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紀廣場位于鄭上路、濟源路、中心路交匯處,是上街區的東大門。世紀廣場又稱金三角廣場,世紀廣場是上街的地標,也是上街人民心中的圣地,這里留下了上街人民太多的歡聲笑語,無論多遠的上街游子,看到世紀廣場,就覺的到家了![詳細] |
![]() | 寨溝遺址位于鄭州市上街區城區南部,現地表為耕地,地勢較為平坦。在遺址南部和西部斷崖上發現有灰坑分布,灰坑填土為灰褐色土,包含有石塊、陶片等遺物。地表采集到少量陶片,陶片陶質為泥質和夾砂陶,陶色有灰陶和紅陶,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素面等,器形有罐、刻槽盆、深腹罐、碗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魏崗遺址地處丘陵地區,地勢呈西高東低,后被平整為梯田。在地面采集有陶片、殘石器等遺物。在遺址中部及北部斷崖上發現有灰坑及文化層分布,灰坑為袋狀坑,弧壁平底,坑口距地表0.5米左右,口徑1.2-1.5米,底徑1.8-2.2米,深1.6米,坑內填土為黑灰土,夾紅燒土塊及大量的草木灰,包含物豐富。文化層暴露部分厚0.6-0.……[詳細] |
![]() | 原墓冢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現為平地。墓前立宋代碑刻2通:一通是王博文之子王疇所立,碑高1.98米,寬0.64米。題銘為:“宋□□□□□(5個被鑿毀)樞密院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封鄭國公謚肅諱博文字仲明王公之墓”;一通為王田之子第峋等7進士所立,題銘:“大宋朝奉部太守常少卿致仕護寫賜紫金魚袋諱田字介然王公之墓”。王博文……[詳細] |
![]() | 石咀遺址位于鄭州市上街區西部,汜水河東岸臺地上,南鄰汜水河支溝,東部北昆侖路南北向穿過。現地表為耕地,地勢南高北低。在遺址東部因取土形成的斷崖上發現有大量灰坑,土色灰褐色,包含有石塊、燒土、草木灰、陶片等遺物。采集大量陶片,陶片陶質為泥質和夾沙,陶色有灰陶和紅陶,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素面等,器形有罐、盆、鬲等。第二批……[詳細] |
![]() | 蘆醫廟位于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上街村,又名扁鵲祠,據傳初建于西漢洪嘉三年(前18年),宋、明、清 歷代皆有重修。其主要供祀扁鵲,而后歷代名醫也依次左右列內受祀。其建筑群坐北朝南,原有規模5000平方米,圍繞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門、鐘鼓樓、長桑閣、卷棚、老君殿等建筑。廟內現存建筑只剩山門、長桑閣、卷棚、大殿。第一批鄭……[詳細] |
![]() | 墓為大冢,高10米,方圓占地7畝。前臨汜河,后倚曹坡。墓前立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汜水縣令曹德錫撰文墓碑一通,碑文載:“草公墓在沙窩曹家坡,千載久土,人不知為冢,傳為鳳凰臺,……隆慶年間,臺下有狐貍穴,捕縱者窮其穴底得志石一方,讀之為曹公之長夜室!谒蜗唐蕉曜溆诰⿴,其子璨、瑋迎葬于汜水,故其土地名曰:‘曹……[詳細] |
![]() | 沙固遺址位于鄭州市上街區西部,汜水河東岸臺地上,遺址東臨昆侖路,北部臨汜水河支溝,F地表為耕地,地勢較平坦。在昆侖路兩側斷崖上發現有灰坑,土色灰褐色,包含有陶片等遺物。地表采集到少量陶片,陶質為泥質,陶色有灰陶,紋飾有繩紋素面等,器形有罐、板瓦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南陜窩遺址位于鄭州市上街區中部,遺址北臨310國道,南部臨汜水河支溝,F地表為耕地,地勢南高北低。在遺址區北中部發現有灰坑數個,灰坑土色黑褐色,包含有陶片、石塊等遺物。采集到的少量陶片中,陶質為泥質和夾砂陶,陶色有灰陶和紅陶,紋飾有繩紋、素面等,器形有罐、缽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馬固王氏宗祠建于明神宗萬歷年間(1575年),創建人王汛。占地二十七畝,F存房子十八間,整體為明代建筑格局。正宮兩進,東西廂房,門樓、影壁俱全。碑刻二十余通,含有宋代蘇頌所撰的王田墓鋕,“狼吞日”的雕塑影壁。宋元明清的神道碑。王氏宗祠坐北向南,由主院和西跨院兩個四合院組成,中間不用圍墻分隔,可自有貫通,只在兩院外圍做圍……[詳細] |
