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楊家大院而命名。自1983年該村命名以來,該名一直沿用至今。楊咀村……。 |
早期以來,居住人姓楊,住在山嘴背后,俗稱楊家嘴哈,后更名為楊咀村。1962年居于大橋公社楊咀大對,1985年設喜集鄉,楊咀村村民委員會屬洛峪鄉管理,2004年撤鄉改鎮屬洛峪鎮延用至今。楊咀村……。 |
因當地楊姓人居多,且地處溝邊咀梢,故改名楊咀村。中華民國時期,屬太昌鎮第九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寧縣第十二區(和盛)第八鄉(太昌);1958年成立楊咀大隊,屬和盛公社新莊管理區太昌鄉,1962年,屬太昌公社太昌鄉;1983年政社分設時更名為楊咀村,屬太昌鄉;2015年12月撤鄉建鎮,屬太昌鎮。楊咀村……。 |
因地處蒲河東岸峁咀加之楊姓居多,故而得名楊咀,因村民委員會坐落于此,故名。1965年與胡同大隊合并,稱楊咀大隊。1979年與胡同分社,轄高坳、楊莊、劉塬、曹川、馬頭坡、唐嶺、店門七個自然村。1983年12月肖金公社改鄉時更名為楊咀村民委員會,該名稱沿用至今。1949年以來無固定辦公地點,1980年村部設在高坳,1998年遷于楊莊至今。楊咀村……。 |
楊咀村是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龍臺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0524109210。 |
清朝乾隆年間有楊姓人氏搬遷此山咀居住,故名。1958年稱向陽大隊。1983年改稱楊咀村民委員會。2010年劉楊村并入楊咀村民委員會至今。楊咀村……。 |
楊咀村是湖北省天門市漁薪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29006105999。 |
清朝中期,楊姓人遷此一嘴形陸地定居,故名,后引為村名。清光緒元年(1875)屬沔陽州南鄉,1932年屬沔陽縣四區汊河鄉,1949年屬沔陽縣十六區(汊河),1951年屬洪湖縣四區楊嘴鄉文家新嘴、陳家峰口、楊嘴村,1958年屬沙口公社楊嘴管理區二、四、五大隊和三八湖漁場,1961年屬洪湖區楊嘴公社楊嘴、四、五大隊和三八湖漁場,1975年屬洪湖公社楊嘴、新嘴、乘風大隊和三八湖漁場,1984年屬洪湖區楊嘴……。 |
楊咀村是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港新區辦事處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區劃代碼為420115405201。 |
楊咀村地處郎君鎮西南方向、與漢川市麻河鎮相鄰,有耕地面積910畝,6個村民小組,349戶,總人口數1556人。全村現有黨員22名,設立黨支部,現有兩委干部3名。經濟狀況:以養殖業和蓮藕種植為主,湖面承包作為集體經濟重點,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1萬元,人均純收入6700元。社會事業:2006年投入24萬元打機井一口、建水塔一座、水網改造;2007年10月,總投資13萬元,修建村級活動室;2008年,投……。 |
楊咀村位于新洲區陽邏街東北部。全村耕地面積1325畝,養殖水面290畝,版圖面積面積2平方公里;楊咀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歷來是商賈、交通要地。人口現狀:村民小組1個,戶數120戶,人口總數352人,黨員總數13名,外出務工90人。其中農村低保戶13戶,27人,貧困戶7戶,19人,五保戶3戶3人。村級組織:村黨委班子成員3人,黨員19人,其中入黨積極份子3人,60歲以上老黨員7人,37歲以下年……。 |
楊咀村南抵陽邏開發區,北靠倉埠街楊裴村,東與南湖村毗鄰,西與康樂村接壤,交通便利。全村版圖面積約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00畝,總人口512人。林地面積220畝,精養魚池1200畝。村民收入主要來源于打工、種、養殖。人口現狀:全村7個村民小組,7個自然灣,106戶,黨員24人。村級組織:村黨委班子成員3人,黨員3人,其中入黨積極份子2人,60歲以上老黨員9人,37歲以下年輕黨員15人。村民委員……。 |
楊咀村:楊咀村地處總崗山,距漢王鄉政府5公里。東與建設村交界,南與聯合村相連,西與雅安市合江鎮接壤,北與雅安市紅巖鄉為鄰,屬于深山丘區。由原水井村、楊咀村合并而成。轄5個村民小組,311戶,1086人,黨員50名。主導產業為茶、林、竹,占農民收入的85%以上。其中,茶園面積4778畝,林地面積4200畝,竹子面積2403畝。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63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