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村坐落高新段大道的中段,北接無城工業區,南接高新溝工業區,西聯西大河,沿高新大道三公里。全村內鋪設7.3公里的小水泥路,全村成荷包形狀。交通十分便利,是高新大道中段人口最集中,區域最繁華的村,也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村,全村現有農戶1512戶,總人口5137人,轄42個自然村,耕地面積4374.1畝,植樹面積500多畝,其中水產養殖1308畝。三溪村現有亞東棉業公司、方舟駕校、華泰電纜廠、三友防水……。 |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嶺南鄉三溪村位于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全村轄3個村民組,164戶,總人口621人。居住集中,村莊景致獨特,水口雄觀,古樹成群,村內小橋流水,青石板小巷交錯密布,古建筑隨處可見,是個徽派氣息濃郁的古村落,特別是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坐落其中,更增加了該村旅游開發的壯麗色彩,是發展旅游業的好地方。……。 |
三溪村位于幸福鄉東南部,是原沙灘、下堂、湖大三村合并而成。我村東與本縣南豐毗鄰, 北與縣東夏鎮隔老郎川河相望,南至新郎川河與本王村村接壤,山幸公路穿村而過,屬典型的圩區村,生產糧、油、魚禽、蓮藕,蔬菜等農副產品,皖東南占地最大的龍蝦養殖基地------上海幸福龍蝦養殖基地位于村內,全村共同36個村民組,1118戶,人口4126人,耕地面積4133畝,黨員95人,干部6人,可供精養水面1580余畝。……。 |
三溪村位于永新鎮南部,東與上廠村接壤,西與三會村交接,距鎮政府駐地12公里,全村幅員面積10.7平方公里。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共821戶1927人,其中外出務工680人。耕地面積7380畝(其中:水田面積2448畝),山林面積450畝,人均耕地面積3.83畝。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主要產業為種植業。……。 |
三溪村,因境內三溪河,故名。1951年1月建三溪村,以駐地三溪河得名。1953年將花園村并入,1958年11月改為管理區隊,1961年析出花園大隊后為三溪大隊,1984年改為三溪村,2004年9月村組建制規模調整原管轄范圍不變,村委會駐地三溪村校,沿用至今。三溪村……。 |
因境內有三條溪流交匯于此,因而得名。1949年屬巴縣第四區蔡家鄉第15保。1951年劃入北碚建三溪村,1958年轉為燈塔公社并為三溪管區,1962年析為蔡家公社三溪大隊,1966年與農林合并為農村大隊,1972年析復為三溪大隊,1984年更名為三溪村。2003年9月,將原三溪村和農林村兩村合并為現在的三溪村。三溪村……。 |
因境內是石梁河、大龍溪、小龍溪三條溪交匯處而得名。民國時期屬永順鎮第11保,1951年2月建長坪鄉,屬該鄉大鑼村;1956年撤長坪鄉,大鑼村并入長壩鄉;1958年9月為長壩公社三溪管區;1961年改稱三溪大隊;1962年三溪大隊劃入白馬公社;1984年1月撤社建鄉,為白馬鄉三溪村;1985年5月白馬鄉并入鐵佛鎮,仍為三溪村;同年7月鐵佛鎮更名為白馬鎮,仍轄三溪村;2004年6月黎明村和原道角村河壩……。 |
因位于三溪河畔而得名,三條溪流在境內匯合,故名。1953年,三溪村成立,隸屬三溪鄉;1958年,更名為三溪區隊,隸屬三溪公社;1961年,更名為三溪大隊,隸屬三溪公社;1984年,更名為三溪村,隸屬三溪鄉至今。三溪村……。 |
因有三條河溪流匯入處,故名三溪村。早年名為三溪。1981年成立為三溪大隊,三溪大隊隸屬峨溶公社。1983年改大隊為村,隸屬峨溶鄉。2001年劃入峨溶鎮。2003年合村并組時撤銷有大貴村、小貴村、貴板溝村并入。該名沿用至今。三溪村……。 |
有溪源、十字路、大林山等三條小溪匯聚村中,合成一溪,流向坂東,故稱“三溪”。設立村民委員會后,即“三溪村村民委員會”。宋屬永寧鄉孝順里。元保持不變。分都時屬四都橋頭村。明代與三都等都同屬統一個圖。清代屬旌良鄉橋頭、碓垅村。民國時期屬玉文鎮三溪保。解放后,1950至1954年屬第五區三溪鄉。1955年設前光、龍光兩個大隊屬坂東公社。1960年合并設三溪大隊。1961年屬三溪公社前光、龍光大隊。196……。 |
三溪村位于長樂市江田鎮,亦名鼎溪,因屏山諸溪流會于石潭,成鼎足三分之勢而得名。上游稱潼溪,下游析為北、南兩溪,北溪又名祠堂溪,南溪又叫街當溪。這里風景優美,人文景觀頗具特色。有詩贊曰:“列嶂如屏掛望中,流霞晚罩氣熊熊。斑斕五色迷蒼洞,盤郁千層擁碧穹。散綺遙連江練凈,騰輝斜接日華紅。溪山不數吳航勝,第一曾聞品晦翁。是首批省級5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距長樂市區15公里。耕地面積1679畝,林地面積119……。 |
青水畬族鄉三溪村距鄉政府北側13公里,毗鄰國家級天寶巖自然保護區,是永安市新農村建設推進村,全村有四個村民小組,117戶,人口514人,全村總面積17228畝,其中有耕地面積587畝,農民收入主要靠種植業,發展“煙—稻—菜”農業模式。近年來,為切實改善我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促進經濟、社會、文明的和諧發展,我們大力開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以抓好煙葉產業為重點,鞏固煙葉種植面……。 |
三溪村位于溪口鄉西部,是我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縣長張昭娣的故鄉。本村地理位置較偏僻,距集鎮6.5公里,海拔585米,年平均氣溫17.5度,無霜期265天,年降雨量1800毫米,森林覆蓋率約82%。全村轄6個自然村(其中省定4個、縣定2個),共有農戶190戶,總人口760人,耕地面積958畝,人均1.26畝,山林面積15184畝(其中竹林5000),人均山林20畝、竹林6.58畝。已實現全村通電、通電……。 |
三溪村,即村民于三條小溪溪畔定居形成的鄉村。明清時期屬大里都管轄。1950年前為白蓮鄉墈厚保所轄。1950年后為第三區管轄的三溪鄉。1958年9月后為紅光公社大隊所轄,1960年1月成立三溪大隊,1961年10月改屬白蓮公社管轄。同年墈厚、銅嶺、牛嶺從三溪劃出,分別改立大隊。1967年又并入三溪大隊,1970年11月又復改墈厚、銅嶺、牛嶺大隊。1984年9月三溪為白蓮鄉管轄的村民委員會。三溪村……。 |
因該地有三條小溪,故名。1954至1962與光溪鄉合并鄉,1963年分為三溪大隊,1976年成立三溪鄉,1994年成立三溪管理區,2000年設立為三溪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三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