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诱惑av_古典武侠第一页久久777_蜜桃一区二区三区_色悠悠久久_久久天堂_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眉山市 > 洪雅縣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概況

[移動版]

洪雅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理坐標為東經102°49'——103°32',北緯29°24'——30°00',位于成都、樂山、雅安三角地帶,東接夾江縣、峨眉山市,南靠漢源縣、金口河區,西臨雅安雨城區、滎經縣,北界名山縣、丹棱縣,距成都147公里、樂山55公里、眉山50公里、雅安62公里。全縣轄15個鄉鎮265個行政村,1979個村民小組,14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3.08萬。全縣最高海拔3090米,最低海拔417.5米。縣內氣候溫和濕潤,年降雨量1435.5毫米,(1971-2000)年日照1006.1小時,年無霜期307天,年平均氣溫16.6攝氏度,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全縣幅員面積1896.49平方公里,地形由西南向東北高低梯次變化形成高山、中山、深丘、淺丘、臺地、河谷、平壩,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河谷平壩分布在青衣江、花溪河兩岸,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全縣現有林地168.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7%,因山川鐘秀、資源豐富,享有“綠海明珠”的美譽。

洪雅縣交通發達。全縣以省道305線、洪(雅)瓦(屋山)路、106線為骨架,縣道峨(眉)洪(雅)路、井(研)洪(雅)路、雅(安)柳(江)路為干線,鄉村水泥道、專用道為支線的公路網絡已初步形成。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2442公里,公里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5公里。其中省道1條54公里,縣道11條266公里,鄉道10條127公里,村道1786條2260里(其中水泥路910條1160公里),硬化率達52%。

洪雅縣水資源極其豐富。全縣有大小河流330條,總長950公里,總水量2.6831億立方米。青衣江洪雅段總長58.3公里,另有花溪河、漢王湖等河流湖泊,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100萬千瓦,可開發90萬千瓦。近年來,洪雅縣堅持走“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興工、以工促農”的路子,加快水電開發。目前,全縣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35座,裝機容量48萬千瓦,年發電量24億千瓦時,水電年總產值達8億元;在建的電站有6座,其中總投資23億元、總裝機24萬千瓦的瓦屋山電站首臺機組將于2007年底發電,總投資8億元、總裝機12萬千瓦的百花灘電站首臺機組將于2006年底發電。預計到2007年底,全縣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9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55億千瓦時,水電年總產值達18億元,年創稅收1.8億元。

洪雅縣礦產資源豐富。全縣可供開采的礦產有22種,其中白煤、芒硝、石灰石、磷礦、鐵礦、鉛鋅礦儲量最為豐富,現已探明白煤儲量538萬噸、芒硝儲量2億噸、石灰石儲量1億噸、磷礦儲量550萬噸、鐵礦儲量73萬噸、鉛鋅礦儲量87.5萬噸。

洪雅縣動植物種類豐富。全縣有桫欏、珙桐、銀杏、箭竹、紅豆木、楨楠等植物近4000種,其中一類植物有桫欏、珙桐;有大熊貓、扭角羚、小熊貓、麝鹿、金錢豹、紅腹角雉等野生動物400余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扭角羚、金錢豹。中草藥種類達2000余種,常用的有280余種,其中杜仲、黃連、厚樸、紅豆杉、薯蕷等規模較大。

洪雅縣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有瓦屋山、玉屏山、金舟山、八面山、九龍山、隱蒙山等地文景觀;有青衣江、花溪河、周公河、白沙河、鴛鴦池、蘭溪瀑布、雙洞溪、桃源溫泉等水域風光;有瓦屋頂杉林、珙桐林、杜鵑林、桫欏林、箭竹林等生物景觀;有象耳巖、瓦屋頂氣象等天象與氣候景觀;有鄧通鑄錢遺址、月珠寺、光相寺、太清宮、蜀王殿、觀音廟、金舟寺、五斗觀、高廟白酒古作坊、茍王寨等遺址遺跡;有陽坪—丁溝—青杠坪生態奶業觀光園、高廟烈士紀念館、青羌民俗文化博物館、修文塔、洪雅生態廣場、柳江古鎮、高廟古鎮、曾家大院、田錫讀書處、曾璧光讀書處、洪雅烈士陵園、曲沿村、苦竹崗農家休閑區、高鳳山電站、瓦屋山電站、槽漁灘、槽漁灘水庫、百花灘電站、漢王湖等建筑與設施。有以雅石、雅魚為代表的“雅”系列特色旅游紀念品和茶葉、藤油、天麻、三七、黃連、“雅蘭”、根雕工藝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有青羌民俗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臺會、燈舞等民俗民風文化,已成功舉辦數屆生態文化節、杜鵑節、冰雪節等節慶活動。

