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西軍區(含紅軍檢閱臺)舊址位于興國縣瀲江鎮筲箕村。1932年1月9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出通令,決定將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軍事部改設為江西軍區總指揮部,陳毅任總指揮兼政治委員。1931年冬至1933年秋,江西軍區駐此期間,積極動員青壯年參加紅軍,大力發展地方武裝,精心組織地方武裝配合主力紅軍作戰,為鞏固革命根據地,保衛……[詳細] |
![]() | 羊山位于興國縣埠頭鄉境內,距縣城5公里,是縣城附近最高峰,因山體造型獨特,酷似一只山羊,被雅稱為“羊山”。羊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8.8度,日照1926.5小時,無霜期284天,降雨量1560毫米。俊秀的羊山,竹木茂盛,風景宜人,山上的“龍華古寺”,飛檐翹角,油漆粉……[詳細] |
![]() | 大烏山位于興國縣楓邊鄉北角,靠吉安,廬陵邊緣,海拔一千二百零四米,北眺吉州城郭,犁然在目。宿山者,四更觀日出,朱丸瞳朧,三躍三按乃上升,最高處月登天坊,唐代建立寺廟,三仙殿,殿后有三石穴,名曰風洞、雨洞、出水井。深不可測,今皆土石填塞。正殿額曰“重惜報功”,鄒南皋先生所題也,已廢。正殿門楣上,有南宋文丞相天祥題詞“永鎮……[詳細] |
![]() | 天鵝湖,又名太平水庫,位于高興鎮老圩村石子陂,有硬化公路直通壩頂。天鵝湖位于寶石仙境旅游區內,周邊丹霞石峰林立,山水一體,蔚為壯觀。……[詳細] |
![]() | 龍下瀑布位于興國縣崇賢鄉賀堂,瀑布高80米,寬30米,飛流直下,水花如碎玉堆雪,仿佛“白練垂空”。豐水季節,蔚為壯觀,枯水季節,水流一線。……[詳細] |
![]() | 覆笥山位于興國縣崇賢鄉齊分村南三公里,距縣城47公里,海拔1125.7米,面積1.2平方公里。山勢險峻、秀麗挺拔、東望金精、西眺芙蓉、北接青原、南瞰貢江、屹立之上,可望三縣興國、吉安、泰和三城,被譽為全縣群山之宗,史稱為“興國祖山”。從崇賢鄉沿238國道北行一路爬山,離賀堂村約一公里左右可看到齊分村均福山標識,看到標識……[詳細] |
![]() | 十八排是一座位于江西省泰和、興國兩縣交界處的山峰,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1176米,為泰和縣最高峰、興國縣第二高峰。十八排是興泰兩縣之間東西走向的弧形分水嶺的最高點,因上山須經十八個橫排而得名。森林覆蓋率達95%,有“天然氧吧”之稱。省重點工程山地風電“能源谷”項目就建在“十八排”山脊上,完工后的“十八排”也將成為集高山……[詳細] |
![]() | 中共江西省委舊址位于興國縣城紅軍大道(牛坑塘)。1931~1932年中共江西省委設此辦公,期間領導全省人民在擴大紅軍、支援前線、發展生產、支援革命戰爭、保衛和建設蘇區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績,為鞏固擴大根據地和改善群眾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省委對興國工作的指導尤為關注,指導興國縣在蘇區各項工作中創造第一等工作,成為著名的蘇區……[詳細] |
![]() | 興國革命舊址位于江西省興國縣。興國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的主要組成部分,當時全縣23萬人有8萬多人參軍參戰,犧牲2.3萬多人。主要革命舊址有毛澤東長岡鄉調查舊址、土地革命干部訓練班舊址、江西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會址、中共江西省委舊址、江西省軍區舊址及檢閱臺等。將軍紀念館:位于將軍園內,建筑面積5000平方……[詳細] |
![]() | 興國縣大圣寺大圣禪寺位于興國縣城,汐水江邊,濱江大道東側,南距319國道興國將軍橋1公里,北離紅軍橋200米,距興國火車站4公里,交通方便,汽車可直達寺內。大圣寺,原名大乘寺,位于縣城東門直廨(縣衙門)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建。初名萬年寺,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敕賜“大乘寺”。舊有飛來殿、石佛、銅鐘古跡……[詳細] |
![]() | 金斗山寺位于興國縣長岡鄉石燕村東南1.2公里處,東經度25,北緯26度18,經縣城紅軍大橋8公里.古寺名為金斗山寺,傳說三面環水,在漢魏時就有盧禪師云游至此,謂其為佛家風水寶地,于是上山坐禪,悟成佛道,九年后不知所綜.后人于盧禪師學佛處名為盧禪巖,至今盧禪師學佛的洞壁上石銹盧師坐禪像尚在.唐玄宗時期建護佑寺于此,唐末國……[詳細] |
