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橋村位于金橋鎮東南方向,東傍上海外環A20高架道路,東南鄰唐鎮新虹村,南臨唐鎮新鎮村,西近申江路,西北緊靠金橋出口加工區,北至金橋鎮陸行村,南北平均1.3公里,東西平均1.2公里,村域面積大部分在外環高架道路與唐陸路之間,村域面積1.55平方公里。唐陸公路在村西部南北縱貫通過,南離龍東大道1.5公里,北距新金橋路2.2公里,金海路2.8公里。縣級河道曹家溝在村境中部南北通過,南通川揚河,北達黃浦江;鎮級河道許家溝境內長0.42公里;村級河道楊家浜西通曹家溝,東至浦東運河,村境內長0.5公里。王家橋村成陸于唐代,時屬江南東道吳郡(蘇州)華亭縣管轄。宋代初年屬兩淅路秀州(嘉禾郡)華亭縣域。按元代建置區劃為上?h高昌鄉第二十二保第4、5圖境內。1938年上海淪陷后,屬上海特別市浦東北區,抗戰勝利后屬上海市洋涇區,仍沿用保甲制。1949年5月17日,村境解放,1950年2月廢除保甲制,設村建制,村境內分別有十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六村共5個小村,隸屬洋涇區陸行鄉。1951年11月土改結束后,大鄉置小鄉陸行鄉為陸行、振南2小鄉,1954年8月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3月并小鄉置大鄉,由8個初級社合并成立新陸第一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隸屬東郊區陸行鄉。1958年9月27日紅旗人民公社成立。嘴角、草屋、沈家宅、唐家宅、龔家宅、西王、孫家浜、滕圈、王朱10個生產隊隸屬浦東縣紅旗公社陸行大隊王家橋生產隊。11月析出顧家、倪家、新宅、瞿張、東張和原新陸三社胡家宅、前馬、后馬、南徐、陸家門10個生產隊,隸屬紅旗公社畜牧部,成立公社畜牧聯合委員會。1960年9月聯合牧場改為地方國營牧場,陸行分場飼料基地。1961年1月,陸行分場、浦東牧場和張橋農場合并成立張橋牧場。1962年1月張橋牧場撤制分建張橋生產大隊和果牧試驗場。1966年4月撤消果牧試驗場建制,顧家、倪家、新宅、瞿張、東張5個生產隊同王家橋生產大隊孫家浜、滕圈、王朱3個生產隊組成王家橋大隊,另劃出王家橋大隊有8個生產隊組建新光大隊。1983年10月王朱生產隊分為王朱東隊和王朱西隊,此后,王家橋大隊有9個生產隊。1984年,撤社建鄉,9月王家橋大隊為王家橋村民委員會,隸屬張橋鄉。1994年5月金橋開發區征田,東張、瞿張撤制,王家橋村有7個生產隊。2000年6月撤二建一,王家橋村隸屬金橋鎮,2007年7月,張家浜楔型綠地項目征田,顧家、倪家撤制,王家橋村有5個生產隊隸屬金橋鎮。1984年9月至2010年12月,建制為王家橋村民委員會時,都是村民自治組織,經過九屆村民選舉產生村委會成員。設主任、委員職務,另設農副、工會、婦女、文教、衛生、治保、共青團、民兵等條線,民主管理全村事務。 2010年底,王家橋村有建制的村民小組5個,戶籍總數503戶,總人口:1567人。歷年,征地動遷撤消建制但戶籍仍在本村的村民小組4個,總戶數:282戶,總人口815人。根據人口普查資料,1982年全村戶籍總戶數445戶,總人口1869人,其中男性863人,女性1006人;1990年總戶數512戶,總人口1850人,其中男性818人,女性972人;2000年總戶數522戶,總人口1373人。 王家橋村1994年前有建制的生產隊(村民小組)9個,有28個自然宅,有王、張、陳、謝、朱、瞿、周、孫等29個姓氏。1994年5月金橋開發征地,同年東張隊張家宅、朱家宅、王家宅、小張家宅和瞿張隊童張家宅自然宅動遷過渡。1997年1月定居東陸新村二街坊及七街坊。2001年5月,上海外環A20道路和綠化帶建設,王朱東隊沈家宅全部和朱家宅部分自然宅動遷過渡,同年4月定居東陸新村六街坊。