洪雅縣生態環境良好。1990年被列為全省第一個效益型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1993年列入全國首批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2000年以來先后被評為全國首批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全國第九批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縣、全國無規定疫病區、全國生態奶業農業標準化項目示范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退耕還林綜合科技示范縣、全國科技工作進步先進縣、全國無公害綠茶基地縣。

自然地理

洪雅縣幅員面積1896.49平方公里,地形由西南向東北高低梯次變化形成高山、中山、深丘、淺丘、臺地、河谷、平壩,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河谷平壩分布在青衣江、花溪河兩岸,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

全縣呈南北兩端寬,中間狹窄,形狀如啞鈴。南北長64KM,北部寬46KM,中間僅15KM。

洪雅縣境內有瓦屋山、玉屏山、金舟山、八面山、九龍山、隱蒙山等。

瓦屋山文化歷史悠久,是古代蜀中著名的道教仙山。瓦屋山一帶在漢代是少數民族特別是羌族、獠族居住的地方。瓦屋山道教文化興于漢代,鼎盛于唐宋,衰廢于清代,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自然環境極其優美,面積105萬畝。

玉屏山,古名云占山,位于縣西南30公里,南臨花溪河,北接雅安,全長11公里,海拔1382米。山形似屏風,故名為玉屏山。

八面山屬羅霄山脈分支八面山系列。南北向,縱列于資興市東部邊境的青腰鎮境內,其東面是桂東縣城,為桂東、資興、汝城的天然屏障。八面有山有山八面,以此而得名。桂東縣管轄東面四面,資興市管轄西南四面。山體聯疊危聳,恒綿陡峭。山體起伏變化,溝谷縱橫,平均坡度約為35o,山路險峻難行,古民謠說“八面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去鞍”。主峰海拔2042.1m,為湖南省第二高山。在海拔1000~1500m的山段主要生長2m的灌木林,1500m以上主要為草甸。

洪雅縣水資源極其豐富。全縣有大小河流330條,總長950公里,總水量2.6831億立方米。青衣江洪雅段總長58.3公里,另有花溪河、漢王湖等河流湖泊,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100萬千瓦,可開發90萬千瓦。

青衣江,分別發源自四川西部寶興縣和天全縣境內夾金山南北麓兩只支流,在雅安市北飛仙關交匯后流經滎經縣、洪雅縣、夾江縣,在樂山市西南注入大渡河,再注入岷江,全長約290公里。

漢王湖屬青衣江水系一支流--香樟河,筑壩蓄水,承灌洪雅、丹棱兩縣11個鄉5萬畝農田。漢王湖集雨面積達28平方公里,水域面2067700平方米,湖長15公里,水均深17.1米,主湖灣有10條,長約7公里。湖中有170余座青山環抱,有九灣18坳之稱。

洪雅縣礦產資源豐富。全縣可供開采的礦產有22種,其中白煤、芒硝、石灰石、磷礦、鐵礦、鉛鋅礦儲量最為豐富,現已探明白煤儲量538萬噸、芒硝儲量2億噸、石灰石儲量1億噸、磷礦儲量550萬噸、鐵礦儲量73萬噸、鉛鋅礦儲量87.5萬噸。

洪雅縣動植物種類豐富。全縣有桫欏、珙桐、銀杏、箭竹、紅豆木、楨楠等植物近4000種,其中一類植物有桫欏、珙桐;有大熊貓、扭角羚、小熊貓、麝鹿、金錢豹、紅腹角雉等野生動物400余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扭角羚、金錢豹。中草藥種類達2000余種,常用的有280余種,其中杜仲、黃連、厚樸、紅豆杉、薯蕷等規模較大。

