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古稱“有莘國”,位于陜西省渭南市東北部、黃河西岸。轄11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215個村(社區)和8個城市社區,總人口45萬,常住人口36萬,總面積1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59萬畝。平均海拔721米,年均氣溫11.5℃,降雨量553毫米。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國家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縣、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全國鄉村建設評價樣本縣、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合陽文化積淀深厚。有“伊尹故里·詩經合陽”的美譽。這里安寢著“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嚳,孕育了烹飪始祖伊尹、近代佛教大師印光法師等歷史文化名人,出土了漢隸精品《合陽令·曹全碑》,《關雎》等31篇《詩經》佳作皆出自或描述合陽,東雷上鑼鼓、合陽面花等15項民間藝術列入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合陽提線木偶是長江以北僅存的懸絲傀儡戲。被譽為中國詩經之鄉、中國廚祖之鄉、中國民間文化之鄉。
合陽能源資源豐富。探明礦產資源40余種,煤炭遠景儲量53億噸,探明儲量18億噸,是目前全市唯一具有整裝煤田的縣區。近年來,積極實施工業“雙千一百”戰略,努力打造千萬噸煤炭生產基地、千兆瓦新能源基地、百億級產業集群。全縣煤礦設計產能達到1115萬噸,新能源裝機總容量即將突破1000兆瓦。
合陽工業潛力巨大。全縣共有中小微企業4190戶,其中工業企業25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戶。陜西合陽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15.07平方公里,建成標準廠房28萬平方米、公租房768套、企業服務中心2萬平方米、教育實訓基地8000平方米,目前入駐企業131戶,其中規上企業22戶,共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7項,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有“興隆”乳品、“聚源”油漆、“好家米”富硒小米、“KKK”風動工具等陜西馳名商標,初步形成了清潔能源、現代食品加工、新型輕工和裝備制造三大工業主導產業。
合陽農業條件優越。糧食面積穩定在76萬畝,總產達到25萬噸以上。全縣果業面積61萬畝,其中蘋果25萬畝、葡萄16萬畝,奶牛存欄2.3萬頭,水產養殖2.7萬畝,被命名為中國紅提之鄉,紅提葡萄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13.94億元。是國家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縣、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全國平安漁業示范縣、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陜西現代畜牧業奶牛核心區。
合陽旅游魅力獨具。擁有黃河流域面積最大的溫泉湖泊型濕地、國家4A景區洽川;有儒、釋、道三教合一,天賜福地、秀奪終南的3A福山景區;有全國唯一以帝王命名的武帝山國家森林公園;有融涵養水源、棲息珍禽、田園風光于一體的徐水河國家濕地公園。同時,還有宋代文廟、戰國魏長城、唐代羅山寺塔、宋代大象寺塔、明代玄武青石殿等歷史遺跡20余處。
合陽生態環境優美。縣城建成區面積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萬人。建成天合園、九龍森林公園、金水生態公園、渭北植物園、環城生態林帶、詩經苑體育運動公園等城市公園。全縣林木覆蓋率35.61%,縣城綠化覆蓋率42.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57平方米。2024年,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81天。是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省級低碳近零碳試點縣、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陜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先進縣、陜西省環保模范縣、陜西省森林城市、陜西省綠化模范縣。
合陽區位條件優越。位于黃河之濱,屬西安90分鐘經濟圈,距咸陽國際機場一個半小時車程,是貫穿秦晉的重要紐帶,半小時即可出陜入晉。京昆、合銅兩條高速,108、342、628三條國道,西侯、黃韓侯兩條鐵路穿境而過,交通四通八達,內引外聯十分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