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60年代,明末、清初將領吳三桂進駐云南任藩王,路過“金藍壩”時,發現此地山青水秀,四面環山,且溶洞較多,易守難攻,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于是蓄意在此修建“金鑾寶殿”在此稱帝;有高人指點數山包100個才能修建,數來數去只有99個山包,就沒有數到自己腳下所站的那個山包,因數山包失誤而末在此修建“金鑾寶殿”;在設立行政村時,農會提議將“金鑾寶殿”去掉寶殿二字改名為金鑾村;民國期間隸屬高縣安靜鄉23保,1953年劃歸筠連縣,因此就將金鑾命名為村名上報,從此就叫金鑾村,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