洪雅縣現有林地面積11萬公頃,活立木蓄積1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0.1%,竹林面積21萬畝,被譽為“綠海明珠”。

洪雅縣水資源極其豐富。全縣有大小河流330條,總長950公里,總水量2.6831億立方米。青衣江洪雅段總長58.3公里,另有花溪河、漢王湖等河流湖泊,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100萬千瓦,可開發90萬千瓦。近年來,洪雅縣堅持走“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興工、以工促農”的路子,加快水電開發。目前,全縣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35座,裝機容量48萬千瓦,年發電量24億千瓦時,水電年總產值達8億元;在建的電站有6座,其中總投資23億元、總裝機24萬千瓦的瓦屋山電站首臺機組將于2007年底發電,總投資8億元、總裝機12萬千瓦的百花灘電站首臺機組將于2006年底發電。預計到2007年底,全縣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9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55億千瓦時,水電年總產值達18億元,年創稅收1.8億元。

歷史沿革

洪雅縣自593年(隋開皇十三年)置縣后,在618年(唐朝武德元年)和719年(開元七年)先后在此設置犍州、義州,以僚戶置南安(今夾江縣西部)、平鄉二縣屬之,不久州廢,仍復原縣。秦漢時設犍為郡,洪雅東北大部分地區為南安縣,屬犍為郡,縣西南部分地區屬嚴道縣;晉、南北朝時,洪雅地曾先后屬齊樂郡、益州、齊通郡、青州、眉州、嘉州;唐宋時期屬眉山郡,改嘉州為府后,屬嘉定府;元朝并入夾江縣,屬嘉定路。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復置為洪雅縣,仍轄原有區劃,屬嘉定州;清代屬嘉定府。

1912年(民國元年)廢府、廳、州,四川分設七道,洪雅屬上川南道,后又改建昌道;1919年(民國8年)四川軍閥各占地為防區,洪雅先后為川軍第3軍(陳洪范師)、24軍、21軍防區。1935年(民國24年)川政統一,洪雅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洪雅解放后,屬川西區的眉山專區,1953年屬樂山專區,1958年丹棱縣并入洪雅,1962年11月仍恢復為原洪雅、丹棱二縣,俱屬樂山專區,后改為樂山市。1997年8月,洪雅劃歸眉山地區。

風土人情

四川眉山地區洪雅縣境內的瓦屋山,是古代蜀中著名的道教仙山。瓦屋山以海拔2830米的氣勢,矗立在川西盆地。作為四川境內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其清幽典雅的神仙境界,令國內外游人流連忘返。瓦屋山是張陵在蜀中創教的據點,具有悠久的道教歷史源流,滲透著少數民族文化的神韻。

洪雅瓦屋山地處青衣江流域,秦漢時期的主要居民是羌人。這支羌人因生息在青衣江上游,人們稱之為青衣羌。源自蘆山的青衣江,后因羌人歸附漢朝,又稱為平羌水。東漢順帝(126-144)時,張陵入蜀傳教,開始建立道教教團的創業活動。張陵為青衣羌多姿多彩的文化所吸引,他率弟子奔赴青衣江流域,建立起平岡治教區。青衣羌人很快受大道的感化,成為奉道的五斗米道道民,洪雅瓦屋山道教源流從此產生。

從張陵蜀中傳教的歷史可以看出,青衣羌是最早皈依五斗米道的少數民族,平岡治是張陵早期傳道建因此,洪雅瓦屋山道教源遠流長,實為巴蜀道教張陵之所以選擇巴蜀傳道,具有深刻的歷史原因。蜀中自秦漢以來,就盛行黃老之學,這里民風淳樸自然,老百姓容易接受教化。張陵時期的道教有多種名稱,因其收取信米五斗的特征而稱五斗米道,因天師張陵而尊稱為天師道,因傳播正一盟威之道而稱為正一道。在張陵祖孫三代傳教時期,民間多稱為五斗米道,這是民間對此派道教的俗稱。據《輿地紀勝》記載:洪雅境內修道的仙人有葛由、鬼谷子、李阿、尹真人、瞿君、葛仙翁、句度、皇甫坦、陶道人、回道人、爾朱真人、落魄仙、黃觀福。葛由是一位修仙的羌人,相傳周威王時葛由在蜀0現,蜀中王侯追隨他上綏山,最終都求得仙道。因此民間有諺云:“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