2002年10月,外環高壓走廊楊楊線動遷,王朱東隊后王家宅全部和王朱東隊朱家宅、陸家花廳、滕圈隊滕家圈部分自然宅動遷過渡。2003年5月定居張橋永建路86弄。2008年11月外環高壓帶50萬伏動遷,王朱西隊王家宅、王朱東隊朱家宅、陸家花廳自然宅全部動遷過渡。2009年5月,定居金楊路1055弄和1155弄。其時王朱東隊村民已全部撤離,王朱西隊存下新村37戶村民未動遷。2007年7月,張家浜楔型綠地和陸行老鎮瞿張隊動遷,顧家隊金、陳、錢家宅,張家宅、顧家圈,倪家隊倪家宅、謝家宅、華藏橋自然宅動遷過渡,部分村民現房定居高行俱進路285弄,部分村民在2010年6月定居萊陽路1443弄或東靖路669弄。瞿張隊瞿家宅、東張家宅自然宅全部動遷過渡,2009年6月定居張橋永寧路33弄。2011年8月上海軌交三線(金海路)停車場項目征地,孫家浜隊孫家浜、曹家宅自然宅和滕圈隊小陳家宅、周家宅、顧家宅、滕家圈自然宅全部動遷過渡。王朱西隊新村有6戶村民動遷過渡。至動遷結束后,王家橋村只有王朱西隊新村一個村民居住原自然宅。王家橋村1984年實際耕地面積1292畝,1994年瞿張、東張、金橋開發區征田后,耕地面積999畝,2001年上海外環A20道路王朱東隊征田28畝,綠化帶征田74.4畝,滕圈隊8.4畝,其時王家橋村耕地面積888畝。至2010年王家橋村耕地面積835畝,耕地面積減少原因主要用于批準村民建房和村民活動室等文明創建用地。解放前,王家橋村以傳統農業為主,種植三麥、水稻、棉花、油料作物,產量低、收入少,農民生活貧困。初級社成立后小部分面積種植蔬菜,供應上海市場,60年代后不種蔬菜。1958年至1964年紅旗人民公社畜牧部時顧家、瞿張等5個隊種植奶牛飼料,以種植玉米(青玉米桿)、紅蘿卜為主。1965年后,王家橋大隊以種植糧、棉、油為主作物布局,隨著耕作制度、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新型農藝科學技術應用和優良品種推廣。農作物產量明顯增長,1977年三麥單產113市斤,1987年小麥單產270.4市斤,大麥單產382.1市斤。,1998年小麥單產318.4市斤。1977年早稻單產631.8市斤,后季稻541.7市斤。1978年早稻單產832市斤,后季稻單產635.5市斤。1987年單季稻942.3市斤。1998年1006市斤。初級社時集體飼養肉豬,1960年始以私養公助為主,1964年以公養私養并舉,1976年大隊建造豬棚300平方米,1979年飼養生豬1653頭,平均每畝地1.05頭。1983年后以私養為主。 1954年初級社時飼養蛋鴨,1956年停養。1979年縣補貼在2個生產隊建鴨棚900平方米,飼養蛋鴨1萬只,1980年又有3個生產隊建棚飼養蛋鴨,1984年蛋鴨收入81471元。1984年后,集體鴨棚承包給個人,私人飼養發展迅速,全村共有12戶蛋鴨飼養戶。肉鴨(北京填鴨)飼養在1968年至1978年各隊相繼飼養,根據各隊工副業發展情況,飼養時間最長的生產隊有10年。1978年始有3個生產隊飼養肉雞,以后逐步轉化為私養為主,到1986年全村有較大規模飼養戶3戶。 1956年高級社時,作價收歸私養奶牛6頭,引進優良品種1頭,到1957年底有大小奶牛24頭。1958年紅旗人民公社畜牧部成立,飼養奶牛200頭。1993年集體奶牛停養后,私養奶牛專業戶逐年增加,到1999年全村有9戶專業戶,飼養量517頭。2002年6月退養,全村無一養牛戶。 1959年,紅旗公社畜牧部統一經營養魚,利用倪家隊園溝,開挖魚塘,培育魚苗,統一放養。1982年在原基礎上開辟精養魚塘,1983年后,大力發展水產業。1984年新宅隊開挖魚塘60畝,1985年顧家15.4畝,倪家17畝,承包給個人放養。王家橋村創辦工業有較好的基礎。1985年3月新陸一社時建土窯2座,年產磚200萬塊。1969年聯合新光大隊、陸行大隊建輪窯。1971年5月轉為公社企業。