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國家振興”之意,且負責轄區內村務管理工作而得名。1965年屬高堂人民公社,1983年屬高堂鄉,1992年撤區劃鄉屬孫廟鄉,2008年由白楊村、三關村、郝莊村合并為振興村,屬孫廟鄉。振興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振興村位于孫廟鄉政府東南,全村總人口4317人,黨員78名,耕地面積5600畝,下轄吳廟。申腰,小莊,三里余,蟬莊,等15個自然莊!。 |
振興村位于縣城正南,姑溪河畔有凌云大橋相通,西有青山河與鎮政府相望,東靠花山同永寧村、芮港村接壤。圍成的三角平原土地肥沃,人杰地靈。占地6.97平方公里,總人口3700人,管轄6個片,1068戶居民。耕地面積為335公頃,水面面積為27公頃。有11個供電臺區,兩所小學。為振興村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 振興村現有2家村辦企業,3家個體私營企業,21家個體工商戶,2180個勞動力……。 |
因希望此地經濟發展振興旺盛,故得名。1956年屬泥河公社謝街大隊;1958年為泥河公社新莊大隊;1983年為泥河鄉新莊村;1989年為泥河鎮新莊村;1993年為泥河鎮振興村。振興村概況 我村委會是1994年成立的新建村,位于潘二礦偏西北部,由潘二礦首采塌陷區搬遷而至,全村有農戶468戶,人口1786人,耕地面積2100廟,緊靠225省道,鄉村公路中楊路穿村而過,交通方便,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
振興村概況:振興村于2000年由原飛里、白米、十里三村合并而成,東接十字,北鄰南豐,為集鎮所在地,飛畢路、跑飛路分別自東西、南北方向穿過,總面積13.8平方公里,轄37個村民組,耕地面積4659畝,其中水田3942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茶葉、西瓜等。振興村黨總支部下設兩個支部,分別是振一支部和振二支部,共有黨員91名! |
振興村位于潁上西南部、黃淮平原南端,屬沿淮地區,地形為東、南高,西、北低,地勢平坦、開闊、高差較小,地面標高一般在海拔26.5m左右,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5.2℃,歷年最高氣溫41.5℃(1953年6月20日),歷年最低氣溫-20.2℃(1969年2月5日),多年平均無霜期22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889mm(1954年——2006年),平均……。 |
因村民寄予了振興村莊之意,又因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明代洪武年間為定遠縣集善鄉杜集里;清朝道光年間為定遠縣西鄉荒沛橋保;1942年成立說法寺鄉;1949年1月為定遠縣沛河鄉;1952年建碩法村,后更名為說法村;1958年成立定遠縣沛河公社,說法大隊屬之;1965年境域劃屬長豐縣;1968年沛河公社劃入“三忠”公社,說法大隊屬之;1970年4月復置沛河公社,說法大隊屬之;1983年4月沛河公社改沛……。 |
其寓意為振發興舉,增強活力,故名。自1992年設立起,沿用至今。振興村:位于旱河路東側。……。 |
振興村,解放時屬綦江縣隆盛鄉第九保。1951年4月,改保為村,改甲為鄰,第九保改為振興村(以振興寺得名)。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時改村為生產大隊。1980年實行政社分開,振興大隊復稱振興村。1984年4月,振興村管理委員會改為振興村民委員會。2001年8月13日,撤銷集合村,并入振興村。全村轄碾田壩、張海灣、大院子、中壩、學堂、大竹灣、黃家嘴7個村民組,現有總人口數3108人,農戶830戶;……。 |
南安市羅東鎮振興村位于“泉州市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的羅東鎮的西部,東與蔡厝村緊鄰、西與泉州山美水庫相接、南與羅溪村毗連、北與南安市九都鎮交界。振興村歷史悠久,舊社會稱埔頭四甲,民國年間分為仙臺保和沙堤保,現村民中有三個姓氏,即黃、方、吳三姓,黃氏又分為埔頭四甲和五甲人,黃氏四甲人占該村人口的90%以上。1922年,辛亥革命志士、四甲溪沙人黃禮隆先生創辦振興小學,從此,仙臺保和沙堤保人才輩出! |
振興村是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秦川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0171102212。 |
據說因希望村莊強盛、興盛,勵志之意得名。故名。1955年建社時叫振興農業合作社,1978年為振興大隊,1983年為為板子村合并供為板子鄉改為振興村,1999年改稱振興村委會。振興村……。 |
振興村地處獅嶺城區的北面,有21個經濟社,面積約14.25平方公里,東至益群村,西至前進村,北面環山。主要交通有金獅大道、山前旅游大道東西走向;盤古路、振興路、陽光路、寶峰路南北貫通。振興村常住人口6341人,1271戶,流動人口約5萬人。振興村主要姓氏有邱、鐘、馮、畢、練、黃、鄒、王、巫、藍等。該村經濟發展主要以工業為主;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個體經營,房屋出租;現落戶該村企業有460多家;其中較……。 |
振興村是廣西崇左市大新縣雷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1424102214。 |
因舊心北鄉成立,以大力發展,使興旺強盛之意,定名為振興村。宋代建村。1954年屬心北鄉振興片。1960年改振興大隊。1984年改稱振興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稱振興村公所。1995年復改稱振興村村民委員會。振興村……。 |
1981年取“振興精神”之意設立振興大隊,故名。1949年前屬北區,1949年后屬國營馬嶺農場。因西津水電廠于1958年至1964年6月建成發電,電廠蓄水,水位升高,耕地房屋受淹。1970年從原石塘、云表公社搬遷到此定居,設立東方紅公社第六大隊。1981年,更名為振興大隊。1984年稱振興村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稱振興村公所。1995年改稱振興村村民委員會至今。振興村地處馬嶺鎮東北部,距鎮政府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