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城鎮始建于春秋,原名貝州。宋慶歷八年(1048年),改名恩州。明洪武七年降州稱縣,名“恩縣”,縣城駐地遷至許官鎮。抗日戰爭時期,屬冀南二專署轄地。1956年撤縣設恩城鎮。2000年合并鄉鎮,原十里鋪鄉劃歸恩城鎮管轄。現轄區總面積105平方公里,99個自然村,總人口5.67萬人。恩城鎮位于平原縣城正西15公里處,境內105國道縱貫南北,315、318省道穿境而過,距京滬鐵路和京福高速公路大動脈僅15公里,是通往高唐、夏津、武城、平原、德州""四縣一市""的交通樞紐,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和交通優勢。
恩城鎮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經過幾年來的農業結構調整,不斷壯大財源建設,現已形成了啤酒飲料、木器加工、豆制品加工、塑制品加工、鐵門加工、面粉加工、雞蛋深加工、餐飲服務等八大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民營經濟在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啤酒加工能力達到了32萬噸,木制家俱30萬套,雞蛋1500噸,日處理小麥700噸。1—9月份,全鎮新增民營業戶646家,其中新增私營企業55家,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家,新增個體工商戶591家。液壓機具廠通過ISO9001體系認證,森力啤酒榮獲山東省著名商標。
自小康村創建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把小康村創建工作當作統攬全鎮整個農村工作全局,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改貌的主要舉措來抓,本著“高標準、嚴要求、重實效、爭一流”的原則,以“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農民、建設秀美農村”為主要內容,通過抓“四大建設”,積極推進小康村創建工作步伐,取得了顯著成績。五里、鐵匠等小康示范村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得到了省、市、縣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群眾的普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