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丹霞山AAAAA ![]() ![]()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縣城南約9公里處,距韶關市區56公里。丹霞山與南海羅浮山、博羅羅浮山、肇慶鼎湖山并列為廣東四大名山,1988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山均為紅色砂礫巖,遠眺全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稱之為“紅石花園”。它的地質巖層是由碎屑紅巖,礫石巖和粉狀沙巖所組成,含有鈣質,氧化鐵和少量石膏,呈丹紅色,是砂巖地勢的代表。這種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關的金雞嶺等同屬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稱燒木佛舊地,又稱長老寨。據《廣東省通志》記載,丹霞山在殘唐五代時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錦石巖憩。丹霞山是廣東省四大名山之一,位于粵北仁化縣城南九公里處,以“奇,險,美”著稱,因“色如渥丹,……[詳細] |
![]() | 石塘古村AAA 石塘古村坐落于離世界遺產丹霞山西北20公里的一處美麗的小盆地中,周邊山巒青黛,中間一抹平疇,田園遼闊,溪流蜿蜒,稻浪金黃,村莊星布,擁有悠久而又光榮的歷史。從明洪武年間始祖李可求從福建移居此地、開荒建房算起,石塘古村已經走過了640年的風雨,到清代咸豐年間已發展為千家村,成為仁化縣最大的自然村。石塘古村總占地總面積15公頃,現有人口3400多人,擁有古建筑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是韶關市范圍內集古屋、古巷、古井、古寨、古風、古韻于一體,歷史文化底蘊最深厚、古建筑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古村落。2010年12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公布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名單……[詳細] |
![]() | 仁化縣丹霞源水利風景區AAA ![]() 丹霞源水利風景區占地面積68.9平方公里,以錦江“小丹霞”至瑤山水電站50公里范圍內的五級梯級電站為依托。景區一江兩岸,坐擁群山,森林覆蓋率高,水生態環境好,是一座天然氧吧。景區依托錦江水庫梯級電站水利樞紐工程,提升兩岸農田的灌溉能力,并使下游縣城和沿岸免受洪水襲擊。同時,錦江水庫梯級電站的開發,穩定了沿途河道水位流勢,拓寬了景觀水面,為兩岸增添了更好的自然美景和工程景觀,方便了泛舟游覽,使丹霞名山及錦江河道的景色優勢互補,構筑成一幅丹霞—錦江兩相映襯的山水畫廊。該縣將以丹霞源水利風景區榮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稱號為契機,通過開發錦江水上系列項目,著力把丹霞源水利風景區建設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詳細] |
![]() | 筆者去過3次廣東韶關的丹霞山,也許是機緣未到,3次都是匆匆而過,覽山觀石,竟不知此山中還藏有一座千年古寺。直到幾年前,一位朋友說,韶關有不少白領階層周末會住進寺廟體驗生活,而丹霞山中正好藏有這么一處妙地錦石巖寺。于是,在某個周末,筆者到此小住兩日,聽晨鐘暮鼓,食清粥素餐,讓清凈之所“為心靈減壓”。 峰回路轉疑無徑 柳暗花明別有天 丹霞山風景區分為上、中、下3層以及錦江風景區,錦石巖寺位于丹霞山之下層風景區。車開進第一道山門不久,朋友就指著半山絕壁說:“看,那中間狹長的巖石縫隙間便是錦石巖寺!”從下往上看,千仞絕壁半腰處,一座古樸石窟寺廟的飛檐翹角橫空而立,在“色如渥丹、燦若明霞……[詳細] |
![]() | 細美寨是廣東省韶關市丹霞山風景區陽元山背后的山上一個古寨遺址,建于明朝,現在已無人居住。他的存在有兩種說法,一是說細美寨是古時當地富人為防土匪而依山修建的堡壘,但是當地村民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土匪為了躲藏而在山上建了一個寨子居住。不管是哪種說法,古時能在細美寨居住,上上下下的一定很艱苦,沿著山體旁邊陡峭的臺階爬向山頂,在小徑中幽然佇立著斷壁殘垣。從細美寨遠眺,四周是壯觀的丹霞地貌,偶爾有老鷹盤旋在天際。游客們在半山腰的平臺處紛紛停下腳步,等待美麗的落日。可惜今天的落日不算最美,沒有晚霞的陪襯,顯得有些孤獨,蒼鷹的忽現為天邊多點綴了一點墨色。發現細美寨純屬偶然。緊鄰著陽元石的就是陽元山,陽元山壁立千……[詳細] |
