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年間建玉皇廟,清光緒十九年重建。
清乾隆五十五年于蘇家河畔興場,名“蘇河場”。
清光緒五年于紅棺材興場,名“紅昕場”,取“生意興隆,像即將升起的太陽”之意。
清末民初,三臺縣境設4路28鄉。
玉皇廟、紅棺材屬西路婁金鄉(駐紅昕場)管轄,蘇河場屬西路魁金鄉(駐蘇河場)管轄。
民國9年,川戰迭起,各地加強團練組織,各鄉設鄉團練,設團練辦事處。
分婁金鄉為上、中、下三鄉,上鄉駐紅昕場、中鄉駐玉皇廟、下鄉駐八洞鎮;分魁金鄉為上、下鄉,上鄉駐蘇河場,下鄉駐云龍鎮(今云同鄉)。
民國14年,玉皇廟興場,名“玉京場”。
是年,改團練為團甲,分別置紅昕場、玉皇廟、蘇河場為團甲公所。
民國24年,以團甲為基礎分別設玉皇廟聯保、紅昕場聯保、蘇河場聯保。
民國29年3月,奉行“新縣制”,改設為玉皇鄉、紅昕鄉、蘇河鄉。
1951年,完成土地改革,進行民主建政。
仍設紅昕、玉皇、蘇河三鄉,并從蘇河鄉分設新樂鄉。
1952年8月,從玉皇鄉分設建平鄉(駐今銀灣村),取“建設新中國,保衛世界和平”之意。
1956年,玉皇鄉與建平鄉合并,因“合并”二字諧音,取名和平鄉;紅昕鄉更名紅星鄉。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時期,各鄉分別改為和平公社、紅星公社、蘇河公社、新樂公社。
1967年文革初期,改蘇河公社為前鋒公社,取“向前沖鋒”之意。
1981年10月,地名普查,“和平”因重名而復名建平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撤銷公社建制,復改為建平鄉、紅星鄉、前鋒鄉,屬樂安區,新樂鄉屬劉營區。
1992年9月,建平、前鋒、紅星3鄉合并設建平鎮。
新樂并入劉營鎮。
1995年10月,前鋒辦事處劃出單設為前鋒鎮。
2019年,前鋒鎮、建平鎮合并成立新的建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