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村簡介 上馬村現有17個自然生產組,農戶有1032戶,總人口3746人,社會面積7500畝,耕地面積4566畝,0黨員103人,總支下設四個支部,其中村老年人口655人,占總人口14.6%,勞動力2752人,外出務工750人,鎮村企業上班850人,低收入農戶79戶,低保戶22戶,2011年度實現人均收入12650元,全村工農業總產值4788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 |
1949年前屬塘灣區大塘鄉第六保,1949年后屬塘灣區上馬鄉,合作化時屬塘灣區上馬鄉,拆鄉拼社時屬大塘高級社。1957年屬普志高級社公社化時屬普城大隊,1961年屬上馬公社上馬大隊,1964年拆上馬公社屬大塘公社所轄。1968年屬塘灣公社轄,1972年調整社隊規模仍為上馬大隊,1984年撤大隊設行政村為上馬村民委員會,隸屬高公鄉;1995年撤消高公鄉設立金屯鎮,上馬村民委員會隸屬金屯鎮。上馬村……。 |
上馬村是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高坎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區劃代碼為210112014215。 |
上馬村是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縣上馬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10421105210。 |
據查,明朝洪武年間,任氏和李氏兩個家族從南京遷移到此地,因以前此地為藏族居住,以放牧為生,因藏族沒有馬圈,上馬由此得名。1949年解放以后,歸大通管轄,1958年大躍進后又劃分到互助管轄,改名為上游大隊,1966年以后又改名為上馬圈大隊,1984年以后改為現在的名字上馬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上馬村……。 |
上馬村 村莊由來約明神宗(萬歷)年間,有農人董姓者,自下馬遷至此居住,總稱北馬戈莊。合作化運動中,分為上馬、下馬兩村。村莊人口位于鎮駐地西北10公里,東臨下馬,西靠山,南靠山,北靠桃花澗。耕地面積1004畝,全村有152戶498人。經濟狀況該村以發展大姜、果品、羊牛為經濟發展的重點,經濟總收入759萬元,村民人均所得5338元。優勢產業大姜年產量120萬斤,果品56萬斤年種植收入38萬元。社會事業……。 |
1950年,稱上馬村;1954年,稱上馬農業社;1958年,稱上馬大隊;1984年,更稱上馬村;1998年,將原桂花村與原上馬村合并成立上馬村村民委員會至今。上馬村……。 |
據查,解放初期上馬村歸屬廣陽鄉管轄;1958年成立上馬大隊;1961年改為上馬大隊管理委員會;1963年改為上馬大隊;1984年更名為廣陽鄉上馬村民委員會;1987年更名為廣陽鎮上馬村村民委員會至今。上馬村……。 |
黃巢義軍在此屯養大批戰馬,并由此上馬而得名。唐中和元年(881年)得名。1958年設上馬村生產大隊。1984年,隊改村,為上馬村民委員會。2016年,縣政府批復合并村,得名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上馬村……。 |
境內原有古驛官道,上馬街道辦事處的駐地“上馬村”曾為古代驛站,過往人員在此休整后重新開始新的行程,故名“上馬”。另據傳說慈禧西逃時曾在此上馬因而得名。1961年設上馬人民公社上馬生產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改為鄉,實行鄉村制,設上馬村民委員會,屬上馬鄉。2001年4月,撤銷上馬鄉和澮南辦事處,合并成立上馬街道辦事處,隸屬上馬街道辦事處至今。上馬村……。 |
上馬村地處上郭鄉最東邊與鄰近的三路里鎮、王范鄉接壤,全村共有 1450人,土地5200畝,主導產業以糧棉果為主。一、注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建活動扎實有序進行。創建活動組織健全,目標明確,措施得當,檔案齊全。文明和諧家庭創建率達80%以上,形成文明和諧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二、村級經濟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多年來,我們注重把果業林作為我村主導產業加以發展,截至目前,以人均2.5畝“秦王桃”作為……。 |
兩漢時期,王莽趕劉秀,劉秀在此藏身,追兵過后,劉秀在此上馬向前奔走,因此而得名叫成了上馬村。上馬村距石城鎮15公里的三省交界處,潞河公路北面。全村47戶、134人、兩委干部5名、黨員11名、村民代表6名。國土面積4040畝。耢地面積245畝。有村級衛生所1個。主要經濟來源為勞務收入或干果花椒為主。……。 |
上馬村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紅星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821108205。 |
此地有上馬站溝,遂取上馬為村名。1950年成立西山鄉人民政府設立為七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體制下放調整為七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命名為上馬大隊,1984年改公社為鄉、大隊改名為上馬村,選舉產生上馬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鄉鎮區劃調整屬南華鎮。2019年鄉鎮區劃調整屬凱江鎮。上馬村。……。 |
上馬村是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木魚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0822106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