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隸屬于泰安市,地處山東中部、泰山西麓,是資源豐富的魯中寶地,聞名中外的肥桃之鄉。地理坐標為北緯35°53′~36°19′,東經116°28′~116°59′。東與泰安市岱岳區接壤,西與東平縣、濟南市平陰縣為鄰,南與寧陽縣、濟寧市汶上縣隔河相望,北與濟南市長清區以山為界。全境南北最長48公里,東西最寬37.5公里,總面積1277.3平方公里。城區位于市內北部偏東,地處濟(南)微(山)、薛(家島)館(陶)兩公路交匯點,北有泰(安)肥(城)鐵路、南有泰(安)肥(城)一級公路經過。1992年撤縣建市,總面積1277.3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辦事處,1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607個村(居)民委員會,總人口96.3萬人,是全國明星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和山東省經濟強縣(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市。
資源特產
肥城資源特產豐富,肥城桃是獨有的寶貴資源,被國家命名為“中國佛桃之鄉”,栽培總面積超過10萬畝,被列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肥城是桃文化的勝地,肥城桃馳名中外,以個大、肉肥、味美而著稱,是歷代皇室貢品,境內種植面積達1O萬畝,已榮獲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最大桃園”的稱號。春季桃花如云似霞,萬樹爭艷,秋季碩果累累,香飄萬里,是真正的人間仙境。美麗的桃花是肥城旅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里的桃花艷而不俗,淡而有味,是觀賞上品。春天,清新的空氣,湛藍的天空,滿園的桃樹,連綿的花海,構成了一個“天然的氧吧”,身處其中,令人心曠神怡,可以盡享大自然的恩惠,領略桃鄉風情。①中央行景區:中央行地處十萬畝桃園的中央,是肥桃的主要發源地。由于水質、土質等條件特別好,中央行里產的肥桃品質最好。這里曾被0中央、國務院“授予農業合作化建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發了榮譽證書,這里的群眾曾先后三次進京給黨中央、毛主席送肥桃,中央行也因此名揚四海,前來參觀旅游者絡繹不絕。②桃源世界:桃源世界是桃花園風景區內的精品觀賞區,有“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之美譽。該景區集旅游觀光、民俗風情于一體。不彩不畫,茅茨土階,取天然之雅韻,樸素濃泊之風情,宛如天工,用“真山真景真空氣”的綠色生態來塑造自身的旅游個性,具有濃郁的山野氣息,是體驗異域民俗,假日休閑的好去處。主要景點有桃花塔、曲徑通幽、趣味橋、觀景閣肥城也是全國和山東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境內主要資源有煤炭、巖鹽、石膏、花崗巖、鉀長石、優質石灰巖和豐富的地熱資源,年產原煤600多萬噸、水泥近200萬噸、鋼材100萬噸,石橫電廠裝機總量126萬千瓦。
事業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肥城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協調進步,成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和山東省經濟強縣。2005年,實現本市生產總值19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23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252.2億元,實現利稅30億元、利潤14.4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96.5億元,實交稅金8.9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07.2和82.9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14億元和15.4億元;儲蓄存款余額77.8億元,增加11.7億元。榮獲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示范市和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民營經濟、公路建設、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稱號,被確定為全省循環經濟、生態市建設試點和“省級園林城市”。
全市各級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世上桃園、和諧肥城”目標,努力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2008年,經濟實力與質量持續提升。預計市內生產總值完成365億元,增長15%。實現財政總收入28.6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4億元,分別增長23.9%和20.2%;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達到80%,提高7.5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下降6.7%,COD和二氧化硫分別減排10%和12%。發展活力與后勁不斷增強。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7.7億元,增長27.5%;實施投資過億元項目58個,其中26個竣工投產。利用境外資金和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43.3%和25.2%。民營經濟增加值和實交稅金分別增長26.4%和47%。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到25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40億元、利稅90億元、利潤46億元,分別增長30%、37%和38%;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企業達到130家,利稅過千萬元的達到110家,分別比上年增加30家和12家。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00家,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1.74個百分
點。建筑業產值增長20.8%,在新一輪全省建筑業十強縣中列第2位。服務業發展被列為全省50個重點城區之一,2個品牌被評為“山東服務名牌”。城市專業街區規劃建設積極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覆蓋到58%的行政村。旅游業發展迅速,接待游客總量超過100萬人次。城鄉面貌顯著變化。城市化水平達到50.3%。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新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3個、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32個,以泰安市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生態市建設任務。全市森林覆蓋率和城區綠化率分別達到35%和39.6%。社會民生明顯改善。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2%。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7271元和15992元,增長19.1%和17%;居民儲蓄余額111.6億元,增長2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7億元,增長23.6%。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中進入50強,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列第66位、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列第30位,跨入全國中小城市最具區域帶動力百強和全省生態經濟十強縣行列;被確定為全國科普示范市、首批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和“平安農機”示范縣,榮獲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縣和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先進縣、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示范縣等稱號。
氣候
肥城市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為2607小時,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2.9攝氏度,無霜期200天左右,平均降雨量659毫米,地貌類型多樣,地質構造優良,結構比較穩定。
地理位置
肥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利,距濟南國際機場80公里,25公里長的泰肥一級路直通京滬、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鐵路支線橫貫東西,西去80公里達京九鐵路,4條省級干線公路穿越全境,市內村村通柏油路、程控電話,電話容量達10萬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