1968年王家橋大隊開辦紅木雕刻,木模加工場。1974年開辦冷作工場。1977年成立王家橋綜合廠,有冷作、雕刻、木模車間,1978年發展木根、服裝、小五金車間,工業總收入逐年增長。1971年1.76萬元。1978年25.22萬元,1982年36.06萬元。1984年王家橋村開辦玻璃制品廠、金屬打磨廠、金屬構件廠、熱處理加工廠、聯營上海起重工具廠、洋涇工具錨鏈廠,1987年工業總收入212.27萬元。 1992年企業多元化發展,“三資”企業紛紛在鎮村域內建立。1993年后引進合作企業享碧鐘表公司、高士頓鐘表公司、景麗高爾夫游樂村、明麗紅木家俱廠、洋涇西漕綜合廠、天工服裝廠、申楚制衣廠、京豐制衣廠等。1995年工業總產值1.33億元。在發展外企過程中,企業拖欠村集體資金,村級經濟從1998年始衰退,進入低谷。2003年后,村黨支部理順經濟發展思路,加強村級經濟工作領導,加強村級經濟管理,調整村級經濟發展模式,在招商引資引稅工作中有所突破。2010年村屬企業20戶,納稅企業124戶。2006年完成銷售收入7.67億元,稅收入庫1780萬元,村可支配財力450萬元。2010年完成銷售收入26億元,稅收入庫1.9億元,村可支配財力1600萬元。王家橋村在1977年始大隊出資,鋪建村級鋼渣路,以后逐年筑到生產隊,共鋪設14公里。1998年至2003年村、隊水泥道路到戶工程完成,長度9990米,建筑白色水泥路面29016平方米,村投入資金62萬元。2003年至2010年完善水泥道路網絡,拓寬村主道,修建水泥路面9064平方米,村投入資金82.8萬元。改善村容隊貌,整治環境。2003年以來,填土4840立方米,補綠17430平方米,村投入資金80萬元。村主干道王家橋路、申欣路燈光工程,投入資金15萬元。建造公共廁所20所,改建水沖式公廁12座,改擴建垃圾中轉房6座,疏浚整治河道25條。落實民生保障,退休農民養老金每年提高,從2011年每人每月160元,至2004年提高到250元,2007年370元,至2010年提高到590元。暢通就業再就業渠道,解決“4050”就業困難群體就業。2004年以來推薦農村富余勞力上崗348人次。加大社會救助力度,517戶(人次)貧困戶村臨補27.47萬元;25戶(次)困難戶得到鎮村二級定補。教育助學學生33名,助學資金17.04萬元。2010年始考上大學學生每人獎勵2000元。重陽節慰問80歲以上老人,中秋節慰問退休農民640人次,發放慰問金9.65萬元及慰問品。2010年始本村農民亡故人員補助500元。2004年以來,參加新型合作醫療4909人(次)村投入資金55.52萬元。參加農村養老保險1532人次,村投入資金37.32萬元。參加合作醫療的村民每年組織一次體檢。文明創建硬件設施不斷完善,2004年改建重建村級活動中心,村投入資金30萬元。2006年在村東片建造老年活動中心,村投入資金30萬元,建造門球場、籃球場、乒乓房、圖書室、閱覽室等,建造室內外舞池,置辦音響等設施,完善社區健身家園建設。2003年以來,王家橋村被評為“上海市衛生村”、“上海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村”、“浦東新區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科普村”等。由自然村1組成?側丝8390人。其中:本村戶數72戶,本村人口2390人,農保人口311人,鎮保人口1542人,城保人口446人;外來人口6000人。其他人口91人。耕地20.00畝,糧田0.00畝,常年菜田10.00畝,林地10.00畝,魚塘0.00畝,畜禽場0.00畝。我村2012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1200.00萬元,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