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村村地處皖浙邊陲大洲源,與浙江省淳安縣毗鄰,距歙縣縣城53公里,千島湖76公里,是我省與浙江省交界的南大門,黃山—千島湖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早在1932年就有紅軍活動,1933年成立了“0祝同坦支部”,該地曾發生過土地革命后期的“金竹-”,解放戰爭時期的“火燒祝同坦”,村內有新四軍皖浙支隊副司令員程燦烈士墓、帶花醫院遺址、“火燒祝同坦”烈士紀念碑。2008年,周家村村由原來的周家村、曲木村……。 |
周家村位于梅渚鎮西北面,與中古代胥河相隔,占地面積7.28公里,全村人口共計3052,全村廠礦企業共計4個!鑄鋼廠1個,造船廠1個,服裝廠1個,紙箱廠1個。全村共計年總收入達5萬余元,是本村主要收入。全村有一個黨總支,兩個黨支部,八個黨小組,共計76名黨員,耕地面積4823畝,全村29個村民組,共計戶數837戶!。 |
以駐地周家取名周家村。1956年置周家大隊屬夾溝公社,1976年劃歸永安公社,1983年更名周家村,2007年合并周家村、老街村、劉樓村為周家村,沿用至今。周家村位于永安鎮西北部,現有人口3555人,耕地6800畝,8個自然村,共有黨員102人,下設周家、劉樓、老街三個支部,8個黨小組! |
因當地居民以周姓居多,故名周家,后成為村名。1949年前為龍橋鄉第一保轄地。1951年從第一保析出置為桂花村。1958年,龍門、雙龍兩鄉合建為鹿角人民公社,同時更桂花名齊心并改稱為齊心大隊。1981年以境內地名周家山更大隊名。1984年1月周家山大隊也同時改稱為周家山村。2003年組建周家村,含原周家村、水井村(4、5、6、7組),同時設立周家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周家村……。 |
因境內有周家橋得名周家村。曾名周家大隊周家村,2014年6月,璧山撤縣設區后隸屬之。周家村……。 |
1961年析置馬家公社,轄周家、黎明等9個大隊;1984年4月,實行政社分開,周家大隊更名為周家村,黎明大隊更名為黎明村;2004年10月實行村組建制規模調整,黎明村并入周家村。周家村……。 |
因境內周家槽而得名,地形為槽,住戶多姓周,故名。1953年,成立周家村,隸屬兩坪鄉;1958年,更名為周家區隊,隸屬兩坪公社;1961年,更名為周家大隊,隸屬;兩坪公社;1984年,更名為周家村,隸屬兩坪鄉至今。周家村……。 |
因以周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屬莊浪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周家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周家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周家村……。 |
清末周家人建村,以當時人少村小,故而得名周家。據查,清末周家人建村,因當時人少村小,故而得名周家。原屬中寨局堡子公社,后改名堡子鄉周家村,2005年和原維新鄉合并,現屬維新鄉。周家村……。 |
該村村民以周姓居多,屬周家鎮管轄的村民委員會,故稱周家村村民委員會,簡稱周家村。1958年9月,成立周家大隊。1968年,改稱前進大隊。1971年,恢復原稱周家大隊。1983年9月,改稱周家村村民委員會。周家村……。 |
因周氏居多,莊前有一個深溝,后來老人命名為周家溝。1958年7月為永坪人民公社,1983年6月恢復永坪鄉建制并成立周家村。周家村……。 |
起源于很早以前,為了躲避戰亂,姓周商戶落居于此,救濟了周邊許多窮人。人們為了懷念周姓商戶,給此地取名“周家”。建國初期,屬碧玉區紅土鄉管轄。1958年建立中壩人民公社時,為中壩人民公社周家大隊。1983年3月更名為中壩鄉周家村民委員會。周家村……。 |
因大部分人是周姓,故而得名周家村。1934年保甲制時為白駝鎮25保中的第18保(小泉村);1941年周家為王河鄉第1保轄;1953年為草川區小泉鄉周家村;1961年為小泉公社周家大隊;1965年為太陽公社周家大隊;1986年為小泉鄉轄周家村;2004年1月撤鄉并鎮后,為紅堡鎮轄周家村至今。民國時期為保甲制,1949年初為周家村人民代表大會,1955年至1958年為周家農業合作社,1958年至198……。 |
相傳很久以前為周姓人集聚的地方,故而得名周家。自1981年成立以來,沿用至今。周家村……。 |
本村周姓人氏居住較多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時為西河公社西河大隊周家生產隊,1961年為周家生產大隊,1983年為周家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周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