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莊
何莊村位于菏澤城西北20公里處,高莊鎮政府駐地東南4公里處,村呈方形,有東西街三條,村西有南北路一條,南接菏東路,北連菏劉路。全村170余戶,600余人均為漢族,張、牛、樊姓居多,耕地800余畝,農機具150余臺套。
村莊簡史
相傳明朝萬歷年間(1573—1619),本市城南何樓村尚書何應瑞看該處緊靠菏劉路官道,交通方便,在此買田地、佃戶并在村西頭打井一眼,建何莊外莊。后何家逐漸賣了田地,但村名延用至今該村解放前后歷屬呂陵六區,解放后1958年劃歸高莊人民公社周莊生產大隊,1979年從周莊大隊分出,至今為南何莊村民委員會。
經濟狀況
村民主要從事農業,人民公社期間,全行政村編為一個生產大隊,下分6個生產隊。改革開放后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科學種田,興修水利;現在農業作業全部實行機械化,糧食生產比較穩定,小麥、玉米單產一般在800斤左右。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勤勞的何莊人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走在家創業與外出打工的致富路子,以種糧為主,兼種棉、桑、瓜、果,并從事養殖業,現村內有大型肉豬養殖場兩處,肉蛋雞養殖戶10家,冬暖式蔬菜大棚近十十個,大部分村民拆舊房蓋新房,有的蓋起樓房,買了轎車及大型農機具。中央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后,免除農業稅,實行種糧補貼,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發展。
現代名人
牛武進,男,漢族,1954年1月出生,0黨員,大學學歷。1972年12月在原菏澤縣人武部應征入伍;1973年1月-1974年10月在39師警備連;1974年10月-1978年1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1978年2月-1993年9月在56111部隊任參謀、警通聯連長、總工程師、代理參謀長、副團職隊長;1993年10月-20028月-原菏澤市外經貿局任副局長;2002年8月內部退養。
張華峰,男,1964年8月出生,大學學歷。1982年9月-1986年7月上海醫科大學學習;1986年7月-至今在北京空軍總醫院工作,科室主任,正師級。
張全義,歷任馬村鄉、小留鎮-,牡丹區畜牧局長。
張連貴,男,1943年3月出生,0黨員。1963年8月-1965年12月任該村小學民師;1965年12月-1975年8月在部隊先后任連長、指導員;1975年8月-1981年8月在菏澤一輕局任保衛干事;1981年8月-1993年3月在李莊集鄉任紀檢書記;1993年3月-2003年3月在李村鎮任政協主席;2003年3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