![]() | 遺址位于鄭州市上街區西部,汜水河東岸臺地上,遺址南臨310國道,西部為上街至大峪溝鐵路和工廠,北部臨汜水河支溝,F地表為耕地,地勢北高南低。在遺址南部斷崖上發現有灰坑,土色灰褐色,包含有陶片、燒土、草木灰、石塊等遺物。地表采集到少量陶片,陶片陶質為泥質和夾沙,陶色有灰陶和紅陶,紋飾有繩紋、籃紋、方格紋、素面等,器形有罐……[詳細] |
![]() | 重陽觀位于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觀溝村。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遷修于此。重陽觀規模較大,主體建筑有山門、三清殿、老君洞、祖師殿以及戲樓、道院等,F僅遺留三清殿、道士房東西屋、廣圣殿等四座建筑及數孔窯洞。另有明代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立“遷修重陽觀記”碑一通。重陽觀的建筑群格局布置為坐北朝南,前有寨山,后有重山,兩……[詳細] |
![]() | 方頂村傳統民居位于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方頂村,F保存有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多處建筑,多為依山而建的后窯前院式四合院和三合院,其中方氏宗祠、關帝廟、火神廟和石寨墻等建筑群本體保存較好,真實反映了方頂村的建筑形式。這些古建筑中的磚雕、石雕、木雕和彩繪等裝飾元素也較為豐富。建于清光緒年間的方氏宗祠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其中的磚……[詳細] |
![]() | 西柏社遺址位于上街區峽窩鎮西柏社村東150米處。遺址東西長260米,南北寬400米,形狀近梯形,分布總面積約9萬平方米,時代可分為龍山、戰國和西漢時期。西柏社遺址經過調查和簡單的試掘,在地面斷崖上均可揀到陶器殘片、骨器、石器等。文化層清晰,堆積較為豐富。陶片可分為泥質陶、夾砂陶兩種。陶色有灰陶、紅陶、磨光黑陶?杀嫫餍巍[詳細] |
![]() | 五云山地處鄭州市上街區,腹地11平方公里,主峰營坡頂海拔588米,景色優美,是“鄭州市唯一自然山區”。生態公園就建在面積近11平方公里淺山坡地上超過17000畝的自然山林中,包含了生態農業、山地運動、休閑度假、商業服務四大體系,成就為中原首座山地生態公園。而作為重頭戲的休閑度假體系,就是五云山的小鎮度假居住體系。該體系……[詳細] |
![]() | 桃花峪生態滑雪場位于黃河中下游的分界處滎陽桃花峪風景區,毗鄰黃河游覽區、楚河漢界遺址和三皇遺址,面朝黃河,距離鄭州市區20余公里。桃花峪生態滑雪場造雪面積為15萬平方米,另有5000多平方米的綜合服務大廳。是目前中原地區最具規模的滑雪場。雪場雪道依山而建,完全按照國際標準和國人的體質特點而設計?傞L度達3200米。相對……[詳細] |
![]() | 1984年發掘,位于永熙陵北,斜坡墓道,墓門為券門,青石門楣和門扉線刻飛天、武士等圖像。墓室為接近圓形的多邊形磚砌單室,穹窿頂,墓壁周圍砌有磚雕的角柱、昂、耍頭、枋、椽、望板、檐瓦等,耍頭鋒面還刻有人首、人身、兩手合掌、鳥腹、鳥爪、背上有翅的迦陵頻伽圖像;有墨線勾勒的盆花圖案,周壁還繪有樓臺殿閣和云朵彩畫,已剝蝕不清;……[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