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騰墓位于建安區蘇橋鎮塚許村,現墓高6米,占地1000平方米,呈橢圓形。據《三國志》載:“馬騰,字壽成,東漢右扶風茂(今陜西興平縣)人,少年馬騰以打柴賣柴度日。漢靈帝末年邊民反亂,馬騰應募從軍,屢建戰功,后被封為西涼太守。馬騰及其兒子馬超在西涼稱雄割據,舉兵反對曹操,待曹操在許都得知后,就假意派人邀馬騰來許議事,并設計……[詳細] |
![]() | 河街白兔寺位于建安區河街鄉白兔寺村南。據所了解始建于唐。原寺為五進大院,占地27畝,房舍53間,規模宏大,建筑雄偉,香火旺盛。解放初期,該寺院僅剩三進院,四進院的大殿及東廂房,八十年代,三進院的東西廂房及四進院西廂房被拆除,現有建筑為三進院大殿及四進院大殿和東廂房,占地為3000平方米。前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單檐硬……[詳細] |
![]() | 賈莊上龍王廟位于建安區榆林鄉賈莊村,據碑文載上龍王廟始建于唐代,始建時有兩進院落,明、清多次增修,廟舍百余間,碑碣近百通。該廟五十年代被破壞,現僅存大殿一座,石碑6通,該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抬梁式結構,懸山式建筑,灰瓦布頂。該建筑的存在為研究明清建筑和當地人文歷史有一定的價值,2005年被核定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蔡孝子碑位于建安區椹澗鄉椹北村,蔡順、字君仲,西漢末年汝南人,是我國封建社會二十四孝子之一,順少年喪父,侍母至孝。據明代弘治十三年(1500),河南按察司副使車璽所撰《蔡孝子祠堂記》碑文記載:“明朝頒降孝順事實,以化天下,凡二百七人,漢孝子蔡順其一也”。椹北村一帶村民遂在椹北村建了一座“蔡孝子祠”祭祀蔡順。原祠堂已無存……[詳細] |
![]() | 郄慮墓位于建安區張潘鎮郄莊村西,墓高5米,圍長100米,占地960平方米。郄慮是漢獻帝御史大夫,漢獻帝親信,曾與中護軍韓浩友善,因郄慮與獻帝密謀曹操,韓浩知情,向曹操告發,事泄后,郄慮被曹操殺害葬于此。郄慮居官時,府第即在郄莊,韓浩府第在潩河東韓莊。韓浩告發后,郄慮家滅九族,挖地三尺。現在郄莊門大坑即使當年抄家時所挖。……[詳細] |
![]() | 寺臺廟遺址位于建安區蔣李集鎮寺臺廟村,故名寺臺廟遺址。該遺址居于村中心(偏東南),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遺址地勢較高。文化堆積為三層,上層耕土層中發現有唐代綠釉瓷瓶一件,中層是漢代墓群,出土文物有陶壺、缽、瓶、釜、鼎約三百余件,下層是龍山文化,發現有大量的黑色磨光陶片、鬲腿、鼎腿、石斧和大量的灰土層堆積。它的發現為研……[詳細] |
![]() | 射鹿臺遺址位于建安區陳曹鄉袁莊村北,古時許田一帶林木茂密,獐鹿成群,曹操迎獻帝來許后,曾在此筑臺建亭,陪同獻帝常來此游獵,世稱此臺為“射鹿臺”。臺周圍方圓百余里,除許田古鎮外別無人煙,據《建安區志》載:“射鹿臺,在許田西三里,是曹操與獻帝射鹿臺。”臺前曾有石碑兩通:一通為清康熙年間許州吏目滕之瑚所書“射鹿臺”。另一通碑……[詳細] |
![]() | 嶺西王潁河大壩位于榆林鄉嶺西王村西南,潁河出登封潁谷山而得名,經禹、許、襄、臨、蔡達于淮,在潁河上橫貫著一座大河壩,壩上有一通石碑,上 書-“潁河大壩”四個大字,潁河是建安區境內的一條重要河流,同時也是一條水患多發河,尤其在榆林境內,每遇大雨,必成災難。1936—1946年十年間大壩九次決口,1946年夏秋之交,大壩徹……[詳細] |
![]() | 秋湖徐氏祖塋及碑刻位于建安區將官池鎮秋湖村西地,墓地長200米,寬60米,是秋湖村徐氏的祖塋,整個墓地內有幾十座墓,有碑刻5通,碑座1個,其中2通立起,其余3通倒放在墓地南側東西排列相距6米,兩碑均高6米,寬0.95米,厚0.20米。東側碑上刻“始祖順興神位”,中間是第八輩至第十六輩傳人姓名,落款是“大清國康熙五十年歲……[詳細] |
![]() | 劉莊歇馬店位于建安區蔣李集鎮劉莊的申李黃楊村,據考證是關羽與劉備、張飛在下邳戰敗失散后,單騎千里尋兄,行到黃楊村時天晚在此歇宿。后來,黃楊村人為紀念關羽,在其住宿過的小店附近建起了一座廟宇,專祀關公,廟名就叫“歇馬店”。這座廟院坐北向南原總面積有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平方米,前有山門,中有卷棚、拜殿,后有大殿等……[詳細] |
