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村轄兩個村民小組(寺廟組、俄日組)幅員面積20.99平方公里,耕地405畝,人均耕地1.8畝,林地20265畝,草地5340畝,退耕還林225畝。43戶255人。勞動力100人(剩余勞動力8人)學生17人(其中初中4人,高中1人,大專0人),主產青稞,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牧業;寺廟1座,僧侶21人;特困人員59人(五保戶,重度殘疾,低保);牲畜1657頭(只、匹。
)現有黨員12人。其中女黨員2人,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后備干部2名。近年來,依靠脫貧致富,農牧民的生活內容是圍繞生存展開的,目的是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隨著改革開放,土地歸戶使用長期不變,畜牧私有私養長期不變政策的落實,農牧民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可供消費的物質財富日益增長,直接用于生產勞動以外的剩余時間也越來越多,因此,農牧民生活中更多的花費和精力可以用于個人的享受、發展和提高,這樣消費結構改善了,生活內容豐富了,個人的選擇空間也日益擴大,隨著農牧民收入的不斷提高,農牧民需求層次也在不斷提高,生活消費結構向更趨于合理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