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鎮,位于微山湖北端的南陽湖中,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北依濟寧城區,南靠江蘇豐沛,東鄰孔孟圣地曲阜、鄒城、西通牡丹之鄉菏澤,舊屬魚臺,今屬微山縣。除南陽島外,在空曠遼闊的南陽湖里,零星散落著80多個小島嶼,構成隔水相望的奇特北方水鄉景觀。這里擁有浩渺的南陽湖、清澈的運河,古樸的民風,沿運河而錯落有致的民居,以船代步的葉葉小舟,千頃荷花與藍天、碧水、野鴨、葦草,形成天然的水上游樂園,成為度假休閑的絕妙去處。
南陽古鎮,戰國時期齊國地圖標繪;兗州至湖陵沛北之泗水流域有南陽。正是今之南陽鎮所處位置。
南陽鎮,曾有皇宮所、皇糧殿、關帝廟、火神廟、魁星樓、文公祠、禹廟、不沾地旗桿等30多處名勝古跡,1939年日寇進南陽,大多被毀,魁星樓、楊家牌坊在“文革”期間毀掉。明宣德六年曾在南陽建河橋暑、管河廳和閘官廳,清政府曾在此設守備、管河主簿專管防務、監運稅收,管理運河水閘、接送保護皇糧。皇帝走水路南巡必經南陽,常常在此停居數日,因南是鎮所處的南陽湖為京杭運河的中部,又因南陽鎮北去濟寧南去夏鎮均為一日航程,得此地利,自“漕運新渠”開通后,南陽鎮成了水上運輸和商品交易的交匯點和重要的商埠碼頭。來自南方載滿絲竹白米的漁船、酒船、米船、官船等往來相接,檣桅林立,篷帆遮日。特別是每年從江南船運的100萬擔皇糧經此地北運京城,南來北往的船隊,都停船夜泊在這里,得水運之便,南陽鎮飛速繁榮,民國時期,整個鎮容保留著清代的模樣,鎮內東西、南北兩條大街,還有牌坊、井子、西魚市等小街和東西南北四處商埠碼頭,鎮上房屋多系青石磚瓦和木質結構的古式建筑,有酒樓、茶莊、糧行、客棧、鹽店,還有綢布店、當鋪,商店林立,字號顯赫。熙來攘去的人中,響著軟軟的吳語、硬硬的山東話、道白韻味的京腔,南陽豐富的水產品隨之運往各地,附近物資了在此聚集中轉,時有“小濟寧”之稱。京杭運河的拓寬通航、南北北調工程的實施,為南隉鎮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旅游開發、水產品加工、港口建設、中華壽桃及中花材深加工為為眾多商家投資興業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