![]() | 高岡寨,又名高岡廟、中山公園,古稱高岡堡。原是6米高的土墩,后筑樓寨,總面積為12492.5平方米。乾隆7年壬戌歲(1742年)始由長江劉氏十三世孫楚白慷捐千金鑿石筑堡,一門獨入,峭壁陡絕,倡成一方保障。寨內分三級,寨頂平坦,第二重古寨門名為“維賢坊”。砌石圍時,于外層建一石門,石門厚2米、寬1.4米、高2.9米,石圍周長369.25米、高4.7米、墻寬1米,均以花崗巖條石砌成,題詞為“錦江屏翰”。寨上原有高岡廟一座,種有樟樹百余株。原高岡寨上,廟宇高大寬敞、建筑雄偉。中有天井,全為熟磚結構。上廳設神壇,身穿黃龍袍的“高岡福主”坐鎮其中,神壇上面有一木橫匾,楷書浮雕“四國侯王”四字。左右兩邊各……[詳細] |
![]() | 靈溪大石圍位于韶關市仁化縣周田鎮靈溪村。這座具有濃郁客家風情的古樸建筑位于仁化萬疊紅巖邊的偏僻小鎮內。清朝道光年代社會-,匪賊橫行,四處搶劫民財,焚燒房屋,殘害百姓。靈溪各村寨經常遭受匪賊的侵犯,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飽嘗了匪賊搶劫災難的村民,渴求安居樂業的居住環境。乾隆廿六年(公元1765),黃見蓋依據村民的需求,發動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十一月動工,組織村民擔泥土筑墻,后因為病疫流行而中途停工,乾隆廿八年,又用了三年時間對缺塌損壞的墻體進行修補加固、完善,使全面的圍墻牢固、平整美觀。圍墻基本呈長方形,在東南北三面分別建有三座圍門:東邊門中文坪門,杜屋門,圍門上建有圍樓,從地面有石級通上……[詳細] |
![]() | 廣東凡口國家礦山公園是國家批準建設的第三批國家級礦山公園,是繼深圳鳳凰山、韶關芙蓉山之后廣東省第三個國家礦山公園,也是廣東省首個在產礦山建成的國家級礦山公園。廣東凡口國家礦山公園于2011年8月由仁化縣人民政府啟動申報工作,2012年10月經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初審,2013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廣東凡口國家礦山公園資格,2014年9月正式破土動工,2015年8月通過國土資源部組織的一期建設工程驗收。公園規劃建設總面積4.5平方千米,設置野營、休息療養、游樂、接待服務和行政管理5個區域,主園區建設面積0.284平方千米廣東凡口國家礦山公園地處粵、湘、贛三省交界的仁化縣紅山森林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詳細] |
![]() | “丹霞靈溪”度假區是韶關靈溪河森林旅游渡假公園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景區項目,地處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周田鎮,距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12公里,是集生態旅游開發、度假村開發、景區酒店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公司所開發的項目——“丹霞靈溪”度假區以其天然的地理位置及臨傍奇特的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質形成了韶關市獨特的旅游勝地:公園內風光如畫、四季常青;春時百花吐艷、漫山錦繡;夏天雨水充沛,有高山“銀流瀉玉珠”之景;秋季金風送爽、楓葉紅似火;冬日梅林飄香,有“靈溪香雪”之美稱,是一個以湖光山色、自然風光為主,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保健功能于一體的自然生態公園。“丹霞靈溪”度假區項目自2003……[詳細] |
![]() | 韶關市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位于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是2017年4月經中辦批復同意建立的,廣東省一個以紀念紅軍長征為主題的紀念館。 廣東是紅軍長征的第一站,韶關是紅軍長征途經廣東的主要地區。紅軍從初創時期到發展壯大,從長征時期到三年游擊戰,在韶關留下大量重要的紅色軍事文化歷史遺產。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一共分為五個部分18個單元,展覽以南昌起義軍余部、紅軍主力部隊特別是紅軍長征在粵北地區的活動為主線,以紅軍長征在粵北為主體,以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為主題。展覽在內容設計和編排上以編年體陳列與專題陳列相結合。在展覽中盡量多使用文物,采用組合陳列和重點陳列的方式加強對文物的陳列。通過歷史文物反映和見證紅軍長征艱……[詳細] |
