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家村位于東接西城街道板橋村、高家村,西和安家村連畔,北依莽塬。104省道從村南橫穿而過,全村共有3280人,732戶,9個村民小組。東北200米處有牛蹄泉,此泉常年流水,水質清澈,含有多種礦物質。全村總面積3340畝,共有耕地2845畝,以小麥、玉米、蔬菜(特別是泉大白菜)種植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
村名來由:相傳在明洪武年間,實行“移民屯田”,當時山西南部因受災害較小,人口稠密,加之外地難民于戰亂期間流落于山西較多,明朝政府在山西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下設移民局,于洪武二、九、二十二年及永樂年間多次移民,當時移入陜西關中人口較多。興平縣當今農村老戶,考其宗大多是從山西大槐樹下移來的。當時來此扎根居住的十幾戶移民中因龐姓居多,故名龐家村。
村民姓氏來源與構成:龐家村以龐、劉、平、張、南姓為主,1954年,因水災等原因有熊、石、劉、項四姓12戶藍田縣龍王廟村村民遷來龐家村。
行政隸屬及演變:清乾隆元年(1736),全縣為1郭5鄉15里,轄136村。龐家歸西鄉安家里管轄 ;民國初期仍沿用清代區劃,1923年(民國十二年),全縣劃分為5區、15里,龐家歸第二區安家里管轄。1950年4月,全縣縮編為8個區,轄84個鄉,龐家歸第五區板橋鄉管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龐家歸燈塔人民公社安家大隊管轄。1983年,改鄉建鎮時,安家大隊解散,龐家直接歸馬嵬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