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岸區轄鎮。1953年建大興鄉,1958年為涂山公社大興管理區,1961年復鄉,1992年撤鄉建峽口鎮。位于區境東北部,長江南岸,距區府8公里。面積31.6平方公里,人口1.8萬。有公路在此交會。水上設0頭,客輪可直達渝中區。轄西流、大興、五星、大石、大田、柏林、上壩、高峰、勝利9個村委會和廣陽壩、大興正街、大興一村3個居委會。企業以建材、建筑、運輸、機械、化工、加工等行業為主。農業主產水稻……。 |
峽口鎮位于臨洮縣城東北部,地處馬銜山腳下,距縣城35公里,介于東經103°55′00″-104°07′00″,北緯35°29′60″-35°37′00″之間。北靠上營鄉,東與站灘鄉接壤,南連八里鋪鎮,西與新添鎮毗鄰,整個地勢東高西低,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東西長37公里,南北寬15公里,總面積205.74平方公里,海拔2200-2600米,年降雨量為300-460毫米,年平均氣溫4-8℃,無霜期16……。 |
峽口鎮地處興山南大門,位于香溪河流域中下游,毗鄰長江,是三峽庫區興山縣淹沒之首,其地理東鄰水月寺鎮,西接高橋鄉,北抵高陽鎮,南通秭歸縣,南北長 17公里,東西寬20公里,距古夫新縣城31公里,南距長江34公里。 全鎮國土面積 217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15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共10507戶27923人。現有耕地面積27040畝,其中水田8220畝,旱田18820畝,人均耕地1.1畝.……。 |
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峽口鎮峽口鎮位于寧夏青銅峽市東南,南靠牛首山,西臨黃河,全鎮有11個村,總面積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萬畝,總人口25000人,回族占75%。峽口鎮是青銅峽市少數民族最為集中的鎮,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 .4畝左右,人多地少十分突出,近幾年,該鎮為了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探索新型種植模式,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引進小弓棚西瓜栽培技術。為了鼓勵廣大農戶大力發展小弓棚西瓜……。 |
西鄉縣轄鎮。1950年設峽口鄉,1959年為管理區,1965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峽口鄉、文貫鄉合并設峽口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0.5公里。面積100.9平方公里,人口1.6萬。境內有城(關)峽(口)、峽(口)大(河)、貫(山)沙(河)公路過境。轄峽口、三泉、堰豐、槐樹、圈腰、井壩、堰溝、康寧、文溪、漁河、白崖、江澽、關坪、水磨14個村委會。農業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特產茶葉……。 |
峽口鎮位于江山市域南部,距市區31公里,距衢州市區71公里,轄區東連石門張村2鄉鎮,南接保安、廿八都2鄉鎮,西交江西廣豐縣,北界鳳林、石門2鎮,全鎮總面積204.7平方公里。峽口鎮聚麈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人類就在峽口周圍地區繁衍生息,鎮域的肩頭壟、古城山有商周時期的文化遺跡。北宋時峽口屬須江縣江山鄉三公里;南宋時屬江山鄉廿七都;明代和清初,屬江山鄉三公里一圖。清雍正時改為江山鄉峽口莊,雍正十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