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灣村是甘肅省隴南市康縣望關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21224111206。 |
沈家灣村位于凱本鄉南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上干、陳家灣、中干從天馬劃歸凱本后撥小田壩村雷家坪、水塘、屯上、小龍塘、洞灣與之合建沈家灣村。轄區東連芭蕉沖村保纜組,南接天馬鎮洋鐵寨,西抵大寨村小河組,北鄰小田壩村小田壩組。東西較高,南北較底,無河流,易澇易旱。冷家溝水庫建成后,大片旱地改成了水田。全村共10個村民組,338戶,1845人,承包人口1298人,漢、侗、苗族雜居?偼恋孛娣e12.43平方公……。 |
“沈家灣”,因早期沈姓人家在山灣定居而得名。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南漳縣志》(1989年版)記載:清朝時期屬長樂都轄治。民國時期屬北平鄉管轄。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至1955年,屬石門區所轄。1956年10月,隨石門區并入沐浴區。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時稱“國光大隊”。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為區至1974年,歸沐浴區管轄。1975年撤區并社,劃歸新成立的龍門公社所轄。19……。 |
沈家灣村是對上灣、中灣、下灣三個居民點的合稱,因中灣沈氏家族居民較多,故命名沈家灣村。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人攻宋朝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朝廷官宦政客及京畿士紳民眾紛紛逃難。部分來房移居東鄉一線,在此地開荒種地以求生存,歷元明清。明初,縣政府在此地設保甲鄉里,查戶籍教化,催租賦徭役;清光緒7年(1881年),為加強統治,改官民相間的保甲鄉里制,為軍民相間的團,聯保保甲制。屬宜陽灣團。……。 |
1949奶奶解放初期,隸屬冷集區沈灣鄉。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時以美好愿望命名為幸福社,隸屬縣轄沈灣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更名為幸福大隊,隸屬東風人民公社沈灣管理區。1961年恢復區制,隸屬冷集區沈灣公社。1975年撤區并社,隸屬冷集人民公社。1976年合并為雙勝大隊。1981年根據縣人民政府第27號文件以當地地名更名為沈家灣大隊。1984年更名為沈家灣村,隸屬冷集區沈家灣鄉。19……。 |
沈家灣村:位于七都鎮以南2公里處! |
因曾多為姓沈人家居住而得名。1958年稱年沈家灣生產大隊,1984年改今名,沿用至今。沈家灣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