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興鎮 | 隸屬:正陽縣 |
區劃代碼:411724107 | 代碼前6位:411724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Q |
長途區號:0396 | 郵政編碼:463000 |
轄區面積:約89.9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4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趙廟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清康熙年間,趙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因村內有廟,故名。…[詳細] |
萬安村 | ~201 | 村莊 | 明初,謝、馬、方、魏等十多戶近百余人從湖北麻城遷此定居,為圖吉利,取村名萬安。因正息故道穿村而過,清嘉慶年間設店興集,故名。…[詳細] |
余莊村 | ~202 | 村莊 | 明初,余姓在此建村,名余莊。明屬柔遠里。清屬柔遠保。1921年屬清潔鄉。1932年屬楊店聯保第九保。1945年屬王牌鄉第十五保。1950年屬楊店鄉。1…[詳細] |
路口村 | ~203 | 村莊 | 清初,從呈興店遷此,因此處是通往息縣要道且為交叉路口,故名。…[詳細] |
高莊村 | ~204 | 村莊 | 明末,高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建村,故名。明屬新興里。清屬新興保。1921年分屬永興鄉、善鄰鄉。1932年分屬永興、善鄰聯保。1945年屬銅鐘鄉第九保。19…[詳細] |
四樓村 | ~205 | 村莊 | 清初,邱、吳二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因建有土樓四座,故名。…[詳細] |
吳相村 | ~206 | 村莊 | 清初,吳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名吳莊。清初,相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名相莊。…[詳細] |
屈樓村 | ~207 | 村莊 | 清初,屈姓從湖北麻城遷此筑樓成村,故名。…[詳細] |
盛樓村 | ~208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盛姓從銅鐘大盛莊遷此,名盛莊。后因蓋有樓房,遂更今名。…[詳細] |
永興村 | ~209 | 村莊 | 清嘉慶年間,部分商人由銅陽寺店(今息縣)遷此開店鋪,逐漸形成集鎮,為使之興旺發達,名永興鋪。為區別今永興鎮政府集鎮,群眾簡稱永興。…[詳細] |
小陳村 | ~210 | 村莊 | 清初,陳姓兄弟二人從湖北麻城遷此,兄居南名大陳莊,弟居北稱小陳莊。…[詳細] |
王老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清初,王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名王莊。后王姓另建新村,遂改今名。…[詳細] |
徐楊村 | ~212 | 村莊 | 清初,楊姓從湖北麻城遷此,名楊莊。1950年更為徐楊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清嘉慶年間,銅陽寺店一客商遷此開設店鋪,以永久興旺之意取名永興鋪。
基本介紹:
一、基本情況
正陽縣永興鄉地處淮北平原,位于正陽縣東南部,東與息縣彭店、路口二鄉接壤,西臨開龔路,107國道,北接明臨路。全鄉總面積89.92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245個村民組,耕地86946畝。總人口27158人。
二、經濟特色
主要盛產小麥、西瓜、玉米、花生、大豆等糧食和經濟作物。養殖業以生豬、黃牛為主,林業生產等發展迅速。
三、基礎設施
全鄉村村通有柏油路,油路總里程達65公里。郵電通訊發展迅速,程控電話,移動電話普及,電力資源充足,水資源豐富。
四、數據統計
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1.44億元,財政
歷史沿革:
明洪武年間分屬新興、柔遠2里。
清嘉慶年間名永興鋪,改屬新興、柔遠2保,始有永興之名。
清沿明制。
1921年屬二區。
1945年分屬銅鐘、王勿橋、王店、王牌寺4鄉。
1947年屬王店、銅鐘、王勿橋3鄉。
1949年分屬銅鐘、王牌寺2區。
1956年屬王勿橋、永興鋪2個中心鄉。
1975年成立永興人民公社。
1983年改稱永興鄉。
2009年改設永興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