至今在瓦屋山還有這樣的風俗:瓦屋山中建有一些筍棚,里面備有米、鹽、柴、灶:供過往的獵人、采藥者及路人取用,過往者也總是根據自己需要,適可而止地予以補充。這顯然是五斗米道義舍的遺風。《三國志》卷八《張魯傳》記載五斗米道:“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停傳教。又置義米肉,懸于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則病之。”從洪雅瓦屋山的義舍民俗可以看出五斗米道制度的深遠影響,瓦屋山地區的民居:在建造房屋時必雕刻一條木魚,懸掛于屋檐下作為辟邪裝飾物,這種圖騰飾物風俗的淵源,來自五斗米道對水的崇拜,《三國志》卷八《張魯傳》注引《典略》,載五斗米道的請禱之法說:書病者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五斗米道的天地水三官信仰,是道民常行的請禱之法。五斗米道對水的信仰,衍生出對魚的崇拜,《華陽國志》卷八說:咸寧三年春,刺吏浚誅犍為民陳瑞。瑞初以鬼道惑民,其道始用酒一斗,魚一頭,不奉他神,貴鮮潔……瑞自稱天師,徒眾以千百數。陳瑞手下有祭酒領導信眾,并有道民活動的傳舍,顯然屬于蜀中天師道的流派。瓦屋山地區民居懸掛木魚的習俗。許是陳瑞天師道魚崇拜的遺風。洪雅縣間相傳瓦屋山夜有神燈,道教青城山同樣有神燈的傳說,認為是仙道的靈異顯現所致。

雅女瓦屋山的靈氣,喝青衣江的凈水,吃純生態的美食,洪雅姑娘生得如花似玉,窈窕端莊,清純秀雅呀,善良聰慧。載入史冊的盧婉、郝節娥是洪雅最美麗的雅女,有山一樣的靈性,水一樣的溫柔。雅女身姿若柳,秀發如瀑,皓齒明眸,一顰一笑,含差帶嬌,不施粉黛有顏色,如民謠所唱“臉似挑花兒,嫩如豆花兒,情哥哥親下,笑個窩窩兒。”

雅魚又名嘉魚。西晉左思《蜀都賦》中有“嘉魚出丙穴”之語。“丙穴”在瓦屋山下炳靈河,嘉魚下腭有“丙”形褶紋,這是特有的印記。雅魚巨口細鱗,肉最肥嫩、鮮美,稱為席上嘉珍。古代曾為貢品,進獻宮廷。美食家慨嘆“青衣江的嘉魚、鰱魚、黃辣丁硬是巴適!”

雅連從《本草綱目》到《現代中醫藥典》,稱洪雅瓦屋山一帶種植的黃連為“雅連”或“川連”,尤以高廟、瓦屋山等鄉鎮的出產為正宗,質量上乘,名響中外,暢銷東南亞和非洲等地。洪雅被譽為“雅連之鄉”,現已建成“國家級黃連種植科技示范園區”。

雅筍洪雅竹鄉有楠竹、麻竹、甜龍竹、苦竹、冷竹等20多個品種,大量鮮筍被加工成瓦屋山天然野生冷竹筍“芋兒筍”“搖尖筍”被稱為席上山珍,真正的純天然有機食品,具有駐顏抗衰、延年益壽的保健功效。

雅茶洪雅產茶歷史迄今有1200多年。清初,洪雅的炒青細茶產量為蜀中之冠。目前洪雅有綠色茶園12萬畝,干茶品質通過歐盟及日本的檢測,成為茶葉出口基地縣。“道泉”有機茶,泡之“湯色清碧,茶葉勻整,香氣清純持久、滋味鮮醇清爽”,產品走俏京、津、滬、深等大城市,其“珠茶”、“眉茶”遠銷歐盟、非洲及東南亞。

雅杉洪雅的木材品種繁多,以雅杉最為知名,其樹身筆直端正,木質堅硬,樹心紅潤,芳香濃郁,耐腐防蛀。明嘉靖三十六年修皇宮三大殿,評洪雅所貢之木材“為諸郡邑先,其材量亦異”,雅杉遂名播京都。今日洪雅森林廣袤,綠海揚波接天碧,雅杉蔥郁千山秀。

