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村,因境內譚家壩,故名。1962年由石家大隊析出譚家大隊;1967年改為新民大隊;1975年復名譚家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2004年9月村組規模調整時撤銷把東、譚家兩個村,設置譚家村,管轄原把東、譚家兩個村的范圍,村委會駐地水清,沿用至今。譚家村……。 |
因境內譚姓居多,故名譚家村。清屬羊橋里十甲,民國時為第三區譚家鄉。1949年12月解放,區鄉不變,改保為村,成立譚家村。1958年改譚家大隊,1984年改譚家村,成立譚家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譚家村……。 |
民國時期屬彭水縣江口鎮第七保。1950年為江口鎮第7村;后改為譚家村;1953年1月從江口鎮析置馬鞍鄉,同年3月更名為三河鄉,仍屬譚家村;1953年10月彭水縣三河鄉劃入武隆縣,仍為譚家村;1958年9月為三河公社譚家管區;1961年改稱譚家大隊;1964年7月撤三河公社并入江口公社,仍為譚家大隊;1984年1月撤公社建江口鄉;1992年9月撤江口鄉建江口鎮;仍轄譚家村;2004年6月史家村并入譚……。 |
譚家村位于高山鄉東部,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東鄰荊角鄉,西鄰方家村,北鄰鐵汞壩社區。全村總面積7.5平方公理,其中耕地面積920畝。轄金山朝、張家灣、堡上、新房子、周家寨、紅房子、高上寨、黑桃坪、界后9個村民組。總人口1415人,其中農業人口1400人,非農業人口15人。--人口總數:1415人農業人口:1400人非農業人口:15人--行政區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0.0畝--主要民族成……。 |
譚家村位于新屯鎮東3千米,人口495人,145戶,耕地1099畝,黨員22人,村“兩委”成員4人,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 |
譚家村位于東姚鎮區西部,距鎮區約5公里,東臨西峪村,南臨桂林興泉村,西臨桂林鎮北馬巷村,北臨上莊南溝村。從古至今就叫譚家,小自然村鄧家很早以前有姓鄧從東崗遷出入,因此叫鄧家村。譚家村有2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290戶,1008口人,擁有勞動力659人,黨員30人,2015年人均純收入6200元,轄區總面積3700畝,村莊面積420畝,耕地面積1042畝。譚家村以農業為主導產業,主要糧食作物小麥、……。 |
以最大姓氏和老地名譚家灣子。1950年后,屬石首市茅草街區,民主鄉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設立譚家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南閘區北宮公社。1975年1月撤區并社屬藕池公社。1984年設區建鄉,屬南閘區北宮鄉更名為譚家村。1987年區鄉體制改革后,屬黃山頭鎮至今。譚家村……。 |
建國前屬銅鐘鄉仙師保;1949-1952年屬銅鐘鄉;1953-1956年屬高拱鄉旭光一農業合作社;1958-1960屬高堤管理區名譚家大隊;1967年6月譚家大隊分拆成譚家、彎頭、干坑大隊屬高堤公社;1971-1975年屬高堤公社;1975年2月-1984年2月屬東堡公社;1984年2月-1987年10月屬東堡鄉名譚家、彎頭、干坑三個大隊合并名譚家大隊;1987年10月以后屬白霓鎮譚家村至今。譚家……。 |
譚家村是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榮華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31322203211。 |
譚家村(TanJiaCun)因譚姓人口居多,故為譚家。位于四里鎮南部,東與新田縣黃字石村相鄰,南與新田縣大沖村接界,西與本鎮芙塘村毗鄰,北與本鎮東塘村、長沖村接壤,距鎮政府8千米,轄譚家、荷葉塘、歐家山、太平嶺4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2011年末,全村309戶1560人,總面積6.5平方千米。村域經濟主要以外出務工和種植為主,年產值880萬元,人均純收入5641元。村級小學一所,在校學生20人,……。 |
譚家村是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石井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1302104201。 |
譚家村是湖南省湘西州保靖縣遷陵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3125109232。 |
譚家村是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陳家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0522103245。 |
以譚姓取名譚家。1958年成立譚家生產大隊,隸屬利國公社;1983年,撤銷譚家生產大隊,設立譚家村;1999年撤鄉設鎮,隸屬利國鎮;2010年,經國務院批復,撤銷銅山縣,改設銅山區,隸屬銅山區,沿用至今。譚家村:位于利國鎮東南1公里處。……。 |
譚家是指村民委員會轄區內的譚家自然村,因為潭姓所建,故名譚家。因村民委員會原駐于譚家,故名“譚家村民委員會”。1949年前屬肖嶺鄉,1949年后屬五區肖嶺鄉,1952年屬十六區,1956年稱牌港初級社,1957年稱牌港高級社,1958年屬響水灘公社稱聯港大隊,1964年屬英豪公社聯港大隊,1968年屬響水灘公社改稱聯合大隊,1972年恢復原稱聯港大隊,1982年改稱譚家大隊,1984年屬響水灘鄉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