![]() | 周店關帝廟位于建安區桂村鄉周店村中,該廟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大清嘉慶十五年重修,原有山門、大殿、東西廂房,“文革”時遭破壞,現僅存關圣殿。該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長9.9米,寬7.1米,單檐硬山式建筑,仰瓦屋頂,在大殿前墻東西兩側各鑲嵌一通重修碑。大殿前有一顆200年左右的松柏樹,枝葉繁茂。屋頂正脊西端有殘缺,石碑風……[詳細] |
![]() | 郅莊開元寺位于建安區桂村鄉郅莊村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廟宇,始建于唐開元713年,明崇禎、清康熙、道光、光緒、民國年間重修過,該寺占地面積逾5000平方米,現存古建筑天爺殿一座,面闊五間,單檐硬山式,灰瓦頂,兩個前窗上有雕刻、花紋等字樣,院內保存數通石碑、數根石柱、石墩,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價值。2011年被建安區人民政府……[詳細] |
![]() | 崗于遺址位于建安區蘇橋鎮崗于村西北,面積約7500平方米,是人類活動留下的痕跡、遺物等所形成的堆積文化層。1983年群眾挖土時發現,出土有銅鼎、銅觚、銅觶、銅爵、貝幣及玉器等文物。1985年河南文物研究所考察鑒定,其上部為西周至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址,文化層2米多厚,其下部為龍山文化遺址。該遺址南端有古城墻遺跡,殘存的一段……[詳細] |
![]() | 滹沱村石板橋位于建安區蘇橋鎮滹沱村西,建于清代,東西走向,為四孔石板橋,通體由青石板壘砌而成,條塊規整,造型古樸,橋下有一雕刻精美的龍首構件,橋面長10米,寬3.2米。此橋為了解當地人文歷史提供了實物依據,對豐富當地人文景觀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被建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泉店張家宅院位于建安區靈井鎮泉店村,是一處清代建筑風格的宅第民居,該宅院原為東西兩路四進院,現西路大部分損毀,東路保存相對完好。東路院長54米,寬13米,東路倒座三間,東側屋宇式金柱大門,一進院為過渡空間,現通往二進院的小門樓已不存,二進院東廂房已改建,僅留西廂房三間及廂耳房一間,均為硬山灰瓦蓋頂。二進院通往三進院的券……[詳細] |
![]() | 河沿陳陳氏五墓位于建安區蔣李集鎮河沿陳村東耕地內,有墓冢五座,墓碑五通,一通為陳氏始祖墓,現墓圍長8.6米,高1.5米,墓南立有墓碑一通,上刻“永言孝思明故陳氏始祖考妣合葬之墓皇清乾隆四十五年歲次正月合族同立”字樣。距該墓東南約30米處,有四個相連的墓冢,每個墓冢前各有一通清乾隆四十五年立的墓碑,從碑文內容可知,自西向……[詳細] |
![]() | 崗黃墓群位于建安區陳曹鄉崗黃村北,原為高崗地,現部分已被平為耕地,東西寬約80米,南北長約200米,墓區面積約1.6萬平方米。據當地村民講,在墓葬區耕地起土時,出土有大量空心磚,銅箭、銅鏡、銅環、銅燈、貨幣等。現在在當地村民家院墻上隨處可見帶有紋飾的空心磚。該墓群為研究漢代墓葬及人文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2011年被建安……[詳細] |
![]() | 趙莊黑龍王廟遺址位于建安區蔣李集鎮趙莊村東北,據碑文載,黑龍王廟始建于唐代,毀于宋代,重建于元代。明、清及民國多有修葺,占地面積約六十余畝,規模宏大,解放戰爭時期被毀。遺址上現存有青石砌筑的八角古井一口,據井內側嵌的民國二十二年重修龍池既廟前石橋碑載:“池深二丈七尺,邊圍三丈有余”,現井口直徑3米,深約10米,井沿高出……[詳細] |
![]() | 趙堂城址位于建安區蔣李集鎮趙堂村西北,漢代遺址,城為正方形,邊長400米,西北角城墻夯層清晰,城內文化層厚1—3米,歷年出土有陶水管道、井圈、板瓦、筒瓦、瓦當、各種畫像磚,以及銅矛、鏃、釜、鏡等。據記載,此城可能為曲蠡縣城。現城址地表隨處可見漢磚,漢瓦殘片。該城址為研究漢代人的生產生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2011年被……[詳細] |
![]() | 雙塔寺遺址位于建安區蔣李集鎮雙塔寺村,村因寺而得名。雙塔寺始建年代不詳,原規模宏大,解放初期還保存有古塔一座,山門、大殿、廂房數十間。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寺內建筑相繼被毀。現遺址上還存有清代重修雙塔寺山門、廣生殿、大悲殿、七星殿,大星殿等八通碑,碑座兩個,石柱礎一個,古井一口。2011年被建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縣……[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