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诱惑av_古典武侠第一页久久777_蜜桃一区二区三区_色悠悠久久_久久天堂_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長沙市 > 長沙縣旅游

長沙縣旅游景點介紹

  從北山大道由南往北,過梅嶺山莊往右約500米,便見后山一寶塔凌空屹立,這就是洞泉沖塔。這里海拔104米,距石仙庵800米、天鵝塘500米、九門洞500米。洞泉沖塔位于北山鎮洞泉村洞泉沖組洋鼓嶺,是一座規模較大的古塔,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塔底部直徑2.3米,占地30平方米,全用麻石砌成,通高11米,7層,層高1.5米。從塔基到第6層,為5邊6角棱形,每邊寬1.2米,塔頂呈錐形。原第5層六角上,分別掛銅鐘一個,現僅存6個掛鐘鉤。第3層刻有“同治六年丁卯年”字樣。2003年,發現塔底外露,塔身輕度傾斜,上級撥款對其加固維修,在第5層加掛6個銅鐘,但現又風化無幾了。當地相傳,此域古來異石奇山,萬木蔥蘢,陡壁飛泉,云飄霧繞,修行者不少。如有未成正果者興風作浪,騷擾百姓,就由土地公公稟報,請玉皇……[詳細]
  天華鎮山塔 天華山位于長沙縣青山鋪鎮,呈南北走向,山脈源于影珠山,周長約12公里。其主峰海撥二百七十多米。山上怪石嵯峨,林壑幽深,天華古寺掩映于山坡綠蔭之中,七級浮屠聳立于高山之巔。原塔于20世紀后期倒塌,今塔為2010年重建。塔為花崗石構筑,造型精致雄偉,通高約9米,七層六面,下大上小,每層有石檐翹角,葫蘆狀塔頂,頂層石檐上吊有風鈴。底層一面開塔門,門前有石扶欄。其他五面基座飾有金色祥云飛龍浮雕。第2層正面豎額楷書“天華塔”金色大字。第3層正面開一小窗,佛像端坐其中,莊嚴肅穆。據《天華村志》記載,天華古剎正殿前曾有一個大水潭(今被水庫淹沒),傳該水潭有地下暗河連通南海,其水清如明鏡,深不見底,永不枯竭。大凡稱潭之處,多為龍穴,相傳龍王三太子因貪戀該山景色,遂棲居潭中。據徐應秋相《王芝堂談薈……[詳細]
23、飄峰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飄峰塔為九級麻石浮屠,位于開慧鎮飄峰山南麓的峽谷口,依山傍水,古樸典雅。相傳晚清時,當地繆氏名門議論,飄峰山下的繆家洞于山川“氣脈”所在,屬風水寶地。為“保氣脈、保財富”,遂有“繆十萬”帶頭捐資,于清光緒元年(1875)建成此塔,為糯米飯攪砂灌漿砌成的九級六面椎體麻石建筑,通高25米。塔基高1米,直徑3米,基座有雕刻,其中一幅為云龍圖案,上有“點畫同珍”4字。2—8層均高3米,皆六角出檐,檐角短而微翹。每層每邊有3塊麻石,其中轉角處一塊為兩邊共用。第2層為“化紙爐”,半圓形爐門,周圍刻浮雕人物故事,神態風采栩栩如生,門上端刻“珍同畫點”4字。第3層為捐資修塔碑記。第4層鐫刻“飄峰塔”3字。第5層鐫“敬惜字紙”4字。第6層有門,飾花草蟲魚,門上橫披書“筆陣凌云”4字,兩側書對聯“山河并秀,日月……[詳細]
陳琮英故居
  陳琮英故居位于北山鎮牌樓村玉林塘組,江南民居建筑風格,老宅”三多堂”建于1891年(陳琮英出生前10年),上下兩棟,大小房屋28間,占地6畝,含雜屋、菜園、禾場等,是當地的富貴家宅。20世紀50年代該宅分6家居住,先后被改造,僅留陳琮英父母老屋6間。后因年久失修,木損瓦塌,1975年由陳琮英侄孫陳平安修繕了部分墻體、屋面。2015年又進行了維修加固。現存修繕后的堂屋、正房、廚房、雜屋等6間,建筑面積187平方米,內有陳琮英和父、母親睡過的床,用過的大柜、書桌、箱子、洗臉架等,睹物思人,令人思緒萬千。陳琮英(1902—2003),原中國共產黨七大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夫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歷任任弼時同志處機要秘書、中央機要局機要處處長。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離……[詳細]
