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當地居民以王姓居多,故名王家。1949年前為龍橋鄉第三保轄地。1951年從第三保分出置為王家村,因析龍橋鄉東北部置大園鄉而隨隸。1952年春,廢大園鄉入龍門鄉,村隨劃。1953年1月,又由龍門鄉析出再置大園鄉,村又隨屬。1958年,改稱王家大隊。屬大園人民公社。1981年,因誤“大園”為“大元”公社,大隊仍隸。1984年1月,改公社為鄉,王家大隊改稱王家村,同時設立王家村村民委員會,隸大元鄉。1……。 |
該村境內住戶以王姓為主,由此得名王家村。1949年初為蒼保鄉清池村。1961年為新田大隊境地。1964年從新田大隊析出置王家大隊。1984年改稱王家村,隸后坪壩鄉。2003年12月撤銷清池村、大園村、官山村并入王家村,隸屬后坪鄉,名稱沿用至今。王家村……。 |
轄區范圍內有一地名為王家崗,故名。1949年前屬和平鄉十保,1952年劃歸同福鄉,1956年劃歸高歇鄉,1958年改王家管理區,1962年改為王家大隊,1984年更名為王家村,隸屬高歇鄉。1993年組建高歇鎮,隨屬。2001年撤銷高歇鎮并入杜市鎮,隨屬。2002年將燕窩村并入王家村,至今。王家村……。 |
此堡多王姓聚居,得名。1952年設王家村;1958年為王家大隊;1982年復名王家村;1994年原長嶺村、觀橋村、王家村、劉家村、江臨村合并為王家村,地名沿用至今。王家村……。 |
因早期居住人口均姓王,故名。成立時間不祥,但自成立時期一直沿用至今,歸買家巷鎮管轄。王家村……。 |
1949年解放時,屬黃泥灣鄉管轄,1978年之前為五一大隊,1979年成立村民委員會,命名為王家村民委員會。王家村……。 |
據考證,王家村王姓居民居多,故稱王家村,沿用至今。1941年置王家村,1961年成立王家村大隊,1983年成立王家村村民委員會,王家村分為九個村民小組,屬于寬川鄉人民政府管轄。王家村……。 |
1949年解放時屬于官亭區鄧橋鄉,1958年屬于官亭鄉,合作社時和蒿古堆成立新源社。1962年體制調整成立王家莊大隊,1983年改為王家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王家村……。 |
村上居民以王姓者居多,故而得名。1949年至1968年屬哈達鋪生產大隊,1968年成立王家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王家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王家村……。 |
該村原名汪家壩,王家人居住,清朝,嘉慶年間,何家人從山西大槐樹遷入此地,更名為王家壩,后改名為王家村村民委員會。1949年文縣解放,1951年全縣調整為6區46鄉,屬玉壘區范壩鄉轄。1953年6月全縣調整為9區70鄉,屬玉壘區轄。1955年10月合并區、鄉機構后,屬碧口區范壩鄉轄。1958年12月成立碧口公社,為碧口公社王家壩大隊。1961年公社劃小,為范壩公社王家壩大隊。1983年10月范壩公社……。 |
以村內大多數人口姓氏“王”得名。自建成起,一直沿用至今。王家村……。 |
因以王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設宣化區,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王家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王家村村民委員會至今。王家村……。 |
1949年解放時,屬臨夏縣別藏區郭干鄉管轄,1980年劃入積石山縣,公社化時為郭干公社王家大隊,后成立村民委員會,命名為王家村民委員會。王家村……。 |
1958年建立王家大隊,1984年與尖山大隊合并設立為王家鄉,1987年2月設立為王家村委會,1989年設立為王家管理區,1999年設立為王家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王家村……。 |
因所轄王家莊自然村較大而得名。王家莊則因始由江西王姓人遷建,故名。1949年屬甘棠區轄地。1952年設王家鄉,雙潭街并入,屬靈川縣第二區。1954年屬臨桂縣第十二區。1955年屬定江區。1958年改王家大隊,并析出雙潭大隊,屬定江公社。1959年屬大面公社。1962年改王家公社,屬靈川縣大面區。1966年復改王家大隊,屬甘棠公社。1984年改為王家村,隨之設立王家村民委員會,屬靈川鎮轄。198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