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系李元和袁樓兩村合并而成,希望兩村合并后人民團結和睦,村班子更具戰斗力。1962年原隸屬于渦陽縣張老家鄉,1992年撤區并鄉袁樓行政村和李園行政村屬張老家鄉,2009年4月經省政府批準,撤消張老家鄉,并把袁行政村劃和李元行政村并到義門鎮,2013年經縣委政府批準,把袁樓村和李元村合并,設立團結村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團結村……。 |
團結村:位于白龍鎮東5公里處。……。 |
團結村:位于河南寨鎮西南4公里處。……。 |
團結村:位于繁榮村南側。……。 |
35、重慶市璧山區正興鎮團結村 以團結就是力量之意取名團結村。建國初,設大隊以團結就是力量之意取名“團結”。“大隊”后稱“團結村”。2014年6月,璧山撤縣設區,隸屬之。團結村……。 |
36、重慶市城口縣高楠鎮團結村 取“團結起來,走合作化道路”之意,故名團結村。建國前屬仁和鄉二保的三個甲。建國初為冉高鄉二村的屬地。1953年歸屬高楠鄉。1956年建團結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更名為團結大隊。1984年更名為團結村,設立團結村村民委員會。團結村……。 |
37、重慶市石柱縣魚池鎮團結村 由杉樹、龍井兩個村合并,取團結奮斗,共創新天地之意得名團結村。2002年12月10日,根據魚府〔2002〕115號文件請示,2002年12月25日,根據石柱府發〔2002〕202號文件批復,撤銷原杉樹村、龍井村,合并設立團結村,沿用至今。團結村……。 |
38、重慶市云陽縣高陽鎮團結村 以團結一致之意而得名團結村。1951年成立團結村。1958年改為團結區隊,1961年改為團結大隊,1984年改為團結村,其名沿用至今。團結村……。 |
39、重慶市忠縣烏楊街道團結村 取團結力量大之意,得名團結村。民國時為曹家鄉1保,1951年為1村,1952年以境內七山頭似星命名七星村,1958年為曹家公社七星大隊,1961年取團結力量大之意命名團結大隊,1984年為曹家鄉團結村,設立團結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團結村與前進村合并。團結村……。 |
40、重慶市綦江區萬東鎮團結村 團結村是重慶市綦江區萬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區劃代碼為500110100999。 |
41、重慶市綦江區郭扶鎮團結村 取“團結互助”之意,故名。1935年至1949年屬高青鄉第7保。1951年命名為勝利村。1958年改名為團結大隊。1984年更名為團結村。2001年遼壩村并入團結村,同時高廟鄉撤銷,并入郭扶鎮,村隨屬,沿用至今。團結村……。 |
42、重慶市大足區雍溪鎮團結村 因團結生產大隊由茶園、玉峽、街村各分出部分區域組成,寓意“幾家合一,團結革命”,故名“團結”。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運動時,由茶園村、玉峽村、街村各分出部分區域成立團結生產大隊;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設時,撤銷團結生產大隊,設立團結村村民委員會,簡稱團結村村委會;2003年茶園村并入為團結村。團結村……。 |
取“團結奮進”之美好寓意而得名團結村。1949年后改置為村。1951年更名為團結村。1958年改村為團結管區。1961年改稱為團結大隊。1981年更名為唐家溪大隊。1984年更名為塘溪村。2004年撤銷高石村、塘溪村并入為團結村,隸南腰界鄉,名稱沿用至今。團結村……。 |
取農民團結一致建設新農村之意,得名。1952年設團結村,1958年為團結大隊,1982年復名團結村,2009年劃入龍洲灣街道,地名沿用至今。團結村……。 |
45、重慶市墊江縣鶴游鎮團結村 取“團結一致共同致富”之意而得名。1961年設團結大隊,1984年改為團結村,建立團結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撤銷原團結、雙井村(安樂村民小組除外)合并設立團結村,此名沿用至今。團結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