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诱惑av_古典武侠第一页久久777_蜜桃一区二区三区_色悠悠久久_久久天堂_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平昌縣旅游

平昌縣旅游景點介紹

七帽孔崖墓群
  七帽孔崖墓群位于筆山鎮貝莊村,坐西北朝東南,分布在寬16米,高2.9米,距地面0.7米高的崖石上,有巖墓七座,呈橫向排列,墓的大小不等,形制基本相同,墓門有正方形、長方形,層層內收,墓室呈長方形,部分設棺臺,均為素面。其中M3外口沿呈長方形,高1.48米,寬1.38米。內口沿呈長方形,寬0.8米,高0.9米。墓道深0.5米,墓室為拱形,高1.3米,寬2米,深2.8米。此墓群年代久遠,對研究漢代墓俗有一定文物價值。……[詳細]
塝山地崖墓群
  塝山地崖墓群位于白衣鎮磴子社區居委會,坐北朝南,分布在長7.71米、高6.5米、距地面2.3米的塝山地河邊石崖上。此墓群共有三座崖墓。M1墓口呈長方形,雙門楣,第一道墓門高1.6米,寬1.8米;第二道墓門高1.47米,寬1.33米;墓道深1.2米;墓室呈拱形頂,深2.4米,寬2.35米,高2.06米。由于淤泥掩埋較深,看不清棺臺。M2第一道墓門高1.74米,寬1.66米;第二道墓 門高1.2米,寬0.94米;墓道深0.8米;墓室呈拱形頂,深2.9米,寬1.9米,高1.58米;墓室左側為棺臺,長1.83米,寬0.6米,高0.55米。M3第一道墓門高2.06米,寬1.9米;第二道墓 門高1.3米,寬1米;墓道深1.16米;墓室呈屋形頂,深2.46米,寬1.7米,高1.61米;墓室右側為棺臺,……[詳細]
平昌長安古道
  米倉古道,是穿越米倉山連接陜西漢中與四川北部的道路。主要有四條線路,分別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巖河、東河河谷到四川。幾條線路均需翻越川陜交界的米倉山,所以通稱米倉古道。《辭海》1979年版載:“米倉道,在今陜西南鄭縣,位于川陜交界,東與大巴山相連。自南鄭經此山為入蜀要道,路皆險峻,古稱米倉道。古代用兵,自陜入蜀,多出此道。米倉古道的第一條路線:即歷史稱謂的漢中古道(又稱長安古道),是“米倉古道”在今平昌轄地的統稱。它是米倉古道的第一條也是最東面的一線。所謂漢中古道,即是陜西漢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從漢中經通江過平昌(古時稱江口),由水陸兩路抵綏定(今達州市)再下重慶。現在殘存的道路痕跡還歷歷在目,不少題記佐證了古人開山劈石、修路造橋的豐功偉績。平昌西興鄉天堂村北1.5公里處,明萬歷乙卯年……[詳細]
平昌漢中古道
  所謂漢中古道,從字面上看,即陜西漢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從漢中經通江過平昌(古時稱江口)由水陸兩路抵綏定(今達州市)再下重慶。在古時候,中原進蜀道路崎嶇,攀崖鑿壁,歷經艱險,正如李白詩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現在殘存的道路痕跡還歷歷在目,不少題紀佐證了古人開山劈石修路造橋的豐功偉績。在平昌境內古代題刻尤多:如西興鄉天堂村北1.5千米,明萬歷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書刻的高1.18米、寬0.7米,筆劃寬0.9米的長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鎮,清光緒(1883)廖綸題書的群山開路讓人行及《石峽頌》:天開靈奇,重巒疊嶂,崗抱雙環,路開一線,樹老石懸,竹修煙暗,宿鳥晨飛,流螢夕璨,水匯岷江,云連秦棧,劍閣夔門,東西相間,玉壘銅梁,秀分厥半,拾級連登,置身霄漢。由此可以說明古代的平昌境內有中原進蜀的古道。……[詳細]
