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口村是廣西百色市隆林縣者保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1031203205。 |
丫口村位于中營鎮人民政府南部,距鎮政府26公里,耕地面積1395.75畝,與花貢鎮交界,全村地理環境呈梯形由上而下,由于海撥高氣溫低,糧食畝產不高,全村所轄8個村民組,總人口986人,其中勞動力417人。2008年11月啟動丫口村至兔場坪的公路建設,現已基本完工通車,使丫口村4個組能夠通車,但還有幾個組的群眾沒有解決人挑馬馱的現狀,全村無學校,基礎設施落后。人民群眾以種植、養殖為經濟來源,人均純收……。 |
丫口村位于興發鄉東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平均海拔1920米以上,年降雨量950毫米,無霜期7個月,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總面積為2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00畝,荒山草坡面積4500畝以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適宜發展畜牧養殖業項目,境內蘊藏有大量的鐵、鋅等多種礦產資源,居住著漢、苗、彝三種民族,轄丫口、巖腳、核桃3個村民組,共254戶1208人,其中勞動人口512人,占總人口42.38……。 |
丫口村位于赫章縣羅州鄉西部,轄區面積 平方公里,東接龍科村,南接大寨村,西接還路村,北接營興村。其中耕地1480畝,荒山荒坡1009畝,林地720畝,境內山高坡陡,地形破碎,陡坡占全村耕地的71%以上,全村總共4個村民組,257戶,1372人,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數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1%,基本通公路組1個。本村處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特征,冬季冷涼,夏季溫涼,年溫差……。 |
因本村地處兩山包之間的丫口得名。清朝為妥上管轄;民國為妥甸鎮;解放后1950年為妥甸區丫口鄉;1958年屬妥甸公社,1964年為丫口公社;1965年為丫口大隊;1984年為妥甸區丫口鄉,1986年為丫口辦事處;2000年改為丫口村委會,至今。丫口村……。 |
1963年由邦丙鄉劃分組建,稱丫口鄉,屬四區;1969年稱永進大隊,屬永忠公社;1972年稱丫口大隊,屬南榔公社;1984年稱丫口鄉,屬邦丙區;1988年稱丫口村公所,屬邦丙鄉;2000年稱丫口村民委員會,屬邦丙鄉至今。丫口村……。 |
丫口村是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小勐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30923102203。 |
因轄區內丫口街得名丫口。1957年前屬新平縣和平鄉,1957年劃歸鎮沅縣者東區仍名和平鄉,1958年冬為和平管理區,1961年為和平小公社,1962年4月因與文龍區和平公社重名,更名為丫口公社,1968年為丫口大隊,1984年春改為丫口鄉,1988年3月為丫口行政村,2000年12月村改委改為丫口村民委員會,2012年12月28日,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和平鄉,設立和平鎮,為和平鎮丫口村民委員……。 |
以轄區內丫口寨作村名。1957年以前稱龍潭區丫口鄉;1958年幷稱龍潭大管理區;1959年成立丫口管理區;1961年并入文武公社稱丫口隊;1962年稱丫口小公社;1966年稱丫口大隊;1984年改稱丫口鄉;1988年改稱丫口村;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稱丫口村民委員會;2013年撤鄉設鎮,改稱文武鎮丫口村民委員會至今。丫口村……。 |
1950年至1957年稱第五區丫口鄉,1958年至1962年稱平掌公社丫口管理區,1963年至1967年稱第十區丫口公社,1968年至1983年稱平掌公社丫口大隊,1984年至1986年稱平掌區丫口鄉,1987年稱平掌鄉丫口村公所,1999年改為丫口村民委員會。丫口村……。 |
1951設立丫口鄉,屬羅布古區(九區)轄。1954年丫口鄉屬羅布古(四區)轄。1955年丫口鄉屬樂業區(四區)轄。1970年成立丫口大隊,屬樂業公社轄。1984年撤丫口大隊,設立丫口鄉,屬樂業區轄。1987年8月1日撤丫口鄉設立丫口村公所,屬樂業鄉轄。2000年6月成立丫口村民委員會,屬樂業鄉轄。2006年撤羅布古鎮、樂業鄉,合并新建樂業鎮,丫口村委會屬樂業鎮轄至今。丫口村……。 |
丫口村:位于勐捧鎮西北部,轄區面積52.17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降水量950毫米,年均蒸發量1561毫米,年平均氣溫16.8℃,四季無霜,下設10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538戶農戶2580人,以漢族、苗族等民族雜居為主,有水田492畝,旱地3339畝,糧食總產量519噸,人均占有糧食126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785.87萬元,人均收入1993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