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縣隸屬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緣,介于東經103°19′至103°41′,北緯30°05′至30°20′之間,東鄰彭山和眉山、西界名山、南連丹棱、北接邛崍,東西長37公里,南北寬27.5公里。縣城鶴山鎮距成都6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60公里,距彭山青龍場火車站35公里。
蒲江始建于公元554年,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宋代理學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將李家鈺的故鄉。全縣幅員面積5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22萬畝;轄8鎮4鄉、109個行政村、23個社區,總人口26.1萬人(2003年)。。郵政編碼611630。代碼:510131。區號:028。
蒲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宜種性廣。年平均氣溫16.4攝氏度,日照1122小時,降雨1280毫米,相對濕度84%,常年無霜期302天。境內地勢平坦,南高北矮,平均海拔高度534米,最高1022米,最低465米。地貌以淺丘為主,平原、丘陵、山地比例為24﹕54﹕22。
蒲江森林資源豐富,植被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松櫟林區的盆地西部馬尾松林、常綠樟、櫟林小區。樹種100多種,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柏林、香樟、楨楠、銀杏、黃柏、杜仲等,森林活立木總蓄量169.29萬立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7.5%,其中景區80.9%以上,享有“綠色蒲江,天然氧吧”美譽。野生動物有200余種,其中有短尾松、穿山甲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00余種,有中白鷺、八聲杜鵑等四川省重點保護動物180余種。
蒲江河流主要有兩條,分別是蒲江河、臨溪河,水資源總量8.03億立方米,年可開發利用量5.48億立方米,現已開發利用2.36億立方米。全縣地表水達到國家Ⅲ類水域標準,其中景區達到國家Ⅰ類標準,有全國一流的高硅低納礦泉水。
空氣清新,大氣質量好,空氣質量優于國家Ⅱ級標準。
投資環境
(一)交通
蒲江縣形成了以“四縱兩橫”高等級公路為骨架、鄉村公路為經緯的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h境內有國道48公里,省道27.6公里,縣道127公里,農村水泥(瀝青)路536.5公里。國道108線(成雅高速路)318線(川藏線)和省道川西旅游環線貫穿全境,新蒲快速免費通道已經建成通車。成雅高速公路在縣境內全長35.51公里,在壽安、鶴山鎮、石象湖風景區和成佳鎮有4個進出口?h城距成都市區6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50公里、距成昆鐵路青龍場火車站49公里,壽安工業點距彭山青龍場火車站37公里,經高速公路僅需30分鐘就可到達。開通了成都至上海、深圳的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的“五定班列”。成都到連云港運輸時間為4至5天,20英尺集裝箱價格為3464元,行程1944公里。
(二)能源
供電:擁有110KV變電站1座,110KV輸電線路3條,主變容量6.3萬KVA;35KV輸電線路11條,主變容量2.8萬KVA,基本實現35KV環網供電,網絡覆蓋全縣各鄉鎮。供電質量和保障性高。
供水:縣城區有自來水廠2座,縣城供水能力達6萬噸/日。
供氣:蒲江天然氣供應來源于中石油西南油氣分公司川西北氣礦。日供氣能力達80萬m3。全縣已建配氣站4座,有5個鄉鎮使用天然氣。
(三)通訊
通信網絡覆蓋全縣12個鄉鎮,程控交換機裝機總容量4萬門,用戶4萬戶。全縣移動通訊無線信號實現無縫覆蓋。
(四)治安
蒲江治安環境良好,人民群眾滿意程度達96%。重大案件和多發性案件發案較少,社會治安穩定性在各區縣名列前茅,是成都市唯一的一個“無毒縣”。
(五)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均在蒲江縣設有分支機構,開通了國際業務、自助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等金融服務項目,能提供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存貸業務和各種快捷簡便的商務結算、匯兌業務。
(六)中介
