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汪村
六汪村位于六汪鎮政府駐地,泰薛公路和黃大公路在此交匯,東與膠南市相距19.2公里,西與諸城市相距37公里,南與日照市相距80公里,北與膠州市相距6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村域東西長1.5公里,南北2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340畝,果園120畝。
據《樊氏家族》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樊可城兄弟從云南遷來,在六處水汪(坑)邊立村取名六汪,后來兩兄弟分居,在原村前另立一村,遂有兩個六汪村,該村稱后六汪,后慣稱六汪。該村農歷五、十逢集日。據民國版《增修膠志·疆域》載,自清朝道光至民國時稱該村為六汪集(因逢集而得名)。現該村有居民385戶,1485口人,樊姓居民占70%左右,其他有張、王、劉、李、法、魏、楊、趙、呂等少數居民。
六汪村地處丘陵,歷史上以農業以為主。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突飛猛進,目前,擁有建筑、農機制造維修、面粉加工、面食加工、屠宰加工、水泥預制、商品批發零售、餐飲等個體工商業戶60多家,其他各類個體私營業戶50多家,從業人員達500人。農業生產通過近幾年的結構調整,形成了林業、黃煙、畜牧、蔬菜、食用菌五大支柱產業,現有速生楊500多畝、黑松60畝;蔬菜大棚9個、食用菌大棚6個,平均每個大棚年收入5000元以上;2005年種植花生900畝、黃煙80畝、蔬菜220畝;黃牛存欄400頭,羊存欄300余只,豬存欄640頭,雞存欄1300只。2004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006元。
村莊新貌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全面協調發展。該村全面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100%,對獨生子女戶由集體出資辦理備用保險金。同時開展普法宣傳和“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爭創青島市級“法制示范村”活動,使村民素質不斷提高,村風村貌煥然一新。2004年該村被青島市授予“法制示范村”稱號,多次被膠南市委、市政府和六汪鎮黨委、政府授予“基層先進黨支部”、“文明村莊”、“五個好黨支部”、“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聯系電話:86-0532-82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