李默庵故居
  李默庵故居位于北山鎮北山村,建于1928年,是一座中西合璧園林式的公館院落,坐北朝南,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風格獨特,工藝精巧,環境優美。李默庵自題故居門額云“北山書屋”。前門為牌樓式建筑,高10米,花崗石門框,須彌大門,中額“北山書屋”四字,由4根方柱承重,左右門房為硬歇山屋頂,重檐翹角,橙瓦素脊。宅院由粉墻包圍,環莊渠道的自然流水繞墻而過。前廊為花崗巖石平面,兩邊為客房,有前后兩廳。前廳兩層,后廳四層。正廳西附六角亭式兩層客房。六角亭后有兩間臥室,辟有走廊及丹墀組成的小型院落,與正廳相通。丹墀內堆砌假山,兩旁墻上繪有壁畫,西向墻上開鏤花方框,裝塑喜鵲銜梅、松鶴延年圖案。主樓三層,建筑面積1796.5平方米,整體為西洋風格,部件透出中式韻味:青磚清水墻,雕花窗欞,琉璃蓋瓦,灰磚素脊,回紋……[詳細]
  楊玉科墓位于果園鎮今古井社區(原高樓村),東鄰新明村,南界春華鎮,西與黃花鎮、田漢社區、楊泗廟社區相通,北與潯龍河村相鄰。楊玉科在云南抗法戰爭中犧牲后,謚武愍,光緒帝下旨在楊玉科長沙故土造墓園,規模達五畝。石人、石馬、石龜分列墳墓兩側。20世紀50年代后,附近修筑河壩、水塘,用了碑石、石人、石馬、臺階等部分構建,今仍能見到。楊玉科(1838—1885),清朝著名愛國將領。字云階,祖籍長沙縣東鄉高樓村。其祖父楊純修從長沙到云南蘭坪,開采礦藏,攢了一些錢。受“士農工商”排名影響,楊純修覺得還是種地、讀書是正道,便在蘭坪買了些地,做起了農民,楊玉科便出生在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營盤鎮滄東村委會西營村的一個農村家庭。后家境逐漸破落,其父曾請先生給他,因厭學沒有學成,卻在村里劫富濟貧,至當地富人厭惡,便……[詳細]
  彭壽松家族墓包括彭定太、彭壽松、彭蔭祥三人的墓,位于黃興鎮今干杉社區北西組屋后山頭,呈點狀分布。墓園較簡約,墓周蒼松翠柏,墓冢經彭氏后人修繕。圓頂形墓冢由花崗石砌成,腰椎形墓圍亦由花崗石構建。墓圍正中嵌下方上圓的墓碑三通。墓圍前敞口處豎石柱橫以石欄。墓前立碑介紹墓主人生平。今為不可移動文物。彭定太、彭壽松、彭蔭祥系清朝末年民國初期湘籍愛國將領。彭定太因戰功卓箸歷任游擊、參將、副將、總兵、花翎記名提督簡放福建總鎮,誥授建威將軍。于光緒二十二年(1897)在福州去世。彭壽松,光緒三十四年(1908),加入哥老會。宣統三年(1911)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后,彭壽松加入同盟會,另組軍警特別同盟會,被推為會長。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后,彭壽松一度出任福建都督府總參議長兼警務總監,彭壽松被張敬堯誘捕。6月14……[詳細]
  孫開華墓位于開慧鎮白沙村張家嘴,荒草中麻石橫七豎八,一塊殘缺石碑上,“甲午六月初九日 男道仁義禮智信 孫克修義立石”等字赫然入目。村民回憶,墓地原有幾畝大,全由磚石砌成。墳前是八字形的石墻,刻滿古畫,中有“清孫壯武公墓”等刻字,周圍是石門、石欄桿。墓基有一對6米高的華表,還有石馬、石虎、石羊等。墓多次被盜。石料多用于修白沙壩。孫開華(1840—1893),湖南省慈利縣人。咸豐中從軍,鎮壓太平軍、捻軍。轉戰江西、湖北、安徽、江蘇、廣東諸省間,賜號“擢勇巴圖魯”,累官至提督。光緒初,歷任福建漳州鎮總兵,署陸路提督。募勇成捷勝軍,治廈門、臺北防務,曾用兵后山地區。中法戰爭時,駐守臺灣滬尾,大敗法國侵略軍,殲敵二千余。封世職,幫辦臺灣軍務。清光緒十年(1884),法國軍隊大舉侵略中國,臺灣成為主戰場……[詳細]