雅石洪雅的山石,堅硬、色鮮、質細,耐堿,抗風化,恒久性好,縣境內多處漢唐時期摩崖石刻及石碑保存完好。雅石廣泛用于橋梁建筑、石刻碑坊,或整體造型、雕鏤、裝飾,都十分古樸典雅。洪雅河縘縱橫,江河奇石甚多,其形、質、色、紋美不勝收。

雅紙國畫紙品新秀,產于洪雅青衣江畔,以“龍須草”為主要原料,用手工抄造而成。國內著名書畫家啟功、劉海粟、李可染等50余人揮毫試紙,高度評價“雅紙色澤、韌力、吸水、滲墨等均屬優等”。黃胄《五驢圖》題贊“可喜雅紙也!”黃苖子書贊“揮毫落紙生云煙”。雅紙揚名海內外,俏銷美、英、法、日等國。

雅牛洪雅水牛以體壯、腰圓、耐力強、役期長而聞名于世。農耕文明的輝煌期,洪雅是全國四大耕牛市場之一,云貴陜甘等11個省120多個縣市入洪購牛。而今,洪雅成為四川的奶牛大縣,正全面建設“國家奶生態奶業標準化示范區”。

雅豬又名雅河豬,皮薄肉豐,瘦肉多,耐粗易飼,適應性好,被列為全國地主良種。洪雅是全國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之一。全縣每年出欄肥豬30萬頭。洪雅縣境禁銷問題飼料,生豬飼喂以表飼料及雜糧為主,生態豬肉盡管放心吃!

洪雅縣境內的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原始、古樸、神奇著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并長,其中不乏許多趣事、奇事、怪事。筆者經過收集整理,特總結瓦屋山十八怪以饗讀者。

1、瓦屋山頂大平臺因整座山形神似瓦房而得名的瓦屋山,最高海拔2830米,其山頂面積15000畝,且絕大部分區域海拔在2600-2650米之間,相對起伏平緩,舉世罕見。早在清代就有詩稱:“高原坦蕩無人到,煙雨寒多不可田”(四川學政何紹基),以至后人在開發瓦屋山旅游時,特意就此平臺題書“瓦屋高原”立碑山頂。

2、山高水長游人愛由于瓦屋山地處“華西雨屏”地區,且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水土保持力強,全山溪溝縱橫、溪水淙淙,僅山頂東西方向就有蘭溪、鴛溪、鴦溪三條大瀑布飛瀉山下。其中最有名的蘭溪瀑布三級落差1040米,常被游人稱頌為“飛流直下三千一百二十尺”。

3、登臨山頂把老君拜瓦屋山的原始宗教為道教,相傳道教創始人李聃——李老君成仙飛升之處就是瓦屋山。如今瓦屋山頂鴛鴦池畔留存的一樽木雕老君神像,雖已歷經風吹雨打數百年,仍然神情專注,栩栩如生,不由令人嘆為觀止,躬身鞠拜。

4、脫衣坡邊莫失態受原始道教遺風影響,瓦屋山西北方向的睹光臺西側,至今保留著一塊瓦屋仙人沐浴更衣的山坡,名曰“脫衣坡”。有經驗的當地人和導游員都知道,走入脫衣坡前,先咳嗽或擊掌數聲以示提醒,若無人回應才繼續前行,避免出現沐浴更衣者春光外泄的尷尬場面。當然,如今來脫衣坡的大多數游客,只是禁不住要在此坡拋扔幾件自己隨身攜帶的衣物或手帕、襪子等飾物品祛穢消災,以求來年祥和平安。

5、環繞山腰野牛街瓦屋山東面象爾巖底,有一條燕子洞通往鱷魚亭的野牛群行走路線,由于野牛成群結隊長年累月地踐踏,該路線日趨增寬,如同街道。尤其使人感到驚奇的是,瓦屋山的野牛群繞著山腰自東向西奔走一圈,大致歷時一年,它們身后的“街道”自然而然地布設于瓦屋山腰。

