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村村委會座落在朱橋鄉東北角,東臨南漪湖,西與渾水村相連,南與汪南村接壤,北靠水陽江,“宣貍”公路橫貫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我村現有耕地面積2845畝,山場2200畝,水面面積800畝,現有18個村民小組,村人口2973人。魏村村現有黨員92名,其中預備黨員2名,女黨員6名。 40歲以下的黨員占全村黨員人數的40%。初中、高中黨員占全村25%,外出務工黨員12人,主要分布在上海和本市地區,常年與村聯……。 |
魏村簡介魏村建于明朝永樂年間,由洪洞市遷來一魏姓居此,故名魏家村。黨支部3人,村委會3人,黨員19人,村民代表21人,人口856人,占地80畝,耕地940畝,村內以農業為主,有一農業合作社,流轉土地530余畝。村內有小學、幼兒園各一所。村內農業設施比較齊全,4眼深機井保障了全村所有耕地的灌溉!。 |
魏村人口1840人。其中中共黨員52人、村民代表15人,人均收入1.1萬元。土地面積2200余畝,其中集體土地250余畝。 ……。 |
魏姓建村。魏村位于黑城鄉北部,269戶,928人,28名黨員,村兩委干部5人,村面積3433.2畝,耕地面積1867.95畝,村主要產業有大棚種植等! |
棗強縣大營鎮魏村,區域面積114公頃,戶籍人口325戶,902人,現有黨員26人,兩委班子6人,支柱產業以皮毛加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 |
魏村位于冀州區東南部,隸屬南午村鎮,全村共228戶821人,有黨員44名。村莊耕地面積1240畝。全村收入以 棉花、小麥、玉米 等為主! |
明成化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楊姓至此定居,始名楊村。后李陳村李姓被邀來居住,因人多分為兩個行政村,名楊村和孟李莊,民國初年又并為一村,名孟李莊,后又改稱魏村。魏西村現有村民468戶、2186人,黨員36人,村兩委班子現有9人。村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全村共有耕地3916畝,深水井14眼。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務農和打工,2016年本村被確定為“威州現代農業冷鏈物流扶貧計劃”項目村。……。 |
魏家村位于馬莊鎮西北片區,全村144戶,600人,黨員15名,耕地373.66畝,土地面積834畝,村民主要以農業種植、外出務工為主。……。 |
魏村村是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淶水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130623100216。 |
魏村位于溫城鄉政府北4公里,區域面積1700畝,農業人口513人,流動人口180人,黨員人數20人,兩委班子成員4人,本村以農業種植業為主!。 |
魏姓始祖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明、清屬荊子保、里。1914年屬西二區荊紫關第二段。1948年屬六區荊紫關河西鄉。1954年屬荊紫關區河西鄉。1956年屬張村中心鄉河西小鄉。1957年復屬荊紫關區河西鄉。1958年屬荊紫關鄉河西小鄉。1959年屬荊紫關公社河西大隊。1961年屬荊紫關區河西公社河西大隊。1969年析河西大隊部分,成立魏村大隊,屬荊紫關公社。1983年……。 |
明初,魏姓人家遷到廣成澤屯墾,形成村落后,故名魏家營,后沿革為魏村。明代,為魏家營,屬河南衛。清朝,為魏家村,屬陶鐵里。1912年,屬內埠鎮。1949年,設魏村鄉,屬內埠區。1961年,為魏村大隊,屬柿園公社。1963年,屬陶營公社。1965年,屬內埠公社。1975年,屬陶營公社。1984年,更名魏村村民委員會,屬陶營鄉。2013年,屬陶營鎮。魏村村……。 |
相明初魏氏從山西洪洞遷居此地建村,故名。乾隆年和民國《安陽縣志》載有魏家村,1985年《安陽縣標準地名手冊》名魏村,至今。1949年后,魏村、洪家村、東翟村合并成立魏村。1958年成立魏村生產大隊,屬崔家橋公社。1984年成立魏村村民委員會,屬崔家橋鄉。2010年撤鄉建鎮,屬崔家橋鎮至今。魏村村……。 |
據原西南有兩戶人家,一戶魏姓,一戶王姓,稱為魏王寨,清代年間,王姓搬遷居住于上王村,魏姓在此建立房屋并定居,改稱魏村。1948年屬江左區。1958年成立魏村生產大隊,屬江左人民公社。1984年改設魏村村民委員會,屬江左鄉。2009年10月撤鄉建鎮,屬江左鎮。魏村村……。 |
魏村村是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南沙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0481102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