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臺縣設置4路28鄉。
斷石、玉林境域同屬南路女土鄉管轄。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建心妙寺,光緒初在此興場,場以廟名,習稱心妙子。
清乾隆六年(1741)建斷石橋。
起初計劃建一平橋,橋板石運至現場,不慎折斷便改修為拱橋,后人稱此橋為斷石橋。
清嘉慶年間于今下新綠豆河上建一石橋,名新橋。
因與凱江上游另一新橋(今上新橋)重名,故按其上下位置命名為下新橋。
清末民初,心妙寺、斷石橋、下新橋屬女土鄉管轄。
鄉駐地心妙寺(今古井鎮心妙場)。
民國8年,斷石橋興場,場以橋名。
民國9年,各地加強團練組織,分設上、下鄉,設團練辦事處。
女土上鄉駐斷石橋,女土下鄉駐心妙寺。
民國14年,下新橋興場,名永興場。
同年,改團練辦事處為團甲公所,設心妙寺、斷石橋團甲公所。
民國19年,新增下新橋尾團甲公所。
民國24年,分區設署改聯保。
設心妙聯保、斷石聯保、下新橋聯保。
民國29年,,奉行“新縣制”。
設心妙鄉、斷石鄉、下新鄉。
1951年,完成土地改革,進行民主建政。
仍設心妙、斷石、下新3鄉。
并從心妙、斷石劃出部分村成立禾嘉鄉,駐黃家幺店子;從下新鄉分設玉林鄉,駐三教寺。
1958年,分別成立斷石、玉林、心妙、禾嘉公社。
1984年,又復設為斷石鄉、玉林鄉、心妙鄉、禾加鄉。
1992年,撤區并鄉。
斷石、玉林合并成立斷石鄉;心妙、下新并入古井鎮。
1995年,下新鄉劃出單設為鄉;2000年,玉林鄉劃出單設為鄉。
[3-4]2017年,玉林鄉撤鄉設為玉林鎮。
2019年,下新鄉再次并入古井鎮。
玉林鎮、斷石鄉合并組建新的斷石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