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趙氏6弟兄從山西大槐樹遷到遠門鄉趙家渠子,又遷到現在的下趙和上趙,故名。1949年隸屬于秦安縣;1954年3月劃歸清水縣,隸屬于清水縣遠門區;1958年隸屬于新化人民公社土門管理區;1965年為土門公社下趙大隊;1984年為土門鄉下趙村民委員會至今。民國時期為保甲制,1949年初為下趙村人民代表大會,1955年至1958年為下趙農業合作社,1958年至1980年為下趙生產大隊,1983年至今為下……。 |
崗趙村一部分人遷此建村,因位于崗趙村南邊,故名下趙。因村民委員會位于下趙故名。1947年成立農民協會,屬黃家鄉。1951年冬改稱農民委員會,屬黃家鄉。1958年改稱下趙生產大隊,屬大營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下趙村民委員會,屬大營鄉。2011年屬大營鎮至今。下趙村……。 |
因原下趙塆位于境內(于1980年全部遷至南村白門樓塆),在當地頗有名氣,故而得名。“下趙”即原下趙塆。明、清時期隸屬于安樂鄉。民國時期隸屬于第二區。1930年4月至12月紅色政權期間隸屬于復興區。抗戰時期隸屬于梅川區。1943年復屬于安樂鄉。1952年隸屬于第九區。1958年9月成立下趙大隊,隸屬于紅星公社。同年12月隸屬于梅川公社。1961年隸屬于梅川區。1975年隸屬于橫崗公社。1984年全縣……。 |
原屬隆德縣,1942年劃歸西吉縣興平鄉,1949年屬將臺區七鄉(貫太),1958年成立下趙大隊屬王民公社,1985年改為村委會,歷史沿用至今。下趙村……。 |
1958年公社化時以駐地命名下趙大隊,1967年更名陽光大隊,1972年恢復原名,1984年政社分設改為下趙村村民委員會。下趙村……。 |
據《臨海趙氏宗譜》載,明永樂年間,趙匡胤十五世孫趙順侃(1364-1439)由黃巖北游,至臨海西鄉之居溪,見其地山清而水秀,于是定居于此,立村耕讀。因附近各村均有趙姓人居住,原有上趙、下趙之分,后上趙消失。下趙村建國初為居溪鄉下趙村,1956年為下趙高級合作社,屬居溪鄉,1958年建立下趙生產隊,屬居溪管理區,1961年改為下趙大隊,屬沿溪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稱下趙村,屬居溪鄉,1992年改……。 |
民國時期,屬東嶺鄉。新中國成立之初,建立村政權和農會,屬方巖區壺坑洞鄉;1958年公社化時屬龍山公社柏巖管理區,1961年改為柏巖人民公社,屬柏西大隊;1983年,人民公社變更為鄉,1984年稱下趙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柏巖鄉并入龍山鎮,2006年原龍山鎮下設的柏巖管理處劃歸西溪鎮管理,民委員會一直歸屬西溪鎮管轄,沿用至今。下趙村……。 |
1962年,分石牛大隊,成立趙村大隊。1983年11月,建趙村村委會,屬石牛鄉。1992年5月下旬歸屬碧湖鎮。2013年改稱下趙村村委會。下趙村——位于碧湖鎮北部,東靠石牛村,南與下堰村、泉莊村相連,西與白橋村郎奇村相連,北與白口村相連。現有村雙委成員7人,黨員25名,村民小組10個。全村由1個自然村組成,村域面積1275.9畝,其中耕地面積984.3畝,總人766人,村民以外出務工、經商和種植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