平昌北山寺
  北山寺位于距平昌縣城40公里的得勝鎮上,又名北峰院。始建于明朝初期,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二十五年(1845年)擴建,是一座佛教古剎。寺院坐北朝南,長方形田字狀,四合院布局,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屋頂,分為前、中、后三院,兩側由廂房樓閣構成一體,建筑體因其地勢高低造建,寺廟小巧玲瓏。景區占地5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綠化面積3800多平方米。北山寺是巴中市轄區內至今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古廟。據碑文、題記所載:“嗣漢明始建寺觀,鑄鏞鐘及浩寶塔金像,梵堂照若日星四海,敬尊緬本市北蜂院。”明初建寺以來,規模壯觀,清初兵燹,康熙時復修繕,立二教寺,后改名北山寺。現前、中兩院及壁畫,是清道光十七年至二十五年以一位名叫雷自然的和尚為首籌資相繼擴建的。寺前會仙亭外一棵明代的菩提樹和各種稀……[詳細]
  空山洞位于蘭草里仁村七組棕包梁下的半巖上,下瞰巴河曹家背灘。形成于原始時代,峒的規模寬敞宏大,空曠深邃,有“雷山打餅空山鳴”之稱,譽峋之深長約10余華里左右,至今仍無人窮其底。堪稱平昌巖穴洞府之最。空山廟傍山依水而建,廟門北向,東面以天然石壁為墻,其余三面均為木料架設,全廟占地70平方米,共4間瓦房。進門第一間是客房,圣教先生熊XX一年中有五個月左右在此起居,中間一間是正殿,分樓上、樓下兩層。樓上有玉皇、太白金星、日月菩薩,樓下有普陀巖及觀世音大小神像30余尊,左有關圣帝君,右有送子娘娘,南有木雕瘟祖菩薩。正殿右側小房兩間是老尼姑趙洪珍的起居室及廚房。全廟供有菩薩16龕共30余尊。民國時晨鐘暮鼓,香煙繚繞,臨近各地善男信女至此頂禮膜拜,祈福攘災,絡繹不絕。暑天,當地豪紳官貴發帖請客于此乘涼避……[詳細]
  朝陽洞伏臥于三皇嶺巖沿,周圍松柏,郁郁蔥蔥。左臨硯石坡,右接肖家坪,站在洞前遠眺,可覽金子山的雄壯,可見通江河的蜿蜒。每當早晨,初升的太陽,穿過彌漫的煙霧,映出洞內景象萬千,故名朝陽洞。傳說還是四川成都建立王朝時,附近有一名叫何子仁的人,在京為都督官。因虧了皇糧皇怕。借故回家省親,路過大溪溝,隱約聽傍山巖的地方笙蕭鼓樂齊鳴,便派差人去伐了雜草林木,在山崖上,發現有一個大洞——朝陽洞。仔細觀察洞的狀況:高兩丈、寬八丈,長十五丈。都督發現了奧秘,遂將自有的錢財在洞內塑起三座大佛像,并在泥灘子修東渡橋兩座,回京去把情況奏了皇上。皇上酌情免去了何子仁虧皇糧之罪。后來,當地的何金秀又籌集了一些錢糧,重新裝飾了朝陽洞佛像。至此,洞內正殿補塑二丈余高的大佛五座;兩側塑有千佛,左右塑有十八羅漢。還辟有觀音殿……[詳細]
平昌龍頭廟遺址
  在石埡鄉黃桷村與栽秧嶺(第五村)之間,有兩條小溪匯合,過去那里曾有一座古廟,是清朝前期修建的。相傳這座小廟建在龍的頭上的,故名“龍頭廟”。在離龍頭廟約10公里的地方,即現在的云臺鎮六村,有一座山叫龍尾山。據說,來自大巴山,順得勝山脈,經蔡家坪,過龍尾山,蜿蜓曲折,擾如一條翻騰的巨龍,現在修建廟子的地方就是這條龍的頭。的確,過去,風水先生說這塊地勢很好。于是乎,人們就在這土地上塑龍神爺、建三清廟、供佛祖象、敬觀音神,還有土地公公等。每逢年頭歲節,爭往供奉。有的還在初一、十五燒香祈拜,以期災消患免,家泰身安。解放后,廟宇歸公,群眾在這里建起了學校,現在就只能看到當年遺留下來的少部分石鑼、石鼓、石柱殘跡了。……[詳細]
平昌柳州城遺址
