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村位于壽陽縣馬首鄉南部,轄2個自然村,共用耕地3872畝,215戶702口人,是全縣新農村建設推進村。三岔村交通便利,村-行方便。近年來全村種植業和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以茴子白為龍頭的蔬菜種植業帶動全村經濟快速發展。勞務輸運也為村民增加了收入。從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30元,2012年已增加到7400元。該村屬丘陵地,土地肥沃,三岔河流縱貫全村,縣鄉公路穿村而過。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鄉村企……。 |
三岔村基本情況 三岔村位于五臺縣門限石鄉東面,東臨小駝梁自然風景區,境內溝壑縱橫,山多坡廣,土地支離破碎,土壤十分貧瘠,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窮山村。 全村總面積5817畝,總戶數80戶,總人口237人,全部為農業人口,其中黨員18名,共有男女勞力108個,耕種280畝地。所有耕地中90﹪以上是二坡地,而且土地貧瘠,耕作層薄,耕作粗放,廣種薄收,常年糧食產量10萬公斤,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人均純收入……。 |
三岔村是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玉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903101999。 |
三岔村是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積金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0623124999。 |
三岔村位于鹽亭縣富驛鎮東南方,東與林農鎮接界,南與五星村接界,西與青獻村接界,北與龍壇村接界,面積6.8平方公里,全村840戶,2487人(其中貧困戶:17戶35人)。村委會綜合辦公樓一棟,閑置辦公樓一棟,老教學樓一棟,小二型水庫2座,山坪塘12口,硬化水泥公路35公里等,折合人民幣2000余萬元;全村耕地3232畝(其中:水田946畝,旱地2286畝),林地4300余畝。全村主要產業藤椒600余……。 |
境內有三岔河,村名遂借取三岔為名。在民國年間屬稱為二堡。1949年至1958年稱為龔坪村,1961年稱人民公社2大隊,1983年改人民公社為鄉,村名改名為三岔村。2012年11月年撤縣設區名為名山區永興鎮三岔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2019年12月,永興鎮撤鎮設街道,該村屬永興街道管轄。三岔村……。 |
地處三條溝交匯處,故名。解放前屬桃坪鄉第三保,1956年劃歸通化鄉三岔村,1958年改為大隊,1984年改為村。三岔村……。 |
漢語,為“因該村所處位置為三岔口”,故名。在2006年以前海子片區是一個大村,名為海子向陽大隊,包括6個生產隊,2006年分村,分為海子環環村、海子坪村、山岔村、大坪下莊村。三岔村:2020年5月成立,由原三岔、大坪下莊等2村合并而來。轄村民小組3個,幅員面積18.2平方公里,距離鎮政府6公里,戶籍人口167戶,567人。……。 |
三岔村是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高樓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025124999。 |
1951年成立三岔鄉,屬白霧區(四區)轄。1965年撤三岔鄉設立三岔公社,屬娜姑區轄。1970年成立三岔大隊,屬老廠公社轄。1984年撤三岔大隊設立三岔鄉,屬老廠區轄。1987年8月1日撤三岔鄉設立三岔村公所,屬老廠鄉轄。2000年6月成立三岔村民委員會至今。三岔村……。 |
德基河、拖樂河和一條山沖小河匯合到此處,故名。1949年前屬倘塘鎮三岔鄉,1950年屬倘塘(十一)區三岔鄉,1958年屬償塘公社三岔管理區,1961年屬倘塘區發賽公社三岔管理區,1964年屬倘塘區三岔公社,1970年屬倘塘公社紅建大隊,1973年分出10個自然村屬倘塘公社茂宗大隊,1984年屬倘塘區三岔鄉,1988年屬倘塘鎮三岔辦事處,2000年設三岔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三岔村……。 |