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樟邊、半山兩個自然村合并而來,在兩村中各取一字,故名為“樟山”。設立村民委員會后,即“樟山村村民委員會”。明、清屬十六都。民國時期設樟山保屬白臺鄉。1950年屬第一區白樟鄉。1957年設樟山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設樟山大隊屬紅旗公社。1959年屬白樟公社。1984年改稱樟山村委會屬白樟鄉人民政府。1993年實行撤鄉建鎮制后,屬白樟鎮人民政府至今。樟山村……。 |
樟山村位于臨江鎮西北側,與永興鎮交界,全村有12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村,316戶,1262人,村兩委干部5人,全村黨員31人,全村村域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80畝,林地面積8898畝,2011年全村社會總產值6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60元。樟山村兩委在認真抓好經濟發展同時,始終把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放在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從抓整治、抓改造、抓創新、抓建設,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取得……。 |
因村位于樟山嶂,取名樟山村。明代至清代,屬歸善縣平山司高坑約;民國26年(1937)屬惠陽縣第四區高坑鄉;1949年12月建制名稱為九和村,屬惠陽縣平白區高河鄉;1951年歸為惠陽縣白花區昂湖鄉;1958年10月稱樟山大隊,屬惠陽縣白花公社;1961年6月屬惠陽縣平山區白花公社;1963年2月屬惠陽縣白花公社;1965年7月屬惠東縣白花公社;1983年稱樟山鄉,屬惠東縣白花區;1987年3月改為樟……。 |
樟山村委會 是一個革命老區村委會,位于塘綴鎮的南面,總人口5892人,1238戶,總面積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850畝,其中水田面積2300畝,坡地面積550畝,有林木500畝。下轄6條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外出務工經商600人,人均收入600元,轄區內有張炎將軍故居景點,有吳川市屬中學一間,有小學三間;北面是梅塘公路,中間有一條南北貫通的村巴快道,交通十分方便。樟山村委會屬丘陵山區,農業以種……。 |
“樟山”指樟山自然村,因建村樟樹茂密處,故名。1949年前屬梅港鄉。1950年屬赤嶺鄉。1956年屬金埠鄉。1958年屬上游公社,以駐地得名樟山大隊。1959年屬金埠公社。1962年屬梅港公社。1984年更為樟山村民委員會,屬梅港鄉。樟山村……。 |
村子后山有幾棵古老的樟樹,故名。1958年成立樟山大隊。1984年,由樟山大隊改置為樟山村民委員會,屬吉安縣樟山鄉管轄。1987年5月,樟山鄉劃歸吉安市(縣級吉安市)。1996年11月,撤鄉建鎮改屬樟山鎮管轄。2000年,原縣級吉安市改為吉州區,屬吉州區樟山鎮管轄。樟山村下轄10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465戶,計1850人,村民以種植業為主。樟山村林地面積2629畝,耕地面積1600畝。現兩委……。 |
聚落位于一條小溪水之發源處,俗稱水源塢,因方言諧音訛傳為水牛塢,村以此名,1994年根據村民要求復名水源塢。又因村址位于障山北麓,2013年村規模調整時將村名更名為樟山村。明清時期屬懷義鄉昭慶里廿四都陶字莊。民國廿九年(1940)屬象山鄉7、9保,三十六年(1947)屬象山鄉7、10保,1950年為溪口區大橋頭鄉1、3村,1956年建幸福、三聯高級社,1959年稱大橋、古塘生產隊,屬大橋管理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