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唐末有王老八在尖堯峰上立寨,后建村。1949年前,屬第一區神政橋鄉第六保。1949年后,屬第三區雞峰鄉。1958年,設立上寨大隊。屬雞峰公社。1984年由上寨大隊改為上寨村村民委員會,屬麥斜鄉。1997年12月麥斜鄉撤鄉改設為鎮,地名沿用至今。上寨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平富鄉十三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上寨鄉。1958年屬五指峰墾殖場上寨分場,1959年屬營前公社,1961年屬平富公社,1968年平富公社并入營前公社,由上寨、下寨、橫坑、羅洞四個大隊合并組成上寨大隊,1979年恢復平富公社按原轄區分開四個大隊,1984年生產大隊改上寨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上寨村……。 |
因地處山腳下,后山曾筑寨,故名上寨。1949年屬勝利鄉上寨村,1958年設上寨大隊。1984年改為上寨村。上寨村……。 |
上寨村是留車鎮一個較邊遠的山村,東鄰廣東省平遠縣八尺鎮,南鄰貴石,西鄰南橋鎮,北與石貝、坵坊村相接,總面積約21平方公里。屬全鎮第三大村,有5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500余戶農戶,農業人口1953人,耕地面積1680畝,山林面積21569畝。氣溫適中,土地肥沃,非常適應種植糧棉、油茶、果業等作物。根據上述客觀情況和地理條件,我村以十七屆三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拓開思維……。 |
上寨村位于睦村鄉的西部,與湖南省炎陵縣交界,且地處炎陵公路邊,每半小時便有龍市至炎陵的公交車,省道便利。基本情況:村里總人口716人,158戶農戶,5個村民小組。耕地655.965畝,林地3544.5畝,其中責任山2369.8畝,自留山1174.7畝。村里的特色產業有桃、梨、桔子。村里共有黨員24名,其中60歲以上的黨員7名,女黨員5名,高中以上文化2名,初中文化6名,高小文化16名。貧困黨員有2……。 |
于1929年,先后由湟源縣各地遷至本村,主要有李、張、馬、陳、石多種姓氏組成,以后發展,成為上寨村,1983年體制改革改為上寨村民委員會,故名。在明清期間,本地有位蒙古貢家王爺,在此安營扎寨,共有上、下兩寨,本村為扎寨之上寨營,后一直稱為上寨,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為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改為上寨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上寨村……。 |
居住在陽關溝口,解放前叫陽關寨子,1958年后分為上寨、下寨兩個村,故名。解放初叫上寨行政村,合作化時叫上寨合作社,1958年叫上寨大隊和上解大隊,1971年稱上寨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上寨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上寨村……。 |
因本村位于紅崖子溝鄉上邊部分,故名。1949年曾屬紅崖子溝區所管,1958年上寨堡分為站家村、上寨村、擔水路村,1961年為紅崖子溝人民公社上寨大隊,1984年更名為上寨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上寨村……。 |
上寨村是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潮泉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0983101206。 |
1973年為上寨大隊,隸屬下寨公社;1984年改設上寨村村民委員會,屬下寨鄉;2000年,撤銷下寨鄉,設立下寨鎮。上寨村……。 |
1958年成立上寨大隊,1984年改制為上寨村委會,一直沿用至今。上寨村……。 |
上寨村是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正陽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10404007228。 |
樊村鎮上寨村位于樊村鎮正北方向,南臨張家巷村,北靠西衛村,東西分布在209國道兩側,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分老村、新村及上寨嶺三個居民組,村民235戶,1200多人,勞動力784人,共有黨員34人,其中預備黨員2人。村耕地面積510多畝,人均0.43畝,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業及少數養殖業,是個典型的純農業村,集體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村民收入水平較低,村風淳樸。上寨村作為山西省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 |
上寨村是山西省臨汾市安澤縣良馬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41026104999。 |
該村在古時有寨,四周駐防以防外敵,野曾侵襲,村民都居住在寨子的上面,故名為上寨。1949年屬洪洞縣二區、三區。1954屬古羅鄉。1959年屬古羅人民公社。1984年屬曲亭鎮。1987年設立上寨村民委員會。屬曲亭鎮管轄至今。上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