6、迷魂凼邊空徘徊瓦屋山鴛鴦池東南方向的迷魂凼,地形復雜,地質異常,入內常常出現羅盤失靈、鐘表停擺等令人迷失方向的現象。有人曾誤入其中受盡磨難,最后想盡辦法才根據0成一線的原理和水往低處流的自然法則逃出。

7、筵席不少山野菜瓦屋山具有得天獨厚的可食野生動植物資源。這些資源經過科學的人工馴養繁殖和加工,不僅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土特產品,而且已在瓦屋山旅游沿線的賓館、餐廳的餐桌上成為廣大游客的珍饈美味。

8、床上沒有蚊帳蓋瓦屋山森林公園內的玉屏森林度假村、金花橋山莊等景區景點,掩映在柳杉、杉木人工林中,由于柳杉樹會釋放出大量具有驅蚊安神作用的芳香族化學物質,這些景區景點即使在酷熱的夏季也無蚊蟲侵擾,客房內根本無須掛設蚊帳。

9、暮秋時節杜鵑開瓦屋山個別區域分布的杜鵑花,因為恰好生長在日照、土壤、濕熱等條件適宜的小環境內,常常出現繼春季開花后在暮秋時節再次開花的奇觀。1994年11月,四川省旅游局組織的記者考察團來瓦屋山目睹過這一奇景。

10、緣木求魚不奇怪山溪鯢是瓦屋山特有的一種兩棲動物,它外皮絳黑、方頭鰍尾,有四足,模樣與大鯢(娃娃魚)相似,三寸多長,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溪中游弋生活。偶爾也會用足攀援棲息于山溪附近的小樹,人們可以在樹上發現它,所以它又被形象地叫作“腳魚”。

11、三個太陽當空曬俗話說:“天無二日”,但在瓦屋山夏日雨后的次日,間或可見空0現三個太陽,令人驚奇和迷惑。其實這種罕見的天空現象是陽光照射空中水汽產生的折射現象,叫做“幻日”。瓦屋山一帶空氣濕度很大,雨后殘留在空氣中的水汽在陽光映照下就可能形成“幻日”。類似的天空光學現象,瓦屋山還有佛光、圣燈等。

12、懶竿釣魚人不在瓦屋山麓炳靈河稍寬的河道中,常插著一些竹梢向下彎曲的細竹竿,不知者還以為是什么標志桿。原來,它們是瓦屋山腳居民釣魚用的“發竿子”——將串好魚線、魚鉤、魚餌的竹竿,系個活套“繃”在水底,只要魚一吞鉤掙脫活套,具有彈性的竹梢就向上迸發將魚釣住。用這種自動的“發竿子”釣魚,人們可以去做其他事根本無須死守魚竿,只管到時候趟進水里取魚,故這種釣魚方式又稱“懶竿釣魚”或“懶釣”。

13、采藥打筍把“盔甲”戴瓦屋山區的村民總愛穿戴“盔甲”入山打筍、采藥。這里說的“盔”,外觀像古代行軍打仗將士戴的頭盔,它用樹皮縫制的,盔頂中軸有突起的脊棱;“甲”用棕樹葉分成絲條編結,留有許多網孔如獸毛狀的蓑衣。穿戴起“盔甲”,身如刺猬,遇到荊棘竹叢,頭一伸腰一躬就進去了,并且還可用它遮風擋雨。

14、鍬犁耕地比鋤快瓦屋山麓村民常用一種形狀介于鏵犁和鐵鍬之間的鍬犁耕地。鍬犁下部的鍬為鐵鏵,犁把和手柄較粗,犁把靠近鐵鏵處有一根橫木檔穿嵌著犁把,叫做腳柄。用鍬犁耕作,須雙手握住手柄,兩腳交換著踩腳柄,鐵鏵深切入土后再拗翻土壤。該法省時省力,克服了用鋤挖地不深、速度不快的缺點,又非常適用于面積小塊(因地小不能用牛耕或機耕)、有緩坡、較板結的山地。根據鍬犁的形狀和用法,當地人還稱之為“腳犁”、“拗犁”。

