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鎮實施“戰斗力工程”示范村,距鎮政府駐地僅0.2公里,區域與交通優勢較為明顯,皖贛鐵路和在建的績黃高速縱貫全村。村域面積18平方公里,劃分為8個村民組,438戶,人口1768。上游村境內土地資源豐富,是臨溪鎮的傳統蠶桑養殖、水稻和蔬菜種植大村,現有耕地面積3840畝,其中水田面積2890畝、旱地950畝,優質高產桑園1800畝,林地11000畝。 村黨總支部下設……。 |
以糧食高產,曾獲“鼓足干勁,力爭上游”流動紅旗得名。1958年由民主、魚落、復興等村劃出的部分社組建。1983年成立上游村村民委員會。上游村……。 |
因該地有一水庫,位于于渠江的上游,故名上游水庫。原為丁巖村和崆峒村,2002年由原原丁巖村1、2、3、4、5、6、7、8、9、10、11、12、13社和崆峒村1、2、3、4、5、6、7、8、9、10社合并為上游村,沿用至今。上游村……。 |
以境內上游水庫得名,故名上游村。原名聯合大隊,1983年改名上游村。2006年6月由上游村、龍心村、擦耳村合并為上游村,其名沿用至今。上游村……。 |
因全村生產發展好,力爭上游,故得名上游。清屬大寧縣石門里七甲,民國年間為巫溪縣第二區大河鄉所轄。1953年劃鄉建政,設原名盤龍村,1958年改上游大隊,1984年改上游村,成立上游村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上游村……。 |
上游村,在1958年大躍進時,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取名上游村生產大隊,1983年10月改名上游村民委員會。上游村,解放前系羅兒家部落,解放后建政青龍鄉,屬康樂區管轄,2004年撤區并鄉,上游村屬新建康樂鄉管轄至今。上游村……。 |
上游村原名上寨子,位于沙井鎮最南端,又是全鎮水系的上游,于是張掖市行文把上寨村改為上游村,上游村便由此而得名,因委會位于,故而得名。民國26年(1937年)上游村設聯保鄉公所,1941年撤銷民國34年(1945年)屬張掖縣新豐鄉管轄1956年教籌建張掖市(地級)、張掖同時存在。1957年市建置撤銷張掖縣屬張掖專區,名為上寨子,1984年改名為上游村,上游村委會延續到現在。張掖縣設25個鄉,上游屬沙……。 |
因地處昌馬鎮“小昌馬河”上游地段,取發憤圖強、力爭上游之意。1950年昌馬公社成立后,村級為生產大隊,因上游村南面、北面、西面均被戈壁包圍,因此最初取名為戈壁大隊,1958年改名為上游大隊,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關條款中規定公社改建為鄉,生產大隊改建為村,同時,在村級建立了村民自治組織村委會,在村委會下設了村民小組,取代了之前的生產隊,……。 |
1966年以前,名為上峽村。約在1966年社教時,社教工作組因村民勤勞樸實上進,故改名為上游村民委員會。1949年前稱上峽村。1958年公社化后,設上峽大隊;1966年社教工作組改名為上游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后,上游大隊改為上游村,設上游村民委員會,屬天水鄉;2002年6月撤鄉建鎮后,屬天水鎮,名稱沿用至今。上游村……。 |
因該村委地處栗木水庫的上游,故名。1950年為夏留村。1954年為栗木鄉屬高田區。1957年為栗木高級社屬普益鄉。1958年為栗木大隊屬高田公社。1961年為栗木鄉。1962年為楠木公社。1963年屬普益公社歸福利區管轄。1968年為上游大隊屬普益公社。1984年撤銷了原有的生產大隊,建立了上游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名上游村公所。1995面復改上游村民委員會。上游村……。 |
因漓江最先從村邊流過進入縣城,取于最上端而得名。1934年為民福村,屬上盆鄉。1952年改福興鄉,屬平樂縣第一區。1955年屬附城區。1958年改上游大隊,屬月城公社。1962年改上游公社,屬福興區。1963年析出上盆公社,屬月城區。1968年改上游大隊,屬福興公社。1984年改上游村民委員會,屬福興鄉。1987年改上游村公所。1995年復設上游村民委員會,稱上游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上游村……。 |
上游村是黑龍江雙鴨山市寶山區七星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區劃代碼為230506101532。 |
上游村是黑龍江雙鴨山市寶山區農場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區劃代碼為230506008532。 |
上游村位于卜塔集鎮最南端,潢卜公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全村有32個自然村,37個村民小組,全村耕地面積5500畝,總人口876戶3560人。 建立標準的村級衛生室,現有3名醫生,基本保證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村文化廣場2處,配套設施齊備;全村已建好垃圾池38個,購置60個垃圾桶,4個活動垃圾屋,聘請9名保潔員清掃垃圾,改善了全村人居環境,長……。 |
以美好寓意命名。上游:寓意積極上進,鼓勵當地居民鼓足干勁,力爭上游民國初年,漢陽縣建立十八個區,屬第十七區;1945年全縣分四鎮十九鄉,屬金牛鄉;1949年全縣劃分五區一鎮,屬第三區;1956年組成建立,聯合兩個農業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改為同名的兩個大隊,屬紅光人民公社;1965年合并,取名上游大隊,屬紅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區并社,屬張灣人民公社;1984年改上游村,設上游村村民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