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成陸于唐末宋初時期,大概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
后梁貞明元年(915),蘇州太守趙居貞上奏,劃出昆山縣南部、嘉興縣東部、海鹽縣北部,共22個鄉,設置了華亭縣,這是浦東新區政區演化的起點和基礎。
明永樂二年(1404年),夏原吉開浚黃浦江,黃浦江水系開始形成,浦東、浦西才開始真正擁有了方位性含義。
1937年,上海淪陷,日本侵略者在浦東地區成立偽“上海大道市政府”,1938年改為“上海特別市”,浦東地區全境首次隸屬偽上海特別市。
1949年,上海解放后,浦東分屬上海市的高橋、洋涇、楊思3個區;1952年將浦東洋涇區一分為二,劃分為東昌區(西北部沿江地區)和洋涇區(東南部農村地區);1956年東昌區改為市區,洋涇區、高橋區、楊思區3個區合并為東郊區。
1958年10月,撤銷東昌區、東郊區,合并建立浦東縣。
199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開發浦東。
1993年1月浦東新區成立。
2009年5月,為了進一步加強金融、航運二個中心建設,國務院批復上海市《關于撤銷南匯區建制將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的請示》,同意撤銷上海市南匯區,將其行政區域并入上海市浦東新區,形成新的“浦東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