![]() | 靈溪大圍村,又名翰享村,位于靈溪河上游,約在清代早期由外省遷徙而來,現村內186戶共1000人左右,絕大部分村民屬黃姓。據村中族譜記載:因舊時-匪賊橫行,村民為能安居樂業,造福子孫,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5年)11月起環村修建圍墻,歷時二年多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圍墻大部分用花崗巖石塊壘砌,堅固牢實,圍墻周長1625米,高7米,厚1米,每隔3米有槍眼和探望口,墻內有人行跑道。大圍設有東、南、北四面大門(其中東面二個),均用21塊大麻石拱成,形如城門,其中東門口豎有兩對栓馬石(梅墩石),村內有大小祠堂5間,基本保持清代風格,街道大部分是石板或鵝卵石鋪砌。大圍村有300多年歷史,明清建筑……[詳細] |
![]() | 古夏古村屬仁化縣扶溪鎮管轄,扶溪鎮地處粵北仁化縣城東北方向,距縣城36公里。而古夏村處于扶溪鎮東邊,距鎮一公里之遙。古夏村后有二座蜿蜒盤踞的山峰,人們分別叫這二座山峰為大叢山、小叢山,雙峰并肩而立,似雙龍并臥。二山的山麓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地理學上的“雙龍結穴”之地,古夏村就坐落于這雙龍結穴之中。村前大河、小河兩條河流,自東向西轉北后合流而去,地理學上稱之為腰帶水,如明清時官服上的腰帶。據此,古夏村依山傍水,房屋依徐緩的山麓而筑,大多坐北朝南。古夏李氏始祖李謨(號大用),江蘇秣陵人,于南宋寶佑年間中丙辰科進士,與江西文天祥、仁化城口蒙英昴同科,且交誼深厚。時謨公出仕,初任廣西南寧知府,后推升廣東……[詳細] |
![]() | 仁化縣五馬寨生態園創立于2002年8月。位于韶關市東面18公里,國道106、323交匯處。占地12五馬寨生態園入口處0畝,是韶關市農科所食用菌示范基地、廣東省食用菌行業協會會員。五馬寨生態園工于開發、研究、種植粵北山珍特產,創立了“五馬寨”品牌,是集科研、生產、包裝、銷售、生態旅游于一體的企業。2006年全部產品已通過了韶關市農產品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合格檢測,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高品質產品。五馬寨生態園是韶關旅游產業的一員,是韶關市農科所食用菌示范基地,地處市區至丹霞山的必經路段,擁有便利的交通,優美的自然風光。園內以“食用菌”為主題,沉淀著濃厚的靈芝文化。近年來自駕游的不斷發……[詳細] |
![]() | 丹霞山塔墓群(含錦石巖普同塔、佛日峰塔墓、寶珠峰塔墓、丹霞普同塔、張天窩和尚塔墓、朱道人墓、樂說辯和尚墓)位于韶關市仁化縣丹霞山風景名勝區內,毗鄰瑤塘村。丹霞的墓葬主要以宗教墓葬為特色,塔墓群均始建于清代,均采用當地常見的紅砂巖,多為閣樓式石塔,由塔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塔前建有墓首、享堂,塔周圍有紅砂巖條石砌筑的護墻,塔前建有地坪。墓塔造型,平面型制或為四邊形,或為六邊形、八邊形,大小各異,不僅造形美觀,而且富于藝術性。塔身均刻有石刻,設有墓門,塔身線條直暢、習練、齊整,表面潔凈,運用佛教常用的火焰紋、蓮瓣、祥云等裝飾花紋,給人以清心悅目之感。較高的建造工藝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體現了所處……[詳細] |
![]() | 介 紹 韶石山由一系列丘陵山地組成,面積100多平方公里,是國內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這里氣候宜人(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自然風光優美,保留著眾多的巖廟、古寨遺跡,更有神奇的巖棺、巖畫。 美麗的神話和古老的傳說為這塊土地抹上了神秘的色彩。相傳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途經此地,登山奏韶樂,樂曲美妙動聽,群山亦為之動容,遂變成了形狀奇異的“三十六石”。韶石山因此得名。 韶石山包括九大景區(首期開放的三大景區是:朝石頂觀光區、白寨頂探險觀光區、金龜巖觀光區)。景區中十大代表景點為:朝石覽勝、深山巖棺、白寨絕壁、幽谷深深、金龜極目、五馬歸槽、錦江巖畫、金龍巖廟、人面奇石、上京古道。 門 票/開……[詳細] |