29、彭勱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彭勱墓位于開慧鎮報母村塔(原屬白沙鄉)的一小包上,四周為連綿山丘。墓坐北朝南,由土冢、土圍、墓碑組成。墓圍長5.2米,墓寬3.6米,占地10平方米。主碑為麻石,高1.2米、寬0.5米,上刻抗日名將宋希濂所題“抗日將領彭勱之墓”。耳碑高0.9米、寬0.44米,為青石墓志銘,左邊耳碑上刻“德高望重、光照后人”8個大字及立碑人、立碑時間,右邊耳碑載彭勱將軍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跡。墓后另立大型青石碑,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云南省騰沖縣委員會所撰《彭勱將軍碑記》。銘曰:橫暴倭寇,陷我騰越,人民涂炭,兩年四月。彭勱將軍,揮師騰北,戰略遠籌,交飛雨雪。聯合土司,軍民團結,敵后游擊,犁庭掃穴。馬面關前,伏尸灑血,迂回包圍,頑敵膽裂。攻克來鳳,寸土寸血,盟軍贊頌,哀鳴夷賊。戰功卓著,史料詳列,今昭公理,還我清白。……[詳細]
  楊開慧陵園位于開慧鎮楊開慧故居右側300米的棉花坡。1930年11月,楊開慧家的佃戶、農會骨干繆佩秋等,到長沙策劃劫法場、解救開慧,無奈軍閥防守森嚴,無法施救。眼見開慧背部左右各中一槍,尚有氣息;又向心臟開槍,再砍頭。他們冒雪偷出烈士遺體,連夜運回板倉,葬于故居右側的棉花坡。毛澤東后寄30塊銀元,以他們3個兒子的名義立碑三通。1959年修建紀念亭、紀念塔于墓前。1967年4月建陵園。1969年楊母向振熙與開慧合穴,新建合葬墓。從山腳至墓區約150米,有3級梯形平臺,每級石階百余級。墓冢位于最上層正方形平臺之中,平臺邊長18米,石砌,混凝土結構,大理石貼面,墓長6.6米、寬5.8米、高0.4米。墓碑橫置斜放,長2.7米、寬2.3米,漢白玉石質。其下鐫刻毛澤東所撰“楊老夫人與開慧烈士同穴”題記。……[詳細]
  鄭嘯滄墓位于長沙縣雙江鎮石井村影跡組老屋場后山中坡嘴上,是一座清代的石質抄手墓。據考證:該墓建造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墓主人鄭嘯滄為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鄭板橋后人。墓方向南偏東50度,占地面積38平方米,下方原華表及誥封碑皆不存,僅剩墓冢、墓圍和三通石碑。抄手麻石質,圓形,徑長3.2米,末端用石灰砂磚壘砌。墓冢用水泥保護,做成覆碗狀。墓碑青石材質,碑帽為筆架形制,花崗巖質。主碑通高1.9米,寬0.52米,耳碑通高1.4米,寬0.42米。碑文為清代書法家黃觀虞(黃自元)手書正楷。主碑上 書-“鄭君嘯滄墓”,右耳碑略紀逝者生平,文曰:光緒丁酉冬公自營□□屬安化黃觀虞太守題碑工竣歸遂患左體偏枯巳亥仲春考終蓮花灣私宅春秋六十有二業大敬遵遺命擇三月廿五日未時安葬于斯。落款為:光緒巳亥暮春男業大……[詳細]
  黃自元墓位于高橋鎮桐仁橋村橫沖組梅樹坡,坐東南向西北(北偏西50度)。傳說黃自元生前就選好眠穴。1916年壽終時,家人遵囑,真假三棺齊出殯,分別葬于長沙、瀏陽、湘陰三地。直到1971年,此地修水利時,棺木被掘出,揭蓋仍栩栩如生,方知真墓在此,改葬于20多米外。原墓規模較大,前有華表、香爐、案桌等,下有墓廬及田地。今墓由其后人重修,占地約10平方米,由墓碑、墓圍、香爐等構成。中心呈圓拱狀,直徑2.1米,外有圓形墓圍,直徑2.9米;后立三塊青石碑,中間一塊高1.22米、寬0.5米,書“黃公自元老大人墓”,側碑介紹其生卒年月及后裔立碑概況。黃自元(1873—1916),清末大書法家、實業家,字善長,號敬輿,長沙府安化縣龍塘鄉人,夫人鄭氏為長沙縣高橋人。黃自元出生于名門望族,不僅家有良田萬頃,更藏有……[詳細]