15、山巔蓮舞夏日踩瓦屋山的原始宗教除道教之外,也有一些佛教遺風,例如每年農歷五月初一至七月十五的夏季,總有毗鄰瓦屋山的四鄉八寨三五成群,數十上百的朝山香客登上瓦屋山巔,匯聚到鴛鴦池畔或光相寺院,跳起以連續三年為修行期滿的蓮花舞蹈。因為該舞蹈時常出現一個側踩一步回蹬半步的動作,所以又名踩蓮花。

16、古殿留存鐵瓦塊瓦屋山歷史悠久,在明清兩代鼎盛時期,建有過鐵瓦殿、銅瓦殿等“九重十八殿”(據史料記載,明代永樂元年(1403年)瓦屋山僧人澄清主持冶煉鐵瓦2700片,蓋寺廟“鐵瓦殿”,以銅萬斤鑄像于寺)。但隨著時代推移和歷史變遷,昔日的大小殿宇盡毀,如今光相寺還收存著一塊約長二尺、寬一尺的躬背鐵瓦。該鐵瓦的四角各有一便于鐵栓穿釘的小孔。

17、尋古覽勝茍王寨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八面山尋古覽勝區,有茍王寨的密宗石窟摩巖造像和清代農民起義遺址——尖峰寺石城。茍王寨長達800米地段的30龕石窟、94軀形體和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至明嘉靖43年(1564年)的16處題刻,現仍保存完好。尖峰山石城面積40公頃,如今東城門洞和近百米城墻猶存。若你有幸在農歷六月十五日游覽八面山,還能見到每年一次人山人海的朝山會。

18、綠浪接天好林海玉屏森林度假村是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門戶,村內櫻桃湖山莊和梅嶺山莊的數十幢別具風格的小木屋錯落有致地掩映在面積2萬多畝的柳杉和杉木人工林中,有“四川林業第一村”之稱。若非置身林內,人們根本無法從外界發現這些建筑設施。到此村消閑度假或開會療養,總會產生綠浪接天、清新幽靜的舒適感受。對這幅“林海闊天際,萬木風瀟蕭”的玉屏畫卷,恰好可用村中樹樁雕塑上的“綠海探幽”四個字點題。

經濟概況

“綠海明珠”——洪雅縣,“雅自天成”,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處成都、樂山、雅安三角中心地帶,距成都116公里,雅安63公里,樂山70公里。全縣轄26個鄉鎮,幅員面積1948.43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

洪雅是全國生態建設先進縣,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全面禁用有害飼料和化學農藥已近10年,有17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綠色食品發展已初具規模。境內有西南最大的種牛繁殖基地——陽平種牛場,形成了西南地區最大的乳業生產基地——陽平乳業集團,種草面積12萬畝,養殖奶牛1.8萬頭,種草養奶牛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縣域經濟的支撐點;乳制品加工技術全國領先,“陽平”牌系列乳制品享譽海內外。2002年,全縣種茶8.9萬畝、優質水稻12.5萬畝、優質蔬菜5萬畝;竹林面積21萬畝,竹筍產量400萬公斤;生豬出欄33萬頭;兔存欄65萬只,兔毛產量227噸;提供商品家禽684萬只。

2000年,洪雅獲“國家級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殊榮。2001年,縣委、縣政府向全社會發表《綠色食品宣言》,承諾創建無公害示范縣和綠色食品基地縣,頒布《關于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通告》,禁用重金屬、激素、抗生素等含量超標的問題飼料,關閉小紙廠、小煤礦、小鋼廠等污染企業120多家。通過對農田生態環境的系列整治,全縣空氣、土壤、水體三大環境體系經有關部門檢測,全部達到了《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的標準。讓消費者“吃放心糧、食放心肉、飲放心茶、喝放心奶、品放心筍”,食品安全綠色理念深入人心。迄今,洪雅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標志達25個,約占全省的10%。陽平乳業、道泉茶葉、千丘貢米等綠色食品贏得了廣泛的市場聲譽。“道泉”有機茶直銷歐盟。

洪雅縣委、縣政府團結領導全縣人民與時俱進,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一個中心,努力營造良好寬松的投資環境,“兩個文明建設”碩果累累,已率先成為四川省第一個山區小康縣。生態農業、生態旅游、資源轉化型工業已高昂起縣域經濟的龍頭;資源路、小康路、旅游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程控電話、寬帶網絡、光纖電視進村入戶,水電開發蒸蒸日上;發電、采礦、冶金、制藥、建材、化工、竹木加工、乳制品加工、綠色食品加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初露頭角;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今日洪雅,已經是投資興業的樂土。