![]() | 雙峰寨,又名石塘寨,坐落在仁化縣城西19公里的石塘鎮,始建清光緒乙亥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李自勝籌金三萬,前后歷時12年建成,雙峰寨成長方形,石灰及青磚砌成,南北長73米,東西寬70米,有一個主樓和四個炮樓,其間有圍墻相連,圍墻高9米,厚1.3米,四個炮樓均為四層,高13米,主樓五層,高15.3米,圍墻四面均建有瓦面蓋頂的廊,寬1.2米,下層稱為半層,寬3.15米,走廊及五個炮樓共有炮眼55個,寨堡另設一正門,門楣上方書“雙峰保障”四字,原為吊橋進入寨內,寨外四周均設護城濠,濠寬13.7米,水深約2米,寨建筑面積4664平方米,占地面積9486.6平方米(包括護城……[詳細] |
![]() | 獅子巖廟遺址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丹霞街道辦黃屋村委會斷石村西北1公里的獅子山。獅子巖廟坐西北朝向東南,遺址總面闊近40米,最大進深處為10米。現遺址內有房址六間,其中分別有一主殿和大殿。據傳該處為遠古時期道元真人初辟,道元真人云游四海,尋訪仙境,見此山如雄獅高臥,山勢巍峨,云盤腳下,巖洞面南中開,前為紫玉屏風,下有麒麟引路,又有雙獅守護,乃建廟之寶地,遂在此建太極殿,供奉玄天大帝。隋唐以后,佛教興起,在此建造了上下兩層佛殿,至明清時最盛,有僧人數十,成為丹霞山區最初的寺廟之一,清末民初毀于戰亂與匪患,寺廟逐步荒廢。現僅存殘垣斷壁,地面散落供桌、柱礎、門枕石、碑刻以及雕刻精美的石構件,有龍紋八……[詳細] |
![]() | 周田鎮的風度村(張屋村),位于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東坡山腳下、湞江河與靈溪河的交匯處。這里山川秀麗、沃野平陽、歷史悠久、地靈人杰,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張九齡故里(古屬始興郡,唐屬曲江縣,現屬仁化縣),也是嶺南張氏宗族繁衍發祥之地。張氏嶺南始祖張君政,于唐貞觀年間由河北范陽來韶州,任別駕,攜家遷來韶關曲江。第二代張子胄官越州剡縣(浙江紹興嵊縣)縣令。第三代張宏愈官索盧縣(即曲江縣,王莽改制時改為索盧縣)縣丞,在當時始興郡的清化鄉、平圃驛一帶置立田產,并將其父張子胄葬于清化鄉的平圃山,其母葬于湞江與錦江交匯處的仁化江口。其后子孫發派,成為韶關、曲江、始興、仁化及嶺南張氏的繁衍地。考清……[詳細] |
![]() | 丹霞山摩崖石刻丹霞山位于韶關市區東北約45公里處,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古越先民在這里生活,留下了鯰魚轉文化遺址。丹霞山的歷史文化資源較為豐富,人文景觀豐富,現擁有不可移動文物74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即丹霞山摩崖石刻群,包括通天峽摩崖石刻群、別傳寺摩崖石刻群、夢覺關摩崖石刻、錦石巖摩崖石刻群;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主要是一批古建筑、古墓葬、古遺址及巖畫。通天峽摩崖石刻群,位于丹霞山主景區長老峰上層。主要分布在丹梯鐵鎖、御風亭、海螺峰、龍王巖四處。共有15處石刻,其中有丹霞山景區內最大的摩崖石刻“別有天”摩崖石刻。“別有天”是康熙甲子年(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遺……[詳細] |
![]() | 巴寨位于丹霞山的邊緣地帶,乃明末清初期間,百姓為逃避戰禍而建在半山腰懸崖上山洞中的山寨,又稱土匪洞。丹霞山乃廣東四大名山之一,位于韶關市東北54公里處。丹霞山海拔408米,遠看似染紅霞,近看色彩斑斕,懸崖峭壁,刀削斧砍,景色相當奇麗,進入巴寨需要負重行軍近兩個小時,翻山越嶺,穿越六公里的丹霞地貌和峰林地帶,沿途領略典型的喀斯特地形風貌,攀越十五米高的陡峭懸崖,到達位于半山腰的山寨遺址。沿巴寨繼續深入,山勢更為險要,風景也更為壯觀,上山只有當年土匪在陡壁上開鑿的一條15米高、可供一人上下的懸木通道,易守難攻,險峻非常!其實整個寨子是利用山腰地形開鑿出來的一條三、四米寬的通道,有些較開闊凹進去的地……[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