  柳州城遺址位于白衣鎮白衣庵社區居委會,巴江河北岸的一、二級臺地上,南略高北稍低,基本處于一水平地帶,遺址呈葫蘆形,北寬南窄,巴江河從遺址三面流過,呈半島狀,東西長6500米,南北寬500米,總面積320—350萬平方米。東至巴江河魚灘壩高出河面10—15米,南至巴江河中游白衣鎮新街碼頭,西至巴江河中上游羅家壩,北至小角寺山脈。遺址內可見文化堆積厚達0.5米—2.5米,從羅家壩至魚灘壩斷斷續續達12千米。地表采集點和發現文化遺跡達16處之多,分別為羅家壩的燕子坡、學堂坡、張家壩的關山、青杠梁、竹林地、丁子鳳營、瘦大地、銅流溪、瓦子地、白衣農場、周家鄉、石包梁、河灘三家營、老糧站、魚灘壩的鐵匠鋪、大河嘴等。出土漢磚,陶器殘片、瓦礫,民宅臺基、院壩、排水溝、土城墻。有銘文“柳州城王元外”陶罐、千年……[詳細]
南臺酒坊遺址
  南臺酒坊遺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口鎮小橋街社區居委會,清同治九年(1870)云南布政史吳德溥告老返鄉,在臨江岸邊伐木鑿石,自建釀酒坊。之后,清末年文化名人海州道員廖倫在此基礎上將南臺作坊進一步擴大,引南臺泉水開設南臺酒坊。現僅存窖池8口,至今仍在使用。窖池呈南北向排列,分布在東西長70米,南北寬15米的臺地上。窖池均為長方形,各長3.6米,寬2.3米,深1.2米。此作坊開創了平昌釀酒業的發展,引發出如今香飄華夏悠久厚重江口醇的酒文化,推動了平昌經濟的發展。……[詳細]
巴靈寨遺址
  巴靈寨遺址位于靈山鄉靈山社區居委會,據縣志記載,明朝中期在巴靈寨建藥王廟,后歷代屢建,逐步擁有大佛殿、觀音廟、二郎廟、齊天大圣廟等9座廟宇,后毀于清末,巴靈寨呈東西走向,東西長227米,南北寬30米,占地面積6810平方米,現存東門、南門、北門及部分寨墻,西門損毀。寨門、寨墻均用條石砌成。東門為平頂,門高2.3米,寬1米;南門為拱形頂,高3.3米,寬1.6米,南門右側寨墻高7米,長2米;北門為拱形頂,高3米,寬1.5米,北門左寨墻高6米,長3米,刻有“清咸豐口口年”年款。門前10米左側石崖上有清咸豐年間房山縣知縣吳道凝題寫的“巴靈臺”三字,字高1.8米,寬1.07米。整個寨址大部被森林覆蓋。此寨址對于研究當地歷史,宗教文化具有一定文物價值。保護范圍:寨墻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詳細]
天官府遺址
  天官府遺址在今響灘鵝項嶺后,大松坪側,背靠文星寨,面向鰲頭溪一塊寬闊的地面上(人稱大屋基),有一處具有三重院、四十八個磉礅的遺址,這就是明朝中晚期“吏部天官”韓國顯的宅第遺址。從遺址布局看,府第是在一條中軸線上,“一進三院”中式仿宮殿建筑。前后院稍低,中院偏高。布局協調,錯落有致,雅觀別致,小巧玲瓏。院外豎雙斗華表兩座。據當地上兩輩老人講:跨入府第大門進入外廳,乃一斗拱型廳堂,中豎一塊黑漆鎏金屏風,上鎏“文星疊秀,鰲水流環”八個大字。府第周圍,花木扶疏,紅墻隱現。遠遠望去,松綠柏翠,熠熠生輝。昔因韓天官上 書“抑豪強,裁冗員”的主張,得罪權貴,壯年即被“致仕終老”。后無病逝于府第之中。可惜其宅第,于嘉慶初“白蓮教”散兵違令將其付之一炬。現僅存四十八只雕花磉礅(一只可作一水缸)和如小山一樣的瓦……[詳細]
  黑石洞,位于今平昌縣鹿鳴場石龍村,在清·光緒以前還是一處荊棘叢生、蛇歇鳥占的無名之地。遠看一面荒坡,近看一堵石壁,洞頂覆蓋著一塊巨石,巨石又被茂密的森林掩蔽。任何人也難猜測巨石后面會隱蔽著一個巖洞。一天,山民羅廷橋的一群羊不見了,急得他象熱鍋上的螞蟻,到處奔忙,尋找羊群。剛走到離黑石洞附近,就聽到羊在荊棘叢內叫,便慢慢地在密林中排開一條路,尋著羊聲去找。可剛排出一路,發現的不是羊而是一群小雞。小雞一見人,就顧頭不顧尾地往洞內鉆,羅也尾隨小雞追。倏然,雞又不見了。羅更感驚奇,壯著膽子往前找,方到洞口,發現里面有一個黑糊糊的東西,蜷縮在那里一動也不動,走近一看,才發現是兩口鍋,鍋蓋鍋地放在那兒。他愈感詫異,便決定弄清楚鍋內蓋的是什么?他鼓足勇氣揭開一看,鍋內盛滿了銀錠,還閃閃發亮。他興奮極了,連……[詳細]