  柳聘農墓位于果園鎮大河村(今并入果園鎮田漢社區)徐家組一山岡的平地上,墓后樹木茐蘢。原墓規模較大,占地約30平方米,前有華表、香爐、案桌等,由墓碑、墓圍、香爐等構成。墓冢圓拱狀,外腰椎形石砌墓圍。原墓毀于“文革”時期,并曾被盜。40多年后,柳氏后人及文物管理部門踏勘墓地時,雖荊棘叢生,但墓園輪廓猶存。2016年得到修復,煥然一新。柳聘農(1882—1948),名大任,又名揚谷,以字行,也作病農,善化縣榔梨(今長沙縣㮾梨街道)斑竹塘人。大排行第八,后來他從日本留學回來,剪掉了辮子,經常身著洋服學生裝,因此鄉人戲呼他為“柳八洋人”1903年隨黃興籌建華興會,后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后任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府機要秘書 。柳聘農的父親柳靖階,為前清進士,官至武昌知府,……[詳細]
  鄭家溉墓位于開慧鎮上華山村(原屬白沙鄉)塘沖里。墓冢呈圓頂形,墓頂有半圓石球,墓圍前低后高,墓后正中豎青石墓碑,刻“清翰林鄭公家溉大人之墓”及夫人合墓字樣。墓前有八字型墓道和石砌香爐。鄭家溉(1873—1944),今開慧鎮上華山村塘沖里人,字從耘,號筠園,清翰林,生于官宦、私塾世家。曾祖父鄭敦謹為晚清刑部尚書,有“鄭青天”之稱。父鄭業楷,是位老秀才。鄭家溉少時家貧,常將筍殼葉捶膜、留筋、扎成筆,用破瓦盆調黃泥水代墨硯,石板當紙,臨帖習字。在封建科舉應試中,鄭家溉亦坎坷而不氣餒。14歲開始,一連15次不第,直到29歲才中秀才、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取進士,點翰林,授翰林院編修,定居北京。辛亥革命后,鄭家溉不滿軍閥割踞、政府腐敗,辭官不做,以賣字為生。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詳細]
35、黃冕墓
  黃冕墓位于長沙縣福臨鎮孫家橋,墓地今已殘敗不堪,荊棘叢生,墓冢前方蹋了一小半,露出大洞,明顯被盜過。所幸墓碑、墓圍尚完整。墓冢呈圓頂形,三合土所筑,墓圍前低后高,墓圍正中豎石碑三通,中碑高于兩側碑。黃冕(1795—1870),字服周,號南坡,長沙縣白沙鄉梁家塅人。《清史稿·黃冕傳》載“冕仕宦初為陶澍、林則徐所知,晚在籍為駱秉章所倚任。時稱其干濟,被謗亦甚云。”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都是響當當的人物。而黃冕,則因先后與這三人有不解之緣,書寫出他獨特的人生傳奇。1974年以前,長沙縣福臨鎮孫家橋村菜水塘組饗堂灣有一“汀龍黃氏”祠堂,為光緒年間汀龍黃氏第17世黃冕所建,其大門兩側懸掛有門匾,是林則徐親筆所提:西塞論心親舊雨;東山轉眼起停云。對聯兩側寫滿一些小字,大意是:南坡仁弟……[詳細]
  余肇康墓位于長沙縣青山鋪鎮天華村咸嘉沖組洋泥墳山腰處,系余肇康及其夫人左氏合葬墓。該墓建造于1930年,占地90平方米。墓葬坐北朝南,分別由墓冢、墓圍、墓碑、墓欄、前坪、香爐、拜臺、望柱等9部分組成。其中,墓冢、墓圍、墓欄等主體部分為鋼混結構,所用水泥系從德國進口的水泥。這是長沙地區目前發現的最早使用鋼筋水泥材質的近代高級官員墓。墓葬前坪為三合土鋪地。墓碑為漢白玉材質,共三通。主碑陰刻豎書楷體“清授榮祿大夫(封一品夫人)余公堯衢府君(母左太夫人)墓”,左側次碑陰刻豎書楷體“辰山戌向壬申冬十一月同穴合葬”,右側次碑陰刻豎書楷體“男襄(善)傳孫澤(浦、淞、澥)敬刊”字樣。整座墓葬造型古樸,莊重肅穆,在青山綠樹的掩映下使人增添懷古追思之情。余肇康(1854—1930),字堯衢,號敏齋,晚年號倦癡老……[詳細]
  陳龍驤墓在安沙鎮黃橋村牛頭山頂,修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坐東朝西,由墓冢和墓碑組成,占地20平方米。土筑圓形墓冢后,立高3.65米、寬1.16米、厚0.78米墓碑,書“陳龍驤烈士墓碑,1899—1930”。碑下方刻烈士遺詩: 丹青難駐四時顏,莫惜韶光去不返。抱志未酬三十載,愿留肝膽照人間。 碑反面刻烈士生平簡介。陳龍驤(1899—1930),安沙鎮鼎功橋人,1916年考入湖南省電燈局當機務員,曾任機務班長。1918年到長沙縣第一女子高小開始了為期七年的教書生涯。1925年,陳龍驤發起組織“培根學社”,組織社員閱讀進步書刊,學習革命理論,研討救國救民之道,創辦“培根學校”,免費招收貧苦農民子女入學。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26年2月,赴廣州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結業后,經毛澤東挑選,與黃克誠……[詳細]
