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地有一個山堡,山堡周圍有很多出露的巖石,得名石堡村。以前屬龍河鎮五保、五村九大隊和六保、六村十大隊;2001年10月,由白山洞村與惠家園村合并命名石堡村,該名沿用至今。石堡村……。 |
因解放前此地屬雍溪鄉第十保,取諧音得名“石堡”。原為雍溪鄉第十保;1953年,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時,取名石堡村;1958年更為石堡管理區;1961年,人民公社化運動時,設立石堡生產大隊;1984年1月,實行政社分設時,撤銷石堡生產大隊,設立石堡村村民委員會,簡稱石堡村村委會;2003年對溪村并入石堡村。石堡村……。 |
因此地有很大的一個石堡,而取名石堡村會。由原大石村、石堡村合并而成。1958年,為大石大隊、石堡大隊,屬大柏公社。1981年,大石大隊更名為上石大隊。1984年,為上石村、石堡村,屬大柏鄉。1992年,撤銷大柏鄉設立鎮安鎮,上石村、石堡村屬鎮安鎮。2002年12月,上石村、石堡村合并為石堡村,屬鎮安鎮。2008年,鎮安鎮并入義和鎮,石堡村屬義和鎮,并設立村民委員會。石堡村……。 |
石堡,關口兩側紅石山矗立,有佛家石窟,呈堡子狀,古來起防御功能,文化底蘊深厚,為獨立行政村。1949年為獨立的行政村,隸屬于石堡鄉。1958年,屬于石堡公社,石堡大隊,1984年,撤社建鄉后,更名為石堡村民委員會,隸屬于石堡鄉。石堡村……。 |
因以石姓人氏聚居,且村內有座堡子,故名。1949年前,屬武山縣渭北區礤石川管轄。1960年為龍泉鄉劉莊管區,1983年12月改稱石堡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10月撤鄉并鎮,隸屬洛門鎮至今。石堡村……。 |
因四面環山,有一條山洞,相傳地下有很多石塊,得名石堡,故稱石堡村委會。1949年10月成立曲江縣人民政府后,設立石堡鄉政府,屬第一區管轄。1951年5月,建立村級人民政府,更名為石堡村政府,屬第一區管轄。1952年3月,更名為石堡鄉政府,屬馬壩區管轄。1961年3月,更名為石堡大隊,屬馬壩公社。1983年11月,實行撤公社建區、鄉的體制改革,改為石堡鄉政府。1986年12月,改為石堡村委會。198……。 |
石堡村地處素樸鎮至太來鄉沿線,總面積4.2平方公里,共轄9個村民組,總戶數322戶,總人口1371人,耕地面積1445畝,其中水田210畝,現有荒山800畝。在鎮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在全村山頭種植松柏樹22萬株,現長勢良好,基本形成規模。今年,村兩委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帶領村民探索產業調整的路子,把石堡村從貧困村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布局合理、農民生活……。 |
石堡村中部平坦,土地肥沃,四周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據說自商周時鬼谷子上九蓮山修道后,香客見此地宜居,于是開荒種地,修房造舍,漸成村落。歷代土王把石堡作為最后的根據地。每逢戰敗,便經兩河口退居大寨,上石堡積蓄力量,反攻收復失地。久而久之,人們覺得石堡堅若盤石,牢不可摧,加之地形如堡,多奇峰異石,得以石堡之名。民國時期為中營鄉第十保。明清時期屬容美土司管轄;1735年改土歸流后屬鶴峰州樂淑鄉(北鄉)……。 |
1958年以大隊部位于石堡村而得名石堡大隊,歸五里鎮大公社,1961年5月改屬西村公社;1984年5月改稱石堡村村民委員會,歸西村鄉人民政府;2015年3月,劃歸五里鎮人民政府。石堡村……。 |
石堡村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902105999。 |
石堡寨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寨名為名。1984年更名為石堡村,沿用至今。石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