1座,被磚瓦廠取土后變為平地的6座。……[詳細] |
![]() | 現存主房為清代建筑,東西5間,門向朝南,脊高4.3米,東西長16.9米,南北寬6.15米。中堂寬4.5米,左右偏間對稱,偏間寬各為3米、2.7米。外觀為青磚、小瓦、翹脊、廊檐式建筑。前左偏房為小樓,現已不存在。……[詳細] |
![]() | 舊址占地面積66平方米,房屋為三間傳統磚木結構,門向東,南北長12米,寬5.5米,脊高4.3米。房屋粱架為5柱落地,純木板相間,屋面為小瓦翹脊。……[詳細] |
![]() | 東河墓群位于亭湖區東河村六組,新洋港與串場河交匯處,面積1.2萬平方米,出土有漢代泥質灰陶繩紋罐、缽,“五銖”錢3000多枚、隋代青瓷刻劃蓮紋盤口壺、凸弦紋素面盤口壺等。墓區地面現為鹽城水泥石灰廠廠區。……[詳細] |
![]() | 青墩墓群位于新興鎮新永村三組(老地名新西村青墩生產隊),串場河西畔,原墓墩高9米。1986年村民取土制磚時,發現形體制式相同的土坑木槨墓2座,出土釉陶壺、玉壁、木俑等。調查時采集到村民曹如圣提供的內方格紋外素面陶片,1986年出土的玉壁由村民劉啟宏送交鹽都博物館收存。原墓區僅存農戶曹文青住地,其它高地都被平整為農田。……[詳細] |
![]() | 周夢莊(1901—1998),男,鹽城伍佑鎮人,無黨派人士,政協鹽城縣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建國時曾任鹽城《新公報》社總編、《鹽城教育》月刊編審、伍佑區公所總務股長等職。建國后歷任鹽城縣政協常委、江蘇省文史館員、鹽城縣政協副主席、鹽城市政協副主席。……[詳細] |
![]() | 小沙頂遺址位于鹽青路與新長鐵路交匯處,北臨鹽青路,東臨新長鐵路,西側為鹽灣中心河。原地名為小沙頂,南北長50米,東西寬45米。1990年前當地農民在此挖沙建房時曾出土許多韓瓶。在遺址地面采集到少量唐、宋代的陶瓷殘片。……[詳細] |
![]() | 故居有主房三間,東偏房兩間,西偏房三間。主房房檐高2.78米,房屋脊高5.78米,總長9.4米,東西兩臥房東西寬2.5米,南北長5.66米。門間東西寬4.4米,南北長4.6米。廊檐深1.2米、寬4.4米。左側東偏房2間,南北長7米,東西寬為2.3米。右側為西偏房五間,南北長16.5米,東西寬3.6米。房屋整體結構為粱柱……[詳細] |
![]() | 龍碾打靶場建于20世紀50年代末,一直使用到“文革”后期。為當時新興、永豐、南洋、鹽城一帶基干民兵練兵打靶使用。打靶場為南北長150米、東西寬60米的長方形地塊,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南側構筑東西長56米,寬25米,高12米防護土墩一座。土墩北側留有等長的取土坑一條,取土坑北側為墳場。……[詳細] |
![]() | 瓦崗寨遺址東距寧靖鹽高速4000米,距南側農莊河611米,距南側自然河1196米。1960年后平整土地時發現有城磚,地表面發現大量漢、宋陶片,調查時發現在400畝地域內,均有漢、宋陶片分布。……[詳細] |
![]() | 該遺址占地面積120000平方米,文化層0.3-1.8米,遺跡主要以灰坑為主。調查過程中在該遺址西部發現大量漢墓群。……[詳細] |
![]() | 古井所在位置占地面積5平方米。八角形井欄為內圓青色蜂窩石臺體,臺高為0.4米,井柵大外直徑0.65米,井欄內圓直徑為0.38米,井深大約5米。井體為青色磚體結構,上小下大,上口直徑0.50米,下口可見直徑2米,井水清澈甘甜,古井整體保存完好,井臺周邊采撿到唐、宋、元、明代陶瓷殘片。……[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