  石人坡位于平昌縣粉壁場中心村九社以南的葉家梁前山嶺下。有一尊石頭高8米,闊3米,呈橢圓形,上大下小,石質堅硬,五官齊全,石頭頂上有一根直徑約二市寸,高三市尺的柏樹(傳說是石人的辮子),人們稱他為公石人;在王家梁(中心村十一社)與魏家扁(農豐村二社)相接的山腰中,還有一橫臥石頭為母石人。兩石人隔溝相望,周圍十余里的地方均可清楚地看到。據傳一百多年以前,石人坡一帶盜賊盛行,村民衣物用品不時被盜,后來有人晚上聽見“一人做賊,石人看見”的反復吼聲。自此被盜現象陸續減少,即使盜賊出動,也會被人發覺。人們認為這是石人在“顯圣”。從此,凡能看見石人地方的村民,都紛紛到石人面前燒香,祈求己家中財物不被盜。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分外熱鬧。(甚至有的人把自己的孩子寄拜給石人,希望石人保佑孩子無病痛,長命百歲)。就有……[詳細]
  去神秘的龍巖洞,有兩條路可供觀光者選擇:一是從平昌縣響灘鎮南行,翻越拔子寨后,沿著石級古道下到半山腰,再沿著東面小道行一千米,即可到達,里程約十華里。二是從響灘鎮坐車東行,到戴冠嶺后車入鄉村公路,沿鰲頭溪西行在祈雨梁下車,步行半小時亦可到達。龍巖洞內略呈正方形,底部面積約八百平方米,洞廳頂部距地面高十米許,整個洞左前高后低,略呈現傾斜狀,站在洞口向內望去,儼如一個大劇院。洞廳后面頂壁上有內小外大的小洞,傳說龍是從這里鉆出來的,然后才掀開石壁奔向大海。經測量,小洞全長十三米,龍頭向外,頭徑約二米,尾徑約0.5米,是一條完整的蠕動龍形。小洞壁上留下的凹凸有序,身節、鱗甲全都清晰可見,蠕動的痕跡十分明顯。周圍石壁頂上的魚兵蝦將,不僅形狀明顯,望上去真有栩栩如生的感覺。洞的最后半截,頂部和地面的距離……[詳細]
平昌白衣庵
  平昌縣白衣鎮白衣庵居民委員會位于平昌白衣古鎮,古鎮歷史悠久,人文厚重,風光旖麗,有豐富的古鎮、翰林文化和以水見長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晉為“柳州城”,宋稱“萬榮郡”,明神宗十二年曾在此設“永睦縣”,后改為“永康鎮”,崇禎甲申年在現老街牌坊樹一白衣觀音神像,始稱“白衣”。自清中葉以來素稱人文重地,僅嘉慶、道光年間取得翰林、進士、撥貢、監生學銜者數十余人,其中進士吳德潚是“戊戌變法”上海強學會的發起人之一,后慘遭殺害,近代思想家黃遵憲曾寫詩以哀之;吳德潚之子吳鐵樵也是“戊戌變法”時的激進分子。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時任湖南巡撫陳寶箴在湖南辦礦,邀樵董理質事,樵由上海至漢口,以熱病不汗,客死于漢口。白衣另一吳姓名人吳德溥先后任施秉縣令、安平縣令、遵義府知府兼知縣,后任翼長總攬軍事前后達30……[詳細]
平昌游老山
  游老山是平昌縣粉壁場境內的高山嶺,海拔740米。環視四周,視野可達數十里,它位于中心村與大坪村相接之處,山勢雄偉,陡巖險壁。很久很久以前,游老山還無正式名字,整個山嶺被茂密高大的松柏覆蓋。當時有一位游道被這里秀麗的風景所迷,于此安家修身務道并籌建廟堂,帶動安、何、魏三族聯合募捐錢糧,在山頂建石木結構廟宇一座,并在廟內雕塑觀音及劉備、關羽、張飛的神像,廟門前有三棵參天古柏。據傳通江縣民勝場有一位老爺,早上洗臉看見面盆里顯有三棵樹影,他左右環視,附近并無大樹,后來他一路訪來,才知道是游老山之三棵樹的倒影。接著,人們又在山頂四周用石頭建起五尺余高的寨圍,東西各一寨門,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后來還利用部份建筑辟為學堂。民國十五年,王家如、韓思齊在廟上教過書。當時為紀念這位游山道人,人們就……[詳細]
78、平昌巴靈臺 AAAA
平昌巴靈臺