目前,蒲江縣有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房地產測繪評估事務所、地籍事務所、職業介紹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勞動就業服務中心等中介機構,能為投資者、企業和市民提供各類中介服務。
歷史沿革
蒲江歷史悠久,公元前4世紀,秦王朝滅巴蜀,在蒲水流域,設置蒲陽縣,漢代撤蒲陽縣歸臨邛縣。公元554年(西魏恭帝拓跋元年)建置為廣定縣。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壽元年更名為蒲江,以盛產蒲草而得名。縣治所原置城北里許地,明太祖洪武中移治于今鶴山鎮址。先后歸邛州、眉山專區、溫江地區管轄,1983年劃歸成都市管轄。建國后,縣人民政府仍置鶴山鎮原縣署址。
1999年,蒲江縣轄鶴山鎮、壽安鎮、大塘鎮、天華鎮、西來鎮、大興鎮、甘溪鎮、五星鎮、朝陽湖鎮、成佳鎮;復興鄉、西南鄉、光明鄉、白云鄉、壽民鄉、長秋鄉、松華鄉、敦厚鄉、高橋鄉。
2000年,蒲江縣轄10個鎮、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4754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鶴山鎮44658天華鎮19326壽安鎮23145五星鎮13128西來鎮15906大塘鎮15001甘溪鎮10445大興鎮16491成佳鎮9319朝陽湖鎮10142壽民鄉6340長秋鄉4086松華鄉8077敦厚鄉6688復興鄉12819高橋鄉9741西南鄉10981光明鄉5593白云鄉5662
2004年8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29號)同意蒲江縣撤銷天華、五星2鎮和松華、敦厚、壽民、西南、高橋5鄉。將原天華鎮、西南鄉和原高橋鄉的獅子樹、大林、潘溝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鶴山鎮。鶴山鎮人民政府駐建設路。將原五星鎮、松華鄉、壽民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壽安鎮。壽安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將原敦厚鄉和原高橋鄉的桂花、陡巖、育才、大田4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并入西來鎮。西來鎮人民政府駐西來場。將原大興鎮的沙樓村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成佳鎮。成佳鎮人民政府駐東升街。將原高橋鄉的玉龍、橋墩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大興鎮。大興鎮人民政府駐大興場。2004年,蒲江縣轄8個鎮(鶴山、大塘、壽安、西來、大興、甘溪、朝陽湖、成佳)、4個鄉(復興、白云、長秋、光明),19個社區委員會、192個村委會;面積57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43人/平方千米。
蒲江河
蒲江河又名蒲江,古以沿岸產蒲藺(席草)而得名。發源于總崗山——丹棱縣新場(今名王場)土地坳之楊山。此水經名山縣小海子、吳崗,繞中峰寺,北東流至中壩,納觀音堂水(觀音堂古稱康樂場,水有兩源:一出丹棱-溝;一出境內燈草溝)。再北東流至兩合水,納名山縣干木溝水(源出名山縣月兒崗分水嶺)。在兩合水入境后稱蒲江河。境內,沿流路接納源出長秋山、小五面山諸山溪水,北東流至五星鄉上場口匯臨溪河,折東流至劉碼頭出縣境。復轉北東流至邛崍縣兩河口匯南河,繼流至新津縣武陽鎮南、通濟堰下,注入岷江。全流程62公里,全流域面積462.8平方公里。境內流程44公里,境內流域面積287.5平方公里,流經成佳、朝陽、霖雨、光明、西南、鶴山、東北、天華、壽民、插旗、壽安、五星等2鎮、10鄉。
蒲江河在兩合水至霖雨場段,穿行于深丘峽谷之中,曲流急湍,河床比降大,長灘(已建長灘水庫)為7.81‰,霖雨場為6.65‰。霖雨場以-旋于平壩,河床比降減小,西南鄉為5.22‰,鶴山鎮為4.70‰,天華鄉為4.40‰,壽民鄉為3.91‰,壽安鎮為3.58‰,五星鄉為3.48‰。河流在五星鄉段,多年平均流量14.63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4.613億立方米。天然洪峰流量3331.0立方米/秒,上游水庫削減洪峰后,實際洪峰流量3085.5立方米/秒。
蒲江河,河寬水清,古往今來有灌溉之益,兼有筏楫之利(筏運直至解放初期方停)。唯因流路處青衣江大暴雨區邊緣,汛期山洪暴漲,洪峰經峽谷涌入平壩,劇烈沖刷兩岸,導致沿流主河道不穩定,多岔道、河灣與沙灘。而沿流有漿砌石之河堰14道,有增河床淤積,而致河床比降減小,不利排洪。該河與南河匯水后,河床比降減至0.33‰,流速平緩,排洪不暢,釀成洪水頂托,而使接近匯水地之五星、松華、壽安、插旗等鄉鎮沿河一帶遭受水患。1978年以來,按照水電部成都勘測設計院關于蒲江河、臨溪河規劃意見之防洪標準,已重點整治20處,長7.99公里(其中,左岸13處,4.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