  北山鎮石常惜字塔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是湖南省今存刻字最多、保存完好的惜字塔之一,位于原石常鄉卷石村(今新中村)南桂塘,為須彌座、中空樓閣式全麻石結構,通高4.5米,底部直徑2米,寶葫蘆形塔頂。塔基至第二層為五邊六角形,邊寬0.67米。一、二層各有3個直徑24.5厘米的圓形門洞,上下層相錯,便于焚燒字紙。正南面第三層豎刻“惜字爐”楷體大字,上有橫刻篆體“惜字爐”,右刻“道光九年歲次吉立”,左刻“孟冬月黃公祠建”。第三層東、西兩側分別豎刻勸人奮進的楷體五言詩,其一為:鳥跡久留芳,文明法自良。因何而獨立,緣草不容彰。其二已難辨認。另兩面刻寶劍圖、鯉魚云龍圖,取魚躍龍門之意。此塔為黃公祠族人捐資修建,以福佑地方。其北側民居群內,公祠蹤跡依稀可辨,尚有偏房幾間,古樟一株。公祠背靠青山,前有山間……[詳細]
  朱玉棠墓位于安沙鎮和平村棠坡,坐北朝南,呈半環形布局,占地約50平方米,由墓冢、墓圍、墓碑、香爐、石凳、拜坪等組成。墓冢、墓圍由三合土砌筑,墓圍正后方嵌立麻石碑三通,中碑豎刻“皇清誥授光祿大夫顯祖朱公玉棠大人之墓”,右側耳碑記載生卒年月,左側耳碑載立碑人,碑帽為屋脊形,是座極具長沙地方特色的墓葬。圓頂形墓冢上曾出現裂痕,地方盛傳“祖墳開裂是個好兆頭”。2005年和平村村民自發重修朱氏祖墓,墓下用花崗石新砌兩層24級階級,并建墓道石欄和雙層墓圍石欄,兩側欄板上飾有龍鳳等各種浮雕。朱玉棠(1783—1864),誥授光祿大夫,長沙縣安沙人。墓立壬山丙向兼子午吉度分金,為典型的一墓兩向葬法。朱玉棠育有二子,長子朱昌琳,次子為朱岳舲(即朱镕基曾祖父)。朱昌琳(1822—1912),字雨田,清末湖南巨商……[詳細]
  金頂山中央陣亡將士墓位于長沙縣,年代為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 亚洲欧美影院 |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午夜影院网站 | 国产av一级毛片 | 一级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他趣 | 日韩视频精品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 | 99re国产视频 | 九九av| 夜夜操com| h免费在线观看 | 黄色工厂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第一页 | 91久久久久久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日本乱大交xxxxx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亚洲精品成人av | 日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热| 久久精品网 |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婷婷在线视频 | 亚洲网色 | 日本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一本| av网站在线免费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