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尾有條流水坑道向東流至水磨坑,故名。1958年8月,我國全面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實行政社合一、撤鄉建社,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稱生產大隊;同年,設立水坑生產大隊。1984年8月,實行政社分開,恢復鄉,建立鄉人民政府;同時,生產大隊更名為水坑村,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1984年,撤銷水坑生產大隊,設立水坑村民委員會,簡稱水坑村委會。水坑村……。 |
因此地有一處地勢較低的泉眼,常年有泉水涌出,形成一個約200平方米大小的積水洼地,故而得名。民國初期,沿襲清制,武威縣的行政管理區按水系劃分為六個渠,即黃渠(黃羊河水系)、大渠(雜木河上游)、雜渠(雜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懷渠(西營河上游)、永渠(西營河下游)。民國24年(1935),將六個行政管理區劃分為2個鎮、12個鄉,屬金羊、豐樂鄉所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豐樂、金羊區所轄。19……。 |
1949年9月屬二區龍華鄉,1951年12月屬二區龍華鄉,1957年12月屬龍華鄉龍華村,1958年10月屬龍華公社龍華大隊,1966年稱水坑大隊,1984年3月稱水坑鄉,1987年1月稱水坑村民委員會,1989年10月稱水口管理區,1998年12月改稱現名至今。水坑村……。 |
水坑村位于城郊街西北部,與從化市明珠工業園相鄰。全村總面積2平方公里,村委會轄下5個經濟社,常住人口1053人,家庭251戶,村民代表11人。近年來我村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創建基礎,切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先后被評為市先進村,廣州市衛生村,并在2009年通過省愛衛會考核,榮獲“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
水坑村是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張橋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11024107230。 |
民國時期屬南遠鄉茶峰保,1949-1955年屬金塘鄉,1956-1958年屬金塘鄉水坑生產合作社,1958-1983年屬蘇塘公社水坑生產大隊、森林生產大隊,1983-2003年屬金塘鎮水坑村、森林村,2003年由原水坑村和森林村合并成現在的水坑村,屬金塘鎮管轄至今。水坑村……。 |
水坑村位于南漳縣東鞏鎮東北角,與石佛寺、蓮花池、信家溝、太坪接壤。交通閉塞,水資源相對差,山場面積大。全村版圖面積17.6平方公里,共5個村民小組,340戶,1302人,農村勞動力860人;耕地面積1878畝,其中水田683畝;山林面積18600畝,其中集體山林800畝;2013年末人均所得收入8860元。村干部5人,全村黨員44人,村民代表30人,農村低保戶76人,五保戶5戶5人,殘疾人40人,……。 |
泰和縣橋頭鎮水坑村概況一、基本情況橋頭鎮水坑村地處泰和縣西部,井岡山東麓,泰井高速和319國道穿境而過,源自井岡山的六七、六八兩條河流似兩條玉帶纏在其腰部,全村共有國土面積18.35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小組共有自然村19個,農戶313戶,1373人口,耕地面積2064畝,林地2.5萬畝,2011年人均收入4630元。全村森林覆蓋率達95.6%,境內林木郁郁蔥蔥,花香鳥語,氣候溫和宜人,溪水清澈,……。 |
水坑村地處興隆莊鎮東南,與興隆莊煤礦一墻之隔,全村1476人,村莊占地面積340畝,現有耕地1510畝,村內設備健身器材場所兩處,設老年活動中心、文化大院、圖書樂器室,正式黨員56人,村兩委成員3人,全部交叉任職,2011年度村集體經濟收入7612萬元,人均純收入9360元。村內主導主業主要以種植、養殖三產為主。……。 |
馬嶼鎮水坑村地處中西部,全村人口1000人,耕地面積400畝,新56省道穿境而過,交通方便,環境優美。近年來,在村“兩委”帶領下,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舊村改造、村莊環境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村容村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多次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好評。水坑是馬嶼鎮有名的革命根據地。這里地段優越,環境優美,交通方便,尤其是水坑山洞打通后,使得交通更加便利。一九三四年石垟的道人林月忠(拳師)后因蛻化變質被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