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由東澳和中澳合并而來,希望村民同心協力共同建設家園,故名。1958年前為后才村,隸屬于黃岐區;1958年成立安海公社同心大隊;1960年改為黃岐公社管轄;1979年由黃岐公社析出,成立安凱公社,同心大隊劃歸為安凱公社管轄;1984年改為同心村委會。建制村情況:我村位于黃岐半島中北部,全村戶數192戶,人口728人,三面靠山,正面是海,耕地面積600畝。主要產業是海上捕撈和鮑魚、海帶、牡蠣養殖。 ……。 |
由于村莊多,姓氏復雜,故定位同心村,以大家同心同德之愿。解放后隸屬于紅河人民公社,1983年命名為紅河鎮同心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同心村……。 |
因代表美好的象征,故更名為同心村。此前不詳,1984年設立同心村村民委員會,隸屬泰山鄉,沿用至今。同心村……。 |
取“干部群眾同心”之意而得名。1958年設同心大隊。1983年改稱同心村民委員會。2010年高旗村并入同心村民委員會至今。同心村……。 |
1983年撤社立鄉時,在同心大隊的基礎上設立。民國初期,沿襲清制,武威縣的行政管理區按水系劃分為六個渠,即黃渠(黃羊河水系)、大渠(雜木河上游)、雜渠(雜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懷渠(西營河上游)、永渠(西營河下游)。民國24年(1935),將六個行政管理區劃分為2個鎮、12個鄉,屬金塔鄉第三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金塔區同益鄉;1956年撤區并鄉時屬新華鄉管轄;1958年公社化時屬新華……。 |
1960年劃分為三個大隊,徑下大隊、黃牛于大隊、新塘大隊。1964年三個大隊合并,改為同心大隊。1983年為同心鄉。1986年為同心村委會。1990年為同心管理區。1998年10月7日改設為同心村委會,沿用至今。同心村位于望埠鎮東北部,著名的革命老區,是英石原產地,英山就在同心村境內,被評為廣東英石第一村。同心村下轄24個村民小組,有人口3860人,設黨支部一個,有0黨員76名,有支委委員3人。……。 |
茂名市信宜市同心村位于信宜市鎮隆鎮圩邊。同心村轄6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448戶,人口1867人;全村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8畝。同心村年平均氣溫為22oC,年降雨量約為1700毫米,氣候特征亞熱帶。主要經濟作物有菜、豆角、黃瓜,村特色經濟收入有養豬、養魚、養雞,上一年同心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20萬元。……。 |
因駐地得名。駐同心村,故名。原屬羅城縣三防后區吉羊鄉。1952年劃歸大苗山苗族自治區滾貝區,稱同心鄉。1958年成立滾貝公社時,稱大隊。1959年復稱鄉。1969年稱同心大隊。1984年改稱村公所。1996年改稱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同心村……。 |
同心村是廣西玉林市陸川縣橫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922113207。 |
同心村是廣西梧州市岑溪市安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481113203。 |
同心村是廣西梧州市藤縣同心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50422105203。 |
同心村是廣西玉林市容縣黎村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921105211。 |
因寓意幾個自然村的不同姓氏的人要同心協力而得名。為城中村,與城區建筑基本連接成片。轄崇信上村、崇信下村、瓦窯村、涼水井村4個自然村。1961年由柘木公社窯頭大隊分出,另立為同心大隊。1984年更名為同心村。1996年從柘木鎮劃出,歸象山區管轄。同心村……。 |
希望該地村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故名。成立于2003年。1950年成立文農農民協會;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1992年建鎮并鄉撤區由黃金、小壩、儒維、文農、長壩鄉、土城鎮合并建土城鎮;2003年由同心、云華寺、八一村合并為同心村,名稱沿用至今。同心村位于土城鎮東北部,轄7個村民組,村支兩委5人,全村10.07平方公里,農戶576戶,人口2538人,其中少數民族6戶,3……。 |
同心村位于旺隆鎮云集片區,距鎮政府所在地14公里,赤長公路橫穿而過。總面積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16畝,同心村轄7個村民組,374戶,全村共有村民1406人;黨員56名。主導產業有雜竹、蔬菜種植、生豬養殖等。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同心村村支“兩委”班子從實際出發,結合高山自然環境,爭取建成了旺隆鎮韓國辣椒種植示范基地和蔬菜基地,為村民找到了一條致富門路。同心村歷史文化悠久,境內有著名的剿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