行政區劃

洪雅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理坐標為東經102°49'——103°32',北緯29°24'——30°00',位于成都、樂山、雅安三角地帶,東接夾江縣、峨眉山市,南靠漢源縣、金口河區,西臨雅安雨城區、滎經縣,北界名山縣、丹棱縣。

HongyaXian

511423

620360

縣人民政府駐洪川鎮

2000年以來,行政區劃變革:

2000年,洪雅縣轄12個鎮、14個鄉:洪川鎮、高廟鎮、余坪鎮、東岳鎮、花溪鎮、三寶鎮、中保鎮、柳江鎮、羅壩鎮、竹箐鎮、止戈鎮、瓦屋山鎮、聯合鄉、天宮鄉、中山鄉、皇城山鄉、漢王鄉、金釜鄉、柳新鄉、新廟鄉、張村鄉、符場鄉、桃源鄉、趙河鄉、吳莊鄉、將軍鄉、吳河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3105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洪川鎮52889止戈鎮20273三寶鎮15373余坪鎮18572羅壩鎮11714竹箐鎮7342中保鎮16338東岳鎮7934花溪鎮16499柳江鎮13881高廟鎮10737瓦屋山鎮8239中山鄉14474將軍鄉19972金釜鄉10082符場鄉11147新廟鄉14355漢王鄉11205聯合鄉6104天宮鄉11238柳新鄉6563趙河鄉6199吳河鄉7325吳莊鄉5024張村鄉3090桃源鄉4486

2003年6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18號)批復同意洪雅縣撤銷吳莊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并入瓦屋山鎮;瓦屋山鎮人民政府駐地由張壩遷至吳莊。

2004年,洪雅縣轄12個鎮(洪川、止戈、三寶、余坪、羅壩、中保、東岳、花溪、柳江、高廟、瓦屋山、槽漁灘)、13個鄉(金釜、新廟、柳新、趙河、吳河、中山、將軍、漢王、天宮、桃源、張村、符場、聯合)。

2005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2號)批復洪雅縣撤銷新廟、符場、金釜、聯合、柳新、天宮、趙河、吳河、張村9個鄉和槽漁灘鎮,擴大8個鎮的行政區域:將原新廟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洪川鎮。洪川鎮人民政府駐洪川。將原符場、金釜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余坪鎮。余坪鎮人民政府駐余坪。將原柳新、天宮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東岳鎮。東岳鎮人民政府駐東岳場。將原趙河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柳江鎮。柳江鎮人民政府駐柳江場。將原吳河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高廟鎮。高廟鎮人民政府駐高廟。將原張村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瓦屋山鎮。瓦屋山鎮人民政府駐吳莊。將原聯合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中保鎮。中保鎮人民政府駐中保。將原槽漁灘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羅壩鎮。羅壩鎮更名為槽漁灘鎮。槽漁灘鎮人民政府駐羅壩。5月12日,眉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洪雅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眉府函[2005]29號)批復內容基本與川府民政[2005]12號相同,不同的是:將原新廟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洪川鎮。洪川鎮人民政府駐洪川,同時增掛洪川街道辦事處牌子。

2005年,洪雅縣轄11個鎮(洪川、止戈、三寶、余坪、槽漁灘、中保、東岳、花溪、柳江、高廟、瓦屋山)、4個鄉(中山、將軍、漢王、桃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大片短视频 | 欧美国产日本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 欧美在线激情 | 99久久99久久精品 | www.久久久|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嫩草 | 91色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av影院 | 欧美福利视频 | 嫩草私人影院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 | 国产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天堂 |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国产大片 | 欧美激情 在线 | 不卡av在线播放 |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在线日本视频 | 韩国av片在线观看 | 羞羞视频网站 |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av亚洲精品一部二部 |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 | 欧美 日韩 亚洲 一区 | 久草资源在线视频 | 青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99中文视频 | 成人精品在线视频 | 伊人一二三区 | 午夜视频黄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 | 免费在线看a |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 四虎影视免费观看 | 毛片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视频免费观看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