![]() | 江西贛州市興國縣通慧寺 位于贛南興國縣高興鎮境內,距離縣城7公里,全寺均隱身于通天巖內,寺內神龕、神臺、香案、供桌都是依山鑿成。通慧寺相傳始建于南宋末年,文天祥率宋軍撤往廣東時,將一些難以帶走的將士遺孤留在巖洞里,建了這座寺廟掩護他們。清代著名史學家張尚瑗先生登臨通慧寺,遙望群峰突起的寶石仙境,捻指細數,得峰數3……[詳細] |
![]() | 普惠寺位于江西省興國縣城東南,唐中和二年(822年)始建,其后屢有興廢,至民國年間香火甚盛。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普惠寺舉行瑜珈顯密大會,興國、于都兩縣僧尼百余人參加。次年宗仁法師在普惠寺舉行恭迎藏經的0會。興國、于都兩縣佛教徒及香客三千多人在普惠寺至瑤岡腦一路慢行,街道兩旁店鋪焚香秉燭,鞭炮不絕。縣城市場還停售……[詳細] |
![]() | 興國縣小魯山寺小魯山寺座落在萬安縣城東北20公里處,雙秀峰山下,此處環境幽雅,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登山巔,可極遠望,千里勝景,盡收眼底。小魯山寺初建于唐宋明諸朝,幾經修葺,現存寺宇為清朝光緒年間續修,占地六畝,計有山門、大雄寶殿、彌勒、韋陀殿、祖師殿、觀音殿、地藏殿、藏經樓、法堂等,大小殿廳有二十余間,是清朝仿明代風格……[詳細] |
![]() | 瀲江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江西興國縣境內,規劃總面積為53655畝,其中濕地面積為35437畝,項目總投資約2.6億元,以濕地公園內的瀲江、濊水、長岡水庫為骨架,以中亞熱帶南緣獨具特色的集河流、沼澤、蓄水區、水塘等于一體的自然與人工復合濕地系統和悠久的地方濕地文化資源為基礎,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目標,以客家文化、紅色文化……[詳細] |
![]() | 國革命烈士紀念館,正中大廳為靈堂,四周共有5個陳列室,展現了歷次革命戰斗、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犧牲的121名烈士的照片、遺物、塑像及傳記等。 走進門廳首先看到的是四個大字“浩氣長存”。在紀念碑的左右兩邊的玻璃柜中擺放著興國烈士的英名錄。第一展廳,陳列著興國54名將軍中兩位上將的雕像,他們分別是肖華……[詳細] |
![]() | 興國革命紀念館位于江西省興國縣瀲江鎮紅軍路5號,是縣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籌建于1958年冬,1963年11月成立,并正式對外開放。1976年中宣部批準籌建毛澤東長岡鄉調查紀念館,1977年正式對外開放,隸屬興國革命紀念館。為加強我縣文物保護工作,2005年縣政府批準成立了興國縣文物局與革命紀念館合署辦公,為二……[詳細] |
![]() | 興國蘇區干部好作風紀念園AAAA 蘇區干部好作風紀念園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縣委、縣政府用本級財力興建的一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項目位于縣文明大道南段以東、將軍園以西、城市規劃的將軍大道與新319國道之間、24米大道以南。規劃總面積為250畝。整個園區設計八個功能區,按照“一街、兩場、四區”的結構布局設計。建筑主要由紀念碑、九曲橋、蘇區干部好作風……[詳細] |
![]() | 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第一次無線電密碼通訊、紅八軍團指揮部舊址)中共蘇區中央局位于古龍崗鎮古龍崗圩,原址為鄒氏宗祠。1931年6月,中共蘇區中央局遷駐此。7月4日,中共蘇區中央局(后方臺)報務員利用繳獲的收發報機及任弼時從上海帶來的電臺密碼,將國民黨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三次“圍剿”的軍事情報發給福建建寧的紅一方面軍總部及總前……[詳細] |
![]() | 三僚風水文化景區AAAA 三僚風水文化景區位于江西省興國縣梅窖鎮境內,處在興國、寧都、于都三縣邊界,距縣城64公里,距贛州黃金機場和井岡山機場分別是150公里,距京九鐵路興國火車站67公里,景區鄰近319國道和泉(州)南(寧)高速公路,距興國東出口為13公里,交通便利。三僚村因其獨樹一幟的風水文化,被海內外易學界譽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