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三國時,司馬懿曾在此設置兵營,規模不大,人稱小營盤,亦稱校尉營。爾后,有桑、王兩姓到此居住,相繼又有張、劉、馬等姓遷入,聚集成村,取村名“小營”。1950年屬溫縣二區。1955年屬西招賢中心鄉。1958年成立小營大隊,屬祥云鎮公社。1962年屬招賢公社。1983年改小營村民委員會,屬招賢鄉。小營村……。 |
明代,屬獲嘉縣駐軍在修武境內設置的軍營,因規模較小,稱之為小營。清代,雖不再實行屯兵制,但小營仍歸獲嘉管轄。1930年,河南省國民政府將小營村劃歸修武縣管轄。1958年,設立小營生產中隊,屬修武縣人民公社郇封生產大隊。1960年,隨修武縣并入焦作市,屬郇封管理區。1961年,成立小營大隊,屬修武縣郇封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小營大隊,設立小營村民委員會。1996年,屬小營工貿區。小營村……。 |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張氏始祖張成美以請難有功,官居百戶,賜由于此,曾在此設衙扎營,得名官莊營,1948年后,因村較小更名小營。1958年建小營生產大隊,屬中和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小營村民委員會,屬中和鄉。1992年屬中和鎮。小營村……。 |
傳清代戰亂之時,曾在安營駐兵,駐兵人數較少,故名。另晉王為起用介子推,出師綿山寺,途中曾在此安營,故名。1949年屬仇樓鄉。1955年屬仇樓中心鄉。1957年隨陳留縣并入開封縣。1958年成立小營生產大隊。1961年屬仇樓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小營村民委員會,屬仇樓鄉。1999年屬仇樓鎮至今。小營村……。 |
因聚落小于張官營得名。明嘉靖三年(1552)屬大寧鄉。清嘉慶元年(1796)屬簡里。1943年屬魯山縣張官營鎮。1949年屬魯山縣前城鄉。1956年屬魯山縣張官營中心鄉。1958年更名為小營大隊,屬魯山縣張官營公社。1961年屬魯山縣張官營區前城公社。1983年更名為小營村民委員會,屬魯山縣張官營鄉。1989年撤鄉建鎮,屬魯山縣張官營鎮。小營村……。 |
小營村是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10421105208。 |
原為古代屯兵之地,營區較小,后百姓移居成村,故名小營。1958年公社化,為車站區紅旗公社小營大隊。1968年為東郊公社小營大隊。1983年為東郊鄉小營村民委員會。2003年調整安陽市區和安陽縣行政區劃,改屬安陽市北關區彰東街道,為小營村民委員會。2014年以來,隨著城市框架擴大,小營整體拆遷,開發為“朝霞人家”小區,但仍保留小營村民委員會。小營村……。 |
碑載:明代,周姓從懷慶府北關遷此建村,得名懷慶小營。后簡稱今名。1946年為小營村公所,屬輝縣第六區。1956年為小營農業合作社,屬峪河中心鄉。1958年為小營大隊,屬峪河公社。1983年為小營村民委員會,屬峪河鄉。1988年屬峪河鎮。小營村……。 |
岳飛北上抗金時,曾路過此地安營扎寨,營寨面積較小,后人在營寨附近聚居建村,故名小營。因村民委員會位于小營故名。1948年成立窮人協會。1949年改稱農民協會。1952年改稱農民委員會。1958年改稱小營生產大隊,屬莊頭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小營村民委員會,屬莊頭鄉。2013年屬莊頭鎮至今。小營村……。 |
小營村位于陸營鎮西部,由小營、馬莊兩個自然要組成,共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36人,耕地面積2700畝,這里土地肥沃、民風純樸、文化積淀深厚,是精耕細作式農業經濟的縮影。小營村目前的經濟發展,仍以農業種植為主,每年小麥種植面積約為1800畝,種植棉花約600畝,其它農作物約300畝,年人均純收入約1900元。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小營村社會穩定,村級組織凝聚力、戰斗力較強,爭取今后往第三產……。 |
傳曹操北征時,路過此地安下兩個營盤,一個前營、一個后營,故名。1952年屬城關區。1955年屬城關中心鄉。1957年隨陳留縣并入開封縣。1958年屬五愛人民公社。1961年屬陳留人民公社。1962年成立小營生產大隊,屬陳留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稱后小營村民委員會,屬陳留鄉。1986年屬陳留鎮至今。小營村……。 |
相明洪武二年(1369),鄧愈,湯和在此地屯田帶兵,但士兵數量不多,故稱小營。“營”當為駐軍之處。清乾隆年《安陽縣志》載有小營。1949年后小朝和小營合并成立營朝村。1958年成立營朝生產大隊,屬瓦店公社。1984年成立營朝村民委員會,屬瓦店鄉。1992年兩村分設,建小營村民委員會,屬瓦店鄉至今。小營村……。 |
明代,陳氏始祖陳胤為明代的一位將軍,當時屯兵馬再次,以兵營名稱西興營之稱。卸甲古歸田后帶領王、徐兩名仆人定居于此,兵營更名為陳家營,沿用至1916年,后更名為陳小營。1958年建隊,稱陳小營大隊,屬延津縣焦虎公社。1962年回歸滑縣,稱陳小營大隊,屬滑縣焦虎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稱陳小營村民委員會,屬滑縣焦虎鄉。2014年撤鄉建鎮,稱陳小營村民委員會,屬滑縣焦虎鎮。小營村……。 |
傳說明太祖四子朱棣與建文帝之戰時,曾軍隊扎小營于此,故取村名為小營。1958年成立小營大隊,屬紅渠公社。1984年改為小營村民委員會,屬施庵鄉。1995年屬施庵鎮。小營村位于鎮東南部,距鎮政府8公里處。南鄰前高廟鄉,北連大營村,東隔澗河與唐河縣郭灘鎮李莊村相望,西與冀崗村接攘。東西寬2公里,南北長3.5公里,面積6平方公里。轄7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817戶,3127人。……。 |
據碑文記載,漢代有一府官將領,安營于此。后落戶成村,因村較小,故名“小營”。1958年建隊,稱小營大隊,屬滑縣棗村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稱小營村民委員會,屬滑縣棗村鄉。小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