  巴靈臺又稱巴靈寨,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靈山鎮,處三巴(巴東、巴西、巴中)腹地,主峰海拔760余米,臺上東西長約300米,南北最寬處約25米,最窄處僅3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四面峻峭,由巨石壘成,山頂突起如臺,遠觀形如天馬,素有“鐵打巴靈寨”之稱。清時修起一座石拱橋,連通兩座石山合為靈臺。置身高高聳立的靈臺之上,仿若位于天地中心,與天神距離最近,正如古詩所云:“崢嶸峭壁接青天,乘興登靈意豁然”。正如古詩所云:“崢嶸峭壁接青天,乘興登靈意豁然”。巴靈臺集儒教、道教、佛教于一山,系米倉古道的重要節點、古巴國祭天遺址。巴靈臺現有七座殿宇:玄祖殿、藥王殿、二郎神君殿、大雄寶殿、彌勒佛殿、斗戰勝佛殿、觀音殿。現有佛像:觀音像、玄祖像、藥王菩薩像、魯班像、土地神像、二郎神君像、佛祖像、財神像、玉帝像……[詳細]
平昌小寧城
  此城位于平昌縣荔枝鄉楊柳村。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絕壁,三面環水,東有小徑通山頂,平昌縣城至邱家鄉公路經城東山腳而過,城東有北埡巖,西有羅城巖。從東向西是石鑄固城,從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巖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東北面設有渡口,可通報敵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負責漕運。北埡口興有小場,營有棧房和商店。南宋戰亂時期,入城要經店主通報或響箭發出信號,得到州官允許方可進城。四周城門雙層,戒備森嚴。只有東門沿石級而上,一路可通。但鎮守更嚴,必經三關,層層盤查。城上筑子午兩城,內為子城,巖高約五丈,城高約二丈,環圍約三里。外有午城,巖高十余丈,環圍約六里。子午兩城均為方石所壘。東西南北,內外四門,城樓高懸,威嚴壯觀。城中央建有三進口衙門,并有廟宇、寺院……[詳細]
馮家壩佛塔
  馮家壩佛塔位于平昌縣靈山鄉民意村,該塔坐西南向東北,石質仿木結構,七層樓閣式塔,攢尖頂,通高10.2米。塔基為八邊形,底座邊長1.4米,高1.2米,。塔身第一層、二層、四層、六層為四邊形,第三層、七層為鼓形,層層上收,塔身東面一至三層開窗,第一、二層刻動物、花卉圖案,第四層墻面有文字記載修塔記事和捐資人姓名及“明崇禎五年”題款,塔的整體為實心。該塔造型美觀,為平昌少有。……[詳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电影国产免费久久电影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日韩二区精品 | 久久精品一 | 久草免费在线视频 | 在线小视频| 精品亚洲成人 | 欧美日韩中字 | 福利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一级片 | 免费国产羞羞网站视频 | 亚洲一级簧片 | 欧洲一级大片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国产成人久久 | 日韩精品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 99riav国产精品 | 亚洲xxxx在线观看 | 狠狠干夜夜操 | 热久久久 | 免费一区| 成人二区 | 丝袜 亚洲 另类 欧美 综合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 日韩中文在线观看 | 高清一区二区 | 欧洲亚洲视频 | 色悠悠久久 |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性在线视频 | 日本久久久亚洲精品 | 美欧一级片 | 午夜久久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婷婷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