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村位于蘇埠鎮東北部,屬畈區,與白圩村、范大塘村、大巷村、韓擺渡鎮相鄰,總人口5126人,耕地面積2778畝,有11個黨小組(新閘、中河、萬壽、迎水、麻布、壩埂、先鋒、團結、向陽、霍大橋、立新)。六潛高速公路橫路全村,張壽支渠灌溉全村,交通便捷。有村村通水泥路8.5公里,水資源豐富,糧食生產以水稻、油菜、-為主。個體養殖業蓬勃發展,外出務工人員收入逐年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提高,生活水平日新月異。積……。 |
因村內在三國時建造了萬壽塔,故得名。1958年由大邢、馬園、大丁、新陳、三戶、小李、章樓等自然村組建建設生產大隊,由小王、袁胡、吊李、巴李、班莊、柏莊、萬師、湯洼、桃花等村組建成桃花生產大隊,1983年建設大隊改成大邢村,桃花大隊改為桃花村,兩村隸屬于城南鄉,1992年并鄉,因隨城南鄉并入歷陽鎮,2004年并村,大邢與桃花合并為萬壽村,隸屬于歷陽鎮。萬壽村:位于和縣縣城西南兩公里得勝河畔,由桃花、……。 |
萬壽村原屬蕪湖縣西河鎮,2003年底撤鄉并鎮后現屬紅楊鎮。該村位于紅楊鎮沈公圩,東臨青弋江,西南鄰沈公村,北與南陵縣太豐隔河相望。現轄有30個村民小組,712戶,總人口2570人,耕地面積2663.7畝,人多地少;村設黨總支(下有2個分支機構),共有黨員63名,其中女性黨員10名。萬壽村生態優美。屬于典型的“魚米之鄉”,處處洋溢著江南水鄉的魅力和韻味,水系豐富,溝渠相連,是揚子鱷、鷺鳥等野生動物良……。 |
寓意村民萬事如意,健康長壽,得名萬壽村。2002年12月25日,根據洗府發〔2002〕52號文件請示,石柱府發〔2002〕192號文件批復,撤銷原上豐村、長豐村,合并設立萬壽村,沿用至今。萬壽村……。 |
因當地有一萬壽橋而得名。碉堡村1950年前屬涼水鄉第九保,1951年命名為碉堡村,1958年為碉堡管理區,1961年為碉堡大隊。1983年改名碉堡村。萬壽村1950年前屬涼水鄉第十保,1951年命名為萬壽村,1958年為萬壽管理區,1961年為萬壽大隊,1983年改名萬壽村。2007年,原碉堡村、萬壽村合并為萬壽村。萬壽村……。 |
因以古廟“萬壽寺”得名萬壽村。根據永府函〔2004〕40號原萬壽鄉重興、石銀(太平)村的18個村民小組全部合并為萬壽村,其名沿用至今。萬壽村……。 |
明朝中期建場,取其鄉民健康長壽之意,得名萬壽場。因村委會駐地萬壽場得名萬壽村。1949年為飛龍鄉6保,1950年改稱飛龍鄉6村,1958年為云集(區),人民公社8管區3連,1961年為華中公社萬壽大隊,1984年為華中鄉萬壽村。2004年為云集鎮萬壽村。得名后沿用至今。萬壽村……。 |
因本村村民希望本村的人能夠長壽,故得名萬壽村。由團壩、逸樂、共和3村合并而成。1950年9月前為團壩名為五堡,屬龍潭鎮。1950年9月龍潭撤鎮設鄉團壩村更名為萬壽村,與逸樂、共和村一道,屬龍潭鄉。1953年龍潭鄉分置共和等4鄉,萬壽村、逸樂村屬龍潭鄉,共和村屬共和鄉。1955年共和鄉并入龍潭鄉后,共和村復屬龍潭鄉,1958年公社化后為萬壽、逸樂、共和大隊,屬龍潭公社。1961年復置大同公社后萬壽、……。 |
以轄區內竹根村的萬眾廟,祈求人們身體健康長壽,故名萬壽。1950年成立鄉民會,1953年改為鄉人民政府,1955年改為低級社,1957年改為高級社,1958年改為生產大隊,1987年改為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萬壽村位于南豐鎮東北面,村委下轄12個村民小組,擁有耕地1902畝,總人口3385人,有黨員32人,村干部5人。2008年人均純收入4909元。近年來,萬壽村委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和萬壽村村民的……。 |
1953年稱萬壽鄉,1958年改稱萬壽大隊,1983年改稱萬壽鄉,1986年改稱村委會,1989年改稱管理區,1999年改稱村委會,2002年4月因鄉鎮撤并,撤銷回瀾鎮,劃歸清新縣太和鎮管轄,2004年11月萬群、萬星、萬壽村委會合并,設立萬壽村委會,沿用至今。萬壽村……。 |
萬壽村是廣西貴港市覃塘區山北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50804200203。 |
萬壽村是廣西貴港市桂平市羅播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881203211。 |
萬壽村是廣西賀州市八步區仁義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1102116214。 |
萬壽村是黑龍江牡丹江市林口縣柳樹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1025105206。 |
清初周姓建村,因處十字路口,四方過路人都于此歇腳,得名萬家莊,并與東側小河上建一橋,得名萬壽橋。清初建村。1958年8月成立萬壽大隊,屬彭新公社。1983年7月改為萬壽村民委員會,屬彭新鄉。2000年8月撤鄉建鎮,屬彭新鎮。萬壽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