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鄉西寨村位于紅星鄉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轄6個自然村(寨侖、西垅、新村、官橋、后門坪、天池頭)、12個村民小組,共286戶,總人口823多人,其中黨員24名,女黨員4名,35歲以下黨員3名。全鄉共6910.2畝,其中耕地面積1187畝、林地面積5018.8畝。通村公路總長9公里,路面硬化3.0公里。西寨村虹樹尾處新建1片集中造福搬遷小區,總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長200米×寬70……。 |
西寨村概況沙河鎮西寨村是原顧莊、西寨兩村合并村委會新成立的一個村,地處縣城西南,高速公路連接線橫穿全村,全村有12個合作社,533戶,1822人,黨員77名,十個黨小組,耕地3100畝,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2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70元,近年來村兩委會,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形成了以玉米制、草畜、林果、蔬菜、勞務輸出為主的五大產業,新農村建設,二三產業發展速度較快,農民收入穩步……。 |
古稱營里頭,遺址在今西寨中心小學東北百余米處川原地帶。堡寨面積十多畝,有四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全平整為耕地。明代安定縣志不見載其名。清順治初年,米喇印領導的回民起義軍以內官營為指揮部,這里是進取渭源的古道必經地。官府或筑堡屯軍攔擊義軍并防守之。因在城區西南近40里建寨,故以西寨相稱。1958年為定西縣香泉公社西寨大隊,1984年更名為定西縣香泉鄉西寨村,2005年更名為安定區香泉鎮西寨村,2018……。 |
解放前屬田陽鄉,解放后設西寨鄉。土改時屬西寨區和西川區所轄,公社化后命名為西寨公社。1983年改設西寨村委會并由西寨鎮命名并報縣政府審批得名。西寨村……。 |
因村莊處于鄭家寨子和西河大隊相鄰,故取名為西寨村。民國初期沿襲清制,武威縣的行政管理區按水系劃分為六個渠,即黃渠(黃羊河水系)、大渠(雜木河上游)、雜渠(雜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懷渠(西營河上游)、永渠(西營河下游)。民國24年(1935),將六個行政管理區劃分為2個鎮、12個鄉,屬大河鄉大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大河區管理。1956年撤區并鄉時屬中畦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大……。 |
西寨村原名西鵓鴿堂村,據歷史傳說,有復姓鵓鴿的將軍西征匈奴,建立鵓鴿軍營,以屯糧作為糧草儲備地,東寨、西寨作為守備營,戰后,其殘、弱士兵留居至此,建立村落取名東鵓鴿堂村與西鵓鴿堂村,地名流傳至今。1949年屬洪水區,1952年屬海林區,1958年9月屬東方紅人民公社,1962年屬民聯公社,與屯糧、東寨、王郎合稱屯糧大隊。1975年與屯糧、東寨、王郎分開,形成西寨村合作經濟組織。1983年屬民聯鄉,……。 |
相傳此地有營寨而無城堡,營寨乃紅山堡駐軍秋防期間的臨時建筑,主要設防從紅山口、瞿家口出山擄掠的番夷。1949年前屬河西鄉第九保;1949年10月建政時屬河西區(8區)西坪鄉(9鄉)二、三行政村;1954年5月隨鄉劃歸新立的小廟區(11區);1955年11月撤區并鄉時隨鄉并入紅山鄉,建“永聯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9月為“紅山公社西寨大隊”;1961年6月劃歸新立的“紅山公社”;1966年11月……。 |
合作化時期建“四一”高級社,公社化后為大隊,1962年更名西寨大隊,1968年更名“紅旗”大隊,1972年恢復原稱西寨大隊;1983年由西寨生產大隊改稱西寨村民委員會。西寨村……。 |
1951年設西寨鄉,屬東界區。1958年設西寨大隊,屬東界公社,1983年稱西寨鄉,1986年稱西寨村委會,1990年稱西寨管理區,屬所城鎮,1999年稱西寨村委會,沿用至今。西寨村……。 |
西寨村是廣西玉林市興業縣蒲塘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924106212。 |
西寨村是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羅家屯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227104217。 |
因該村位于偏店之西,故稱西寨。明初,蘆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張姓從境內更樂村遷來立村。西寨村……。 |
原為一名西寨,因東鄰一土寨而得名。后人根據兩村所占位臵,以東、西二字冠之。西寨村……。 |
西寨村是河北省邢臺市沙河市蟬房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582204234。 